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都知道董明珠在老百姓口中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她敢作敢为,有责任担当,有的则说她在公司搞“威权主义”,把格力的领导模式搞坏了。
但无论评价如何,她的心总还是向着国家的,就在4月22日这天,格力电器开了一次临时股东会议,71岁的董明珠再次当选新一届董事,开启了她的第五个三年任期。
会议期间,有人对格力公司管理层的年轻化进程表示关注,而董明珠公开表示了自己的用人标准:绝对不用海归派,怕有间谍!

信源截图
抵制“海归”,崇尚本国人才
董明珠在“抵制海归崇拜”这一块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早在21年那会儿,她就透露过格力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对“海归派”人才的招聘。
那会儿我国的许多企业似乎都陷入了一种“唯海归人才是举”的魔障之中,他们普遍认为这群海归是国际性的高端人才,只有多招海归,才能让企业走向世界市场。

招聘会现场
而彼时的董明珠就不认同这样的想法,她说格力在2021年就已经招揽了上万名来自各个高校的优秀毕业人才,他们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格力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一个是海归,全都是从我国高校毕业的人才。

董明珠
对于格力来说,招揽国际人才从来都不是他们的主要方针,至于为什么只选择招聘国内毕业的优秀人才,也只是格力的企业文化认知罢了。
董明珠曾就这个问题对记者解释道:她对海归派的人才价值和能力并没有偏见,而格力拒绝海归人才也只是一种选择而已,毕竟每个企业的追求都有所不同。

董明珠
而且有这种理念的公司国内不止格力一家,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就曾有一句名言:“中国的鸡就要在中国下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一点上,任正非和董明珠的看法是相同的,究竟是接纳海归才能给企业带来发展,还是拒绝海归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他们两个人都相信后者才是正确的答案。

任正非与董明珠
近来董明珠在股东大会的公开发言,更是证明了格力要全力发展国内人才的决心。
她在会议上讲明:格力的用人标准不局限于年龄,只要你有能力且想干,不管是90岁还是20岁她都能用。
但是有一点,就是格力不会接受“海归派”。

董明珠股东大会发言
对此,她给出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海归派可能存在着商业间谍,而她没有能力辨识,就只能相对保守地选择发展国内的人才。
这话听起来歧义挺大的,或许会有人解读成:如果董明珠有能力辨识出每一位来自海外的间谍,那么她就还是会对海归派“敞开怀抱”?

董明珠
究竟董明珠的话语中是否有这样的一层含义,我们也没法深究,但对像董明珠这样向来快言快语的企业家来说,我们几乎是用不着过度解读的。
格力是出了名的不爱用海外人才,这一点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早在十年前那会儿,格力就传出消息,要建设用于培养人才的培训中心和学校,这可是实打实的功绩。

信源截图
不仅如此,在去年全国各地“就业难”的浪潮下,格力还招了6190位大学生,年人均成本近20万,算是为我国的就业问题做出了贡献。

信源截图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的发言,看来她的话的的确确是出自真心。
不过,除了公开宣布格力的用人标准,董明珠还在这次大会上顺理成章的被选举为新一届董事,顺利开启她的第五个三年任期。
虽然让人意外的是,她这次并没有再担任格力的总裁,可她在格力的实际地位却几乎从来都没有变化过,这让许多网友不禁想问:董小姐,您到底什么时候退休啊?

红星新闻的一则报道
第五个三年任期:董小姐并不打算退位让贤
年逾80的任正非其实和董明珠有很多共同点,在前文中也提到过,这两位老总都十分重视对国内人才的培养。
不光如此,任和董也都在七八十岁的高龄仍然把公司的权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董明珠还多次表示“没有我,格力就完了”。

新闻画面
不过,这两人在外界的评价却截然不同,有人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董明珠经常搞“个人崇拜”,她的“家长式管理”让格力的未来仍旧充满着不确定性。
但是,格力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董明珠也的确是功不可没的,光从财务数据上看,自她上任之后,格力的营收在几十年内增长了2000多亿元,纳税额也超过了1400亿元。
此外,在光伏储能,再生能源等绿色技术的研发上,格力也都是行业里的领头羊,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的许多产业都不曾落后于别人过。

格力公司
可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就算成就再怎么耀眼,一旦格力离开了董明珠,就会给人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
以71岁的高龄再干三年,然后三年之后或许又是另一个三年,这样的决定是令人既敬佩又担忧,毕竟人不是永生的,而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只依靠一个人来做决断。

董明珠
有网友说,不管未来格力的管理模式会不会发生改变,董明珠都应该尽早培养接班人才是,毕竟这涉及到格力整个公司的存续,也和数千上万人的饭碗有关。
但就从现实来看,在短时间内格力公司内也许没法再出现“第二个董明珠”,而董明珠承诺过的将管理层“年轻化”,至少在她卸任前是恐难实现。

董明珠
结语
随着世界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之间对人才和教育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
尤其是在零几年那会儿,我国的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以至于企业纷纷开高价,高待遇来挽回这些海外学子,这就造成了如今企业对海归的“崇拜”现象。
但是,我国这十数年来的进步,也证实了一件事情: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肯定是不比那些海归学子差的。
虽然格力目前的管理模式仍然颇受争议,但像这样具备民族信任感的企业在我国属实是少之又少,我们应当对他发展国内人才的态度给予鼓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