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何其粗暴、何其荒唐、何其悲哀!”
在4月21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上,身为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的耿爽,一连用了三个“何其”公开怒斥了美国。

耿爽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美国到底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才会引得中方代表直呼荒唐呢?

联合国安理会
4月21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海地问题公开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痛斥美国的发言震惊全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虽然不是中国代表首次在国际场合批评美国,但如此激烈的措辞,背后是海地持续百年的动荡与美国的深度介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方代表之所以如此愤怒,全是因为特朗普政府在对全球贸易伙伴滥施关税时,不仅针对中国这样的所谓对手,甚至竟然连“西半球最穷的国家”海地都不放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知道海地是联合国列名的最不发达国家,人均GDP仅仅只有1000美元左右,全国超过6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
除了经济落后外,海地还深受暴力活动的困扰,据联合国数据显示,2024年海地因帮派暴力死亡人数达5601人,比前一年增加近20%。

图片来源于央视网
国际移民组织(IOM)统计显示,超过104万人因暴力流离失所,相当于全国人口的8%。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国家的彻底崩溃:医院因缺乏药品关闭,学校成为帮派据点,连联合国人道主义物资都因道路被封锁无法送达。

贾格迪奥
“这里已经没有政府,只有黑帮”,圭亚那副总统贾格迪奥在加共体会议上的发言,一语道出了海地的现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海地拥有超过50个武装帮派,控制着首都80%的区域。
这些帮派甚至还接管了电力设施,2024年3月,海地太子港4个变电站被黑帮摧毁,直接导致了全城停电。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
需要强调的是,海地当下的困境,与美国近百年来的干预密不可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1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以所谓“保护美国利益”为由登陆海地,对其开启长达19年的军事占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之后美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扶持傀儡职权篡改海地宪法,强制推行美式宪法,并赋予美国永久干预权。

特朗普
在近百年间,美国至少41次直接或间接干预海地事务,1957年,美国扶持杜瓦利埃家族建立独裁政权。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
到了1994年,美军又以“恢复民主”为名再度入侵,并强制海地将大米进口关税降至3%,导致美国廉价农产品彻底摧毁本土农业。
这种“干预—破坏—再干预”的循环,构成美国对海地的“霸权工具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美国对海地的控制已渗透到社会肌理,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报告显示,海地黑帮使用的武器中,70%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
尽管安理会通过了武器禁运决议,但在2024年里,美国海岸警卫队却仅拦截了3%的非法武器运输。

拜登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向海地输送武器,一边还遣返海地移民,此前拜登政府就曾以“公共卫生”为由驱逐1000多名海地难民,包括孕妇和儿童。
然而,面对海地危机,美国的态度却尽显“甩锅”本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3年10月,美国推动组建多国安全支助团,承诺提供资金支持,但美国却在一年后以“资金不足”为由,要求将其转为联合国维和行动。

特朗普
美国这种“让联合国买单”的做法,被国际社会批评为“赤裸裸的自动提款机思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和美国不同的是,在这场乱局中,中国始终坚持建设性立场,耿爽在安理会上明确表示,海地的前途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耿爽
并且中国不仅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还推动国际社会关注海地的经济发展,中方曾提出帮助海地建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适合当地的耐旱作物品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授人以渔”的思路,与美国的“输血式援助”形成鲜明对比,正如耿爽所说:离美国太近不应成为海地的诅咒。
这句话背后是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深刻思考:小国的命运,不应由强权决定。

海地悲剧折射出新殖民主义的当代形态,美国通过所谓“民主输出”、“安全合作”等名义,将海地变成政治试验场。

如今在美国的干涉下,这个曾诞生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1804年)的国家,正沦为全球首个“失败国家”的样本。

海地的未来不应是美国的“后院”,而应是一个主权独立、人民幸福的国家,这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霸权思维的彻底转变。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不论如何海地的命运,都应由海地人民自己书写。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光明网2025年04月23日关于“耿爽怒斥美国:何其粗暴、何其荒唐、何其悲哀!”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新华社客户端2025年04月22日关于“粗暴、荒唐、悲哀!中国代表批美滥施关税”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央视新闻2025年02月26日关于“总台记者看世界丨超过100万人流离失所海地帮派暴力因何失控?”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光明网2025年04月22日关于“何其悲哀!‘离美国太近’不应成为海地的诅咒”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