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最近,青岛的一棵树火了!因为一部网剧,这棵“孤独的树”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树生巅峰”,游客们为了在树下打卡拍照,甘愿排队等候许久。

这样的现象,让我们看到互联网时代文旅传播的神奇之处——一部热播剧、一段短视频,就能让无名角落蜕变为“网红打卡地”。
我相信,现在一定已经有人在研究青岛“爆款树”的走红密码了!其实我想说的事,当前,文旅市场正陷入一种叫做“复制粘贴”的怪圈。这些年,我们能看到的例子多了,比如——
“想你的风”已经吹遍了全球;各山野景区集体装上玻璃栈道;某古城将原生态村落改造成“小丽江”酒吧街,却因同质化严重沦为“空城”……

这些案例都在印证着流量“饥渴症”下的思维局限和创作贫瘠。这种“见爆款就复制”的思维,本质是把文旅开发降维成“工业流水线”,以打造所谓的“网红基因”。
互联网的确赋予了小众景点逆袭的机遇,但流量狂欢背后需要“冷思考”:文旅产业需要的,不是更多“孤独的树”,而是每棵树都能生长出不可复制的生命叙事——就像阿勒泰用生态红线守护远方诗意,景德镇将千年窑火淬炼成文化IP。
眼下,五一小长假将至,我们将迎来又一个旅游高峰,关于“网红打卡地”的可持续发展“实验”仍在继续。
我们相信,唯有深扎文化土壤、构筑完整体验生态,才能让偶然的绽放,蜕变为永恒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