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一碗仅卖10元左右的兰州拉面,只因牛肉切的太薄而被全网嘲讽之际,各大打着所谓“高端”旗号的面馆,已经将面卖到了40元一碗。
但当资本编制的“消费升级”神话沦为泡影后,广大老百姓终于不再为“高端面”买单了。

和府捞面
那些曾经身为资本宠儿的高端面馆,如今却集体面临着业绩下滑、门店缩减的尴尬局面。
其中被网友调侃“50元吃不饱”的味千拉面,已悄然关闭了200家门店,而和府捞面不仅被曝大面积裁员,还在短短的三年间就血亏了7亿元。

味千拉面
那么,这些所谓的“高端面馆”,究竟是怎么突然火爆全网,又突然跌落神坛的呢?

所谓的“书房养生面”
2019年前后,北上广深CBD的写字楼里掀起一阵奇观:白领们甘愿排队一小时,只为吃一碗售价40元的“书房养生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和府捞面凭借新中式装修、草本汤底的概念,在资本助推下疯狂扩张,2021年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时,估值已飙升至70亿元。

和府捞面
彼时红杉、腾讯等机构争相入场,因为他们坚信“中式面馆万店连锁”的故事,同一时期,日式拉面鼻祖味千拉面也迎来高光时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曾启蒙中国消费者对日式拉面认知的品牌,2019年门店数达799家,创始人潘蔚更是借此连续四年登顶胡润餐饮富豪榜。

味千拉面
在此背景下,资本甚至将面馆赛道视为了新风口,仅2021年,该领域融资总额超14.4亿元,陈香贵、马记永等新品牌估值均突破10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融资额超400亿元,其中仅面馆赛道便占比15%,单店投资成本更是从传统面馆的20万元飙升至150万元以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资本的狂欢随即便催生出了畸形业态,和府捞面76.86%的门店选址商场,单店日销需达1.2万元才能盈亏平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标榜“现熬骨汤”的陈香贵,实则使用中央厨房配送的浓缩液,马记永推出“无限续面”,却将初始面量压缩至不足二两,消费者需续3碗才能吃饱。

和府捞面
这些品牌70%扎堆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用“国潮风”、“日式匠人”等概念制造溢价,但客单价却从传统拉面的10元一举跃升至40元以上。

味千拉面
不过随着近些年广大老百姓消费理性的回归,彻底戳破了高端面的资本泡沫。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43.7%的消费者中式快餐预算在20元以下,85.2%接受价格不超30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彼时谁都没想到高端面馆的溃败来得迅猛,味千拉面2019年门店数达799家,到2024年缩减至575家,市值从90亿港元跌至8.73亿港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和府捞面更是在2020年至2022年累计亏损7.16亿元,2023年虽扭亏为盈,但却并未披露具体利润。

和府捞面被曝使用料理包
最关键的是,消费者在付出高价后却并没有换来相应的高品质,和府捞面曾因使用过期食材被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处罚,还有网友晒出“汤底如刷锅水,牛肉透光”的照片。

味千拉面
味千拉面则被曝出自热锅式外卖,消费者怒斥“40元吃泡面”,更讽刺的是,资本鼓吹的“慢熬汤底”被扒出实为预制菜,成本仅几毛钱。

网友评论
值得一提的是,味千拉面被曝“骨汤门”后,尽管承认汤底用浓缩液勾兑,仍坚持高价策略,北京门店人均消费43—54元,网友吐槽“大排档品质,餐厅定价”。

味千拉面
和味千不同的是,和府捞面在降价至29元后,虽然客流量增长了30%,但却迎来了利润率暴跌。

和府捞面
这是因为重资产运营模式加剧了危机,据悉,和府捞面单店装修成本便超150万元,70%门店位于商场,租金占营收比达25%。

味千拉面
面对困局,高端面馆尝试多种自救措施,却大多都是屡屡碰壁,味千拉面推出“降本增效”计划,2023年关闭65家门店,业绩改善主要依赖关店而非营收增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这种现象,有行业专家指出,高端面馆的核心问题是“价值感知失衡”,消费者愿为品质买单,但前提是要做到“物有所值”。

菊英面馆
就拿杭州“菊英面馆”来说,其48元的片儿川坚持手工制面、现熬猪油,虽仅3家门店,净利润率却达18%。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也印证了“高端不是价格标签,而是价值感知”的道理,同时这也是最好的商业寓言:在寒冬中活下来的,从不是最会讲故事的,而是最能温暖普通人胃袋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资本潮水退去,餐饮业正在回归本质,消费者不再为“日式匠人”、“国潮风”等概念买单,而是更关注面本身的品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来的餐饮市场,或许不再有“高端面”的神话,但会诞生更多物美价廉品牌,用真材实料和极致体验,在理性消费时代找到生存之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24年04月02日关于“被曝大面积裁员,和府捞面刚刚回应!三年亏7亿,曾深陷料理包风波”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北京商报2025年04月22日关于“新店型亮相即退场?和府捞面新故事难讲”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新京报2023年05月26日关于“让年轻人‘破大防’的面,咋就能卖40多元一碗?”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金融街2024年06月24日关于“和府捞面16亿融资缔造赛道神话,高成本扩张后三年亏7亿引发质疑”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