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聚恩/文
一、高调宣示
2025年3月21日,美国防部宣布,当天在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统特朗普和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宣布,美空军将推进“恩贾德”(NGAD,下一代空中主宰)有人战斗机的生产。公告称“恩贾德”是互联的系统簇,包括隐身战斗机、无人机和其他。
特朗普宣布,美空军正在推进世界上首型第六代战斗机,波音公司赢得了该机的工程和制造发展(EMD)合同,并称该飞机将被编号为F-47,称它是有史以来最先进、最有能力和最具杀伤力的战斗机。赫格塞思在发布会上表示,F-47飞机作为“恩贾德”系统簇的基石,旨在集成下一代隐身、传感器融合和远程打击能力。
美空军部曾在2024年5月对“恩贾德”计划进行了战略性暂停,以确保做出正确的决策。2024年12月前完成的重新评估显示美空军需要这样的飞机。美空军参谋长大卫·阿尔文上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合同是在“公平和彻底的来源选择过程之后”宣布的,该过程重新确认了“恩贾德”概念是“在复杂的全球威胁环境中保持空中优势的最有效和最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他表示,先前,美空军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一直紧密合作,研发出“恩贾德”X系列飞机,迄今已试飞数百小时,在测试和改进作战概念的同时,推进了隐身、航程和自主系统等的进展,使美空军可以自信地推动这些技术的应用。
DARPA也同时宣称,在其资助下,波音、洛·马设计了2架X飞机,用于“恩贾德”平台的风险降低,分别于2019年和2022年首飞,飞行了数百小时;并称“在DARPA培育隐身技术几十年后,新一代隐身平台开始飞翔。”
阿尔文上将还透露,“恩贾德”让美空军能够展望未来,释放人机编组(human-machine teaming)的魔力,“我们将用它来书写下一代的现代空战”。他还透露美空军布局和推进“恩贾德”计划的方法,将给予政府方更多的控制权,能有意义地和与技术发展匹配的速度实现更新和调整。F-47飞机平台的设计思路是“为适应而建造”(built to adapt)。
作为对比,前任美空军部长肯德尔于2023年5月表示,在恩贾德计划中,政府将获得必要的知识产权和数据权利,并确保飞机具有模块化开放系统架构。他表示未能在F-35战斗机计划中采取同样的措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美国政府官员长期以来一直抱怨,让洛·马公司对F-35飞机复杂组织体拥有太多的控制权,是导致该型机战备程度令人失望的原因之一。肯德尔表示,F-35计划对空军具有指导意义——它告诉美空军在恩贾德计划中不应该做什么,“政府未来对恩贾德计划的控制程度将比过去严格得多”。通过利用尖端的数字工程技术和政府拥有的架构,与以前的战斗机计划相比,F-47计划将受益于简化和加速的研制时间表。
根据拜登政府时期提出的2025财年预算规划,美空军将在2025-2029财年为恩贾德采办计划投资约190多亿美元。但特朗普政府可能对该计划从2026财年开始的预算规划进行调整。
虽然新闻发布会上没有公布F-47飞机具体的成本信息或时间表,但特朗普表示,在他的政府期间,就将“建造并飞行”一支F-47机队。阿尔文上将则表示,根据合同制造的首架F-47飞机将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飞行。F-47的成本将低于F-22,更能适应未来的威胁,并且“比美空军的五代机有显著更大的航程、更先进的隐身性、更好的可持续性、可支持性和更高的可用度”。
美空军还披露,授予波音的EMD合同内容包括孵化、集成和测试F-47飞机的所有方面,该阶段将制造少量试验飞机用于评估;合同还包括定价有竞争力的低速初始生产选项。在未来几年中,随着美空军推进F-47的作战部署,空军将确定该型机的部署基地和其他计划要素。
竞争落败的洛·马公司则对美空军的选择结果表示失望,相信自身“提供了一个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表示接下来将等待与美空军的进一步讨论。
二、发展研判
在宣布恩贾德系统中的隐身战斗机EMD合同授予波音公司之前,该系统中的无人僚机(增量1装备)的工程研制合同分别授予了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和安杜里尔工业公司。两家公司的原型机编号分别为YFQ-42A和YFQ-44A。增量2装备尚未启动。
美国海军也有独立的恩贾德项目,其目标是开发下一代舰载战斗机,被称为F/A-XX。海军希望开发适合舰载作战的新战机,取代现有的F/A-18E/F“超级大黄蜂”。F/A-XX计划在2030年代服役,届时将与F-35C共同构成美国海军舰载机联队的主力空中力量。该项目的性能参数和最终承包商备受关注,目前,波音公司和诺·格公司正在竞争F/A-XX项目。洛·马公司曾参与竞标,但因无法满足海军的要求而被取消资格。最终结果可能在2025年内出炉。
若波音在海军项目中也能获胜,将实现空/海军新型战斗机的一统天下。届时,将会看到美国作战飞机领域的研制生产呈现如下布局:波音专注于空/海军新战机开发,诺·格专注于B-21开发,洛·马公司专注于F-35的Block4.0开发。若诺·格获胜海军六代机,将会手握B-21和F/A-XX两个大项目。
但不管如何,未来战场上,有人无人协同将是空中战场的基本作战样式。美军空中力量将会以恩贾德新战机+CCA组合,在核心威胁区域实施空中优势;以F-35+CCA的组合,从内线出动,执行大范围区域空中优势任务;以B-21+CCA的组合,执行对海、对地打击任务,在需要时协助执行空中优势或争夺制空权。
