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末书法家饶介(?—1367)字介之,为书坛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草书《韩愈柳宗元文》书写了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和柳宗元的《梓人传》,是饶介传世书法作品中尺幅最长的一件。

此卷流传有序,根据其鉴藏印章和著录文献记载,曾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 (1525—1590)所藏,清初归藏于鉴藏名家安岐(1683—1744);后入清宫,成为乾隆帝三希堂珍藏。

乾隆帝对此卷极为珍视,不仅亲自题写了引首“神传醇洁”,还将其收入著录《石渠宝笈续编》和《三希堂法帖》中。此后,《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入藏恭亲王府,在20世纪初期又辗转流入民间,辛亥革命后远渡东洋,被日本收藏家石川舜台纳入爱藏之中。据悉,在此番苏富比春拍中竞得此作的是知名收藏家林百里。

饶介亦堪称元代书坛的关键传承者,其艺术生涯正处于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作为元代晚期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他既师承了元代书法家康里巙巙的笔墨精神,又深研王羲之、王献之“二王”的笔墨法度,与怀素的狂草精髓,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草书风格。


这种融合北方雄健与江南秀逸的书法语言,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更成为连接元明书法的重要纽带——其门下弟子宋克、宋广等人开创的“吴门书派”,正是从饶介的书法理念中孕育而生,为明代书法开启了新篇章。

然而无论是在艺术市场,还是在国内外博物馆的收藏中,饶介的作品都极为难得一见。目前已知仅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饶介《士行帖》一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饶介行草《七言律诗三首、行草《致士行国士先生尺牍》及行草《中峰幻住像偈卷》三件作品。

▲饶介 行草 《七言律诗三首、行草《致士行国士先生尺牍》
作为流传有序、极为罕见的饶介草书真迹,草书《韩愈柳宗元文》不仅展现了元代书法家对晋唐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更为藏家提供了研究元代草书演变的一手珍贵范本。
卷中如行云流水般的笔墨韵律,更是生动诠释出元代文人“尚意”书风的时代特质。



尤其珍贵的是,此卷犹如一部微缩的中国书画递藏史。这些跨越几个世纪的收藏印记与品评文字,不仅串联起一部生动的流传谱系,更为研究中国古代文人鉴藏观念、审美趣味的嬗变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实物证据——这或许也能解释,缘何此卷能在充满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仍引起高端藏家激烈竞投。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收藏/拍卖》杂志公众号独家稿件
作者:缪淼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