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能源部发布估算,若要重建完整的稀土供应链,美国需要投入3000亿美元,耗时长达10年。此消息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凸显美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紧迫挑战。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美国目前的稀土库存仅能维持军工生产18个月,供应短缺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美国近年来积极探索深海采矿项目,如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计划,但从勘探到实现量产至少需要5年,且面临国际法和环保方面的诸多争议。
长期以来美国在稀土供应链上高度依赖进口,中国是其主要供应国之一。中国目前掌控着全球近60%的稀土开采量,超过85%的加工产能以及90%以上的永磁体生产,在全球稀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国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发展能力,使其在国际形势变化时面临供应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国内稀土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鼓励企业参与稀土产业链建设,并与澳大利亚等国合作,试图构建多元化的供应体系。

美国国防部负责工业基础政策的助理部长劳拉·泰勒-凯尔表示,美国有望在2027年前建立起能够满足国防需求的可持续稀土供应链。

尽管美国在稀土供应链重建方面展现出坚定决心,但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技术瓶颈、高昂的资金投入以及复杂的国际合作环境都将考验美国在这一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能力。未来十年美国能否成功摆脱对外部稀土供应的依赖,构建起独立完整的稀土供应链,国际社会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