三、为什么选择波音
美国选择波音公司作为F-47的研发与制造商,并且急不可待地发布,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政府出于政治与军工宏观布局的考虑。
从历史上看,波音研制隐身战机的能力并不如洛·马,但因波音737MAX客机在2018、2019年发生的两次空难引发其民机业务衰退,至今颓势仍未遏止,加之近年来,波音在军用航空领域如KC-46A加油机项目中,也因技术质量问题延误交付,损失了数十亿美元。波音的经营形势遇到严重困难。
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希望通过项目支持,帮助波音度过难关。鉴于洛·马已经主导了F-35等重要项目,为防止其一家独大,影响国防工业的整体,需要做出权衡。而且,近年来洛·马因F-35项目的超支、交付延迟和可靠性问题饱受诘难。F-35的实际可用率不足40%,在数据权方面与军方存在争议,导致双方关系紧张,2025财年采购量将被国会削减。而诺·格公司因专注于B-21轰炸机项目,已在2023年退出空军恩贾德项目竞标,也使竞争范围缩小。
第二,波音公司仍然具有强大实力。
波音公司是“军民航兼营,空天电一体”的世界“A&D大哥大”,在航空制造领域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生产能力,除了强大的民机实力以外,在军用飞机领域也有深厚的历史积累,包括战斗机,如F-15和F/A-18等项目。在确保F-47的高效生产和按时交付方面,具有更大优势。而且,波音承诺将F-47生产线设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工厂,可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这直接迎合了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政策。
由于项目保密,方案的有关参数和技术细节未有披露。从军方的需求看,要求采用“成熟架构+新技术集成”策略,将全向宽带隐身、AI空战决策、变循环动力等先进技术集成于方案中,同时采用模块化开放系统方法、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从技术逻辑分析,波音方案应能满足军方的上述要求,其模块化设计和成本控制能力,可能更符合军方要求,更符合特朗普政府“性价比优先”的国防采购理念。且波音在X-45无人机和YF-118G隐身技术验证机上的积累,也为其无尾气动布局和低可探测性设计提供了相对充分的技术储备。
四、两个恩贾德
恩贾德项目最初由DARPA组织策划。2014年空军正式启动,旨在确保美国在未来空战中的绝对优势。2020年9月,美国空军宣布恩贾德全尺寸飞行验证机首飞。2022年6月,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宣布项目技术达到成熟状态,可以进入EMD阶段。直至2025年3月,宣布波音中标。
恩贾德战斗机将具备更先进的隐身性能,将采用先进传感器与电子战系统、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等先进技术与系统,以应对未来复杂的防空环境与要求;并将与无人僚机CCA协同作战,形成高低搭配,确保系统增效,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但该项目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成本居高(单机接近3亿美元)、关键技术的实现和集成,以及预算限制和资金分配的竞争等。尽管面临困难,美国空军认为该型战斗机在应对新兴威胁和确保战略威慑方面作用巨大,特别是随着中、俄等国在防空系统、电子战、网络战和先进战斗机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战斗机F-22和F-35在未来可能面临优势不再的挑战。同时,该项目对于维持工业基础、支持国防工业、创造就业机会也有重大作用。
与空军恩贾德主要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不同,海军的F/A-XX将具备多功能性,既要能执行空对空任务,又要强调对海对地打击,以确保与高端战争和航母作战力量的适应性。F/A-XX应具备更远的航程和更高的速度,以确保在航母部署于远离远程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范围后,依然能依靠F/A-XX的大作战半径和较高的速度带来高出动架次/规模,以保证航母的作战效能。
据美海军最新披露,F/A-XX比现在的舰载机航程仅多出25%,即作战半径约为1550千米;在美海军装备F/A-XX后,航母舰载机的打击范围将达到2849万平方千米。粗略研判,该打击范围将要靠F/A-XX(1550千米)+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在600千米处加油)+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900千米射程)的组合来实现。
推测F/A-XX的吨位可能在35-40吨,采用能内埋2枚AGM-158C+2枚AIM-260(中距空空导弹)的內埋弹仓,确保1550千米作战半径,并实现超声速巡航。这是美海军把航母置于距海岸3000千米处,能对近海和岸上目标实施打击的可能解决方案。
尽管两个恩贾德项目相互独立,但两者在诸多技术领域都有合作,包括发动机、传感器等;为保证在西太远海方向两个军种间的有人机和无人机的高度互操作性,在无人机的自主核心架构和通用地面控制站方面也有合作。同空军一样,海军也强调F/A-XX需要作为整个有/无人舰载空战系统的四分卫,担负对多类无人机的指控与作战管理职能。
五、F-47是六代机吗?
