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
近年来,中国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从导弹到无人机,再到火箭炮和战斗机,中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技术实力。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作为一位长期研究中国军工的学者,公开表示,中国许多武器的性能已经超过美国,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不过,他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高科技装备普遍存在一个短板——缺乏实战经验。这个评价既肯定了中国在军事领域的成就,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没有经过真实战场锤炼的武器,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背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民解放军的装备基础相当薄弱,主要是靠数量取胜。那时候,大部分武器都来自苏联的援助,比如早期的R-1和R-2导弹技术。但到了19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国不得不自力更生,开始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

真正让中国军方意识到差距的,是1990年代的几件大事。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用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作战打得伊拉克毫无还手之力,这给中国军方敲响了警钟。
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更是一次直接刺激,当时美国航母战斗群迅速部署到台湾附近海域,而中国海军只能干瞪眼。这些事件让中国领导人下定决心,要加速军事现代化,把军队从“人海战术”转向技术驱动。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国防预算大幅增加。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2018年中国国防支出达到239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2012年提出了“中国梦”的目标,强调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来支撑民族复兴。
中央军委也推出一系列改革,比如裁减冗余部队、优化指挥结构、提升联合作战能力。这些措施为尖端武器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坚实支持。

中国在关键军事领域的成就
中国在导弹、无人机、火箭炮和战斗机这几个领域的进展,可以说是军事现代化的亮点。导弹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核心支柱,尤其是“东风”系列导弹,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是其中的旗舰型号,2019年国庆阅兵上首次亮相。

它的射程超过12000公里,能携带多枚分导式核弹头,覆盖全球主要目标。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则被外界称为“航母杀手”,专为打击海上移动目标设计,高超音速弹头能在飞行中调整轨迹,对美国航母战斗群构成直接威胁。还有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速度快、轨迹不可预测,现有的防空系统很难拦截。

相比之下,美国在远程导弹领域的发展一度受到《中导条约》的限制,虽然条约废除后美国开始追赶,但技术和部署上还有差距。中国的导弹技术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覆盖了从近程到洲际、从常规到核武的各种需求,这让它在战略威慑力上占了上风。
无人机是中国另一个引以为傲的领域。提到无人机,大家可能先想到大疆(DJI),这家公司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军用无人机同样不逊色,比如WJ-8超音速隐身侦察无人机,飞行高度可达2万米,速度达到8马赫,雷达几乎无法捕捉。

攻击-11隐身无人轰炸机则能携带2吨弹药,低空突防能力强。还有W-50无人战斗机,能从军舰起飞,执行制空任务。此外,中国还在研发无人机蜂群技术,几十架无人机协同作战,能有效压制敌方防空系统。
美国在无人机领域有“捕食者”和“死神”等知名型号,但中国的优势在于数量和多样性。不管是侦察、攻击还是协同作战,中国无人机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让对手不敢小觑。

火箭炮是中国陆军远程火力的支柱,卫士系列火箭炮尤其出名。卫士-2D的射程达到400公里,是全球射程最远的火箭炮之一,配备卫星制导系统,精度极高。SY400神鹰制导火箭炮则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火力覆盖能力强。这些火箭炮还采用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作战需求快速调整。
相比之下,美国陆军的M270多管火箭系统射程约300公里,虽然性能稳定,但射程和灵活性都不如卫士-2D。中国的火箭炮在技术参数上占优,尤其适合大范围压制和远程打击。

战斗机方面,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歼-20隐身战斗机2017年服役,是中国首款第五代战斗机(中国称第四代),配备先进雷达和PL-15远程空空导弹,作战半径覆盖东亚大部分地区。歼-31还在开发中,计划用于出口和航母作战,机动性优异。能同时研发两款五代机,足以证明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

美国的F-22和F-35在隐身和航电技术上领先,但歼-20在火力和作战半径上有自己的优势。中国的战斗机发展速度快,技术迭代频繁,逐渐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俄罗斯专家的评价:实战经验的短板
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俄罗斯专家瓦西里·卡申却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些高科技武器的实战能力到底如何?他认为,尽管中国武器性能在很多方面超过美国,但缺乏实战经验是它们的共同缺点。

回顾历史,中国上一次大规模作战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那场战争暴露了当时解放军在指挥和后勤上的不足。此后,中国再也没有参与过重大冲突,武器系统自然也没机会在真实战场上验证。相比之下,美国通过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能根据战场反馈快速调整装备和战术。
实战经验的缺失会带来什么影响?首先,武器的实际性能可能打折扣。比如导弹的突防能力、无人机的抗干扰性能、战斗机的空战效能,这些在实验室或演习中表现优异,但在复杂战场上能不能顶住压力,还得打个问号。其次,军队的指挥和协调能力也需要实战来磨合。现代战争节奏快、变数多,缺乏经验的部队可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中国军事崛起让国际社会既惊叹又警惕。美国把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推出“自由开放印太战略”来制衡中国的影响力。日本、印度等国也因为中国军力增强而调整国防政策。俄罗斯虽然是中国的合作伙伴,但也密切关注中国军工的发展。
与美国的对比最直观。美国武器装备的实战经验丰富,从精确制导炸弹到隐身战机,都经过多次战争的检验。中国的武器虽然技术参数亮眼,但在真实战场上的表现还是未知数。这也是卡申评价的核心:技术领先不等于实战领先。

中国如何应对实战经验不足
面对这个短板,中国没坐着干等,而是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弥补差距。解放军通过大规模演习模拟真实战场环境。比如2019年的“跨越-2019”演习,涉及数万名士兵,动用坦克、导弹等多种装备,测试联合作战能力。这些演习虽然不是实战,但能尽量逼真地检验装备性能和部队配合。

中国还改进了军事训练方式。新设立的训练中心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复杂作战场景。红蓝军对抗演习也越来越常见,红军模拟敌方战术,逼真再现战场压力。这些训练帮助士兵和指挥官适应高强度对抗。
国际合作是另一条路。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参与者,截至2020年,已派出数千名维和人员到非洲和中东执行任务。这些任务虽然不是战争,但能积累后勤和多国协作经验。此外,中国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开展联合军演,比如上合组织的“和平使命”演习,测试了无人机和导弹的联合运用。

战略上,中国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利用地理优势和先进导弹系统,构建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限制敌方在西太平洋的行动自由。同时,中国在网络战和太空领域投入巨资,开发能瘫痪敌方指挥系统的新技术。

未来几十年,中国军事现代化还会加速。2024年的国防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研发第六代战斗机,可能整合人工智能和无人协同作战技术。国防预算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