有F-22和F-35等五代机在前,由恩贾德项目导出的F-47被称为第六代似应顺理成章。由如何认识六代机,以及2023年也自称六代机的B-21,再次引出对于战斗机划代的理解和对新一代战机主要特征的讨论。
(1)关于战机划代
此前,世界范围内有划代之分的只有战斗机。战斗机是军用飞机的核心装备,自问世以来,经历了上百个型别的发展,逐渐形成“划代说”。战斗机的划代是对性能相近、技术相仿、采用雷同战法的一个或几个飞机族系的归类。当新型号的性能与技术有全面和重大提升时,会被冠以“新一代”之称。
关于战斗机划代,有过“传统四代划分”、“俄罗斯五代划分”、“美国五代划分”等几种方法。现在,前三代以速度为主、后两代以综合性能为主的“五代法”被普遍认同。其中,第五代的标志性特点为4S:Super Sonic Cruise(超声速巡航)、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机动)、Super Stealth(超隐身) 和Supe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感知,即具有战场感知与高效能的先进航电系统)。
相较于2023年11月10日美国新一代轰炸机B-21“突袭者”首飞成功和2024年1月美国国防部披露开始低速率生产该型战机(实际上低速初始生产首批B-21飞机的合同是首架原型机首飞后签订的,也就是2023年11月或12月;2024年则已签订生产第2批飞机的合同),这次由总统直接宣布授予波音合同,表明对于F-47作为新一代战斗机的认同,以及透过此次授予展示对于保持空中力量优势的重视。
在2023年11月和2024年1月有关B-21信息披露时,主承制商诺.格公司曾宣称B-21是世界首款第六代飞机,并说:B-21定义了一个技术新时代;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六代机,B-21构成了美国未来空中力量的支柱,通过数据、传感器和武器的先进集成,提供了一个新时代的能力和灵活性,并可快速升级,以超越不断变化的威胁。
(2)六代机应有的特征
在诺·格的自评中,没有将B-21称“新一代轰炸机”,而称“世界首款第六代飞机”。而实际上,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对六代机进行定义,也从未有过将战斗机与轰炸机等不同机型混合划代的做法。然而,通过这个自评,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战斗机和轰炸机的界限在模糊,可执行多种任务成为对于一种新战机的要求。即使是轰炸机,也要体现与先进战斗机相同或相近的能力,诸如信息化作战、隐身、有人无人状态切换、有人无人协同等。
如果说,第五代战斗机的典型特征为4S的话,在战斗机和轰炸机的界限模糊化后的第六代战机的典型特征,则应主要包括:网络化、智能化和有人/无人协同。
网络化是指,在军事信息网络体系中,每一个作战单元、作战平台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第六代战机必应与作战网络中的其他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实时共享战术信息。
智能化是指,人工智能技术将获得深入运用,支撑新一代发动机、全翼身融合结构、大升阻比构型设计等,并融入新战机的航电、飞控等基础电子信息系统中,基于大模型的大数据、智能算法等也将深度用于航电与飞控系统,使信号情报综合处理、辅助决策、自动控制等环节,以及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的全过程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有人/无人协同的意义相对明晰。目前,无人机尚未实际加入以空军为主角的空战。随着无人加油机和作为“忠诚僚机”的无人机的出现与应用,六代战机具备有人、无人机之间的协同能力,且自身可以在有人与无人间切换,有可能成为第六代战机的新特征。
事实上,从这一代开始,更加强调的是“武器簇”的概念,而非仅仅一个替代前者的后继机。正如恩贾德空军项目的目标设定为,开发一系列系统,以实现空中优势,并取代美国空军现役的F-22“猛禽”战斗机;项目不仅包括有人驾驶战斗机,还涵盖了协同作战飞机(CCA)等无人僚机,以及先进的传感器、武器系统和网络战能力等。
六、应对之策
历史与时势决定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风口浪尖、安全环境极其严峻的大国,加强国防,发展装备,首先应达到可抗衡强敌的总体规模与大体一致的能力水平。如果将其称为“对称战略”的话,应视为必须守住、不能退/弃的基本点。目前,我国的航空武器装备总量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尚需继续大力增强。有了对称战略做基础,非对称战略才可能形成有效威慑和撒手锏式的突击效果。
在处理好对称战略与非对称战略之间关系的同时,更要建树体系作战的思维。要想赢得现代战争,必须具备体系作战能力。比拼某一项装备的先进性,比拼单项能力强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全部军事准备的基点在于,根据我们所处的威胁环境,确立体系能力建设目标。把所有装备与要素,都融入到作战体系中,以形成攻防兼备、实战力与威慑力兼备的作战能力。
在这个意义上,关于B-21或F-47的代际称谓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深入研判它们可能具备的性能,以及拥有者会在什么场景下,怎样运用这些装备,去谋求什么样的作战效果。进而,制定我们的应对策略,即如何防范与对消,使其威力无法有效发挥。同时,我们自己的新装备,则要根据体系赋予的使命任务,权衡和折中战术技术性能,有所取舍,加快推进,尽早研制成功,为体系能力的增强,为新质战斗力的生成,不断添加先进性与适用性兼具的新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