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知否:细看顾廷烨开导沈从兴,才明白,世家子与暴发户的差距
狐小仙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六百一十一期:沈从兴,皇帝小舅子,心腹第一人,可细看他和顾廷烨,才懂差距这么大。

01

八王爷登基后,对于顾廷烨的仕途,公孙白石给了他两个选择:

其一,靠着顾廷烨与皇帝往日的交情,谋个一官半职。其二,放手一搏,在皇帝心中争个位次。

顾廷烨不想屈居人后,所以,他努力在皇帝面前表现。甚至,还会帮皇帝提点他那个不省心的小舅子沈从兴。

不过,细看顾廷烨对沈从兴的开导,才明白,沈从兴与顾廷烨的差距。

02

一臀部烂账的顾廷烨,能被余阁老认可,就注定他非池中之物。

原著中,顾廷烨与余嫣然的婚事,是余嫣然的继母余方氏宣扬出去的。

余阁老对余方氏的做法很不满,因为,她没有考虑余嫣然的名声,也没有让人去查看顾廷烨的人品。

作为嫣然的祖父,余阁老去查了顾廷烨的人品。

虽然,余阁老致仕多年,但他在京城里到还是有人脉,不管平宁郡主如何美言,几番调查下来的情况,很不容乐观:

顾廷烨从小就飞扬跋扈不说,纵马街市打架生事,常与公侯伯府的一干败家子走马观花,稍大些了居然与下九流的江湖人厮混上了,眠花宿柳,包小戏子,惹了一臀部的烂帐。

顾偃开与小秦氏好不容易为顾廷烨相到一门亲事,谁知顾廷烨不满意要退亲,顾偃开和小秦氏不答应,顾廷烨就直接找上门去,当着那家人大宴宾客的日子,众目睽睽,将那家好生一顿奚落嘲讽。

直让那家人羞愤的几欲寻死,婚事自然泡汤了,打这以后,京城里体面些的人家都不敢将女儿嫁给顾廷烨。

眼看着顾廷烨到了婚嫁的年纪,各家都对他避之不及,让小秦氏和顾偃开急得团团转,放言出去:只要是贤惠淑女,就不在意姑娘娘家的社会地位。

所以,余方氏从亲戚那里得到了这个消息后,就急吼吼的把余嫣然推了出去。

余阁老替余嫣然拒绝了这门婚事。还和儿子鸿雁传书,吵得不可开交。

不过,顾家人在求娶余嫣然这件事上,拿出了诚心。

先是顾廷烨带着十分的诚意,亲自拜访了余嫣然的父亲余老大,并当面求亲。

然后,顾偃开写了一封恳切的求亲信,给余阁老。

余阁老和余老夫人看了之后有些动摇,毕竟是贵胄子弟,若是本人肯悔改,未尝不是桩好亲事。

当时,让很多看客都觉得,余阁老与余老夫人的动摇,低估了顾廷烨的混账。

就是明兰都腹诽:牛牵到北京还是牛,还借用了古龙的话——女人可能为了男人改变,但男人却不可能为了女人改变,不过是装的时间长短罢了。

果然,没出多长时间,朱曼娘就带着一双儿女闹上了余府。于是,人们愈发觉得顾廷烨人品不行。

不过,用放大镜细看这一段时,才发现,顾廷烨真的不一般。

其一,被顾廷烨当众奚落的人家,定然不是什么好人家。

顾偃开公务繁忙,小秦氏又素有温柔娴淑的名号。所以,找儿媳妇的这件事,肯定是交给了小秦氏。

此时,顾廷烨已经知道生母白氏嫁入顾家的原因,也看清楚了小秦氏假善的嘴脸。

而且,顾廷煜身体不好,没有人家愿意把闺女嫁过来。肯定也是小秦氏出马,为顾廷煜寻来了出身不高的邵氏。

二人成婚后,和和美美,还育有一女。

所以,顾偃开觉得小秦氏为顾廷烨寻来的岳家和媳妇肯定不错,但顾廷烨看穿了小秦氏,就坚决毁掉了那门婚事。

其二,顾廷烨诚心求娶余嫣然,也是细细斟酌。

三个儿子中,顾偃开最看好顾廷烨。所以,不管公务怎么繁忙,他都亲自教导顾廷烨。

儿时的顾廷烨,也是一个乖孩子。所以,顾偃开对顾廷烨的种种嘉许中,有一项,就是期望顾廷烨能娶一房好妻室。

对于好妻室,顾偃开的解释是:家世清白,品行端方,温善贤良,大方得体——若是娘家再有些助力就更好了。

这几点,余嫣然都满足:

首先,余老大虽然只是一个侍郎,但余阁老却是一代首辅,清誉满天下,先帝曾亲题“克勤慎勉”四字以为嘉奖。

即使,余阁老致仕了,他在京城的人脉还在,对顾廷烨的仕途也是有帮助的。

这算是娘家有助力了吧。

其次,余阁老的致仕,是风光致仕,不是狼狈逃跑。余家的儿郎在余阁老的管教下,都没有不良嗜好,女眷也都温厚宽容。

这也是家世清白了。

最后,余嫣然温柔娴静。

余嫣然十三岁前,是跟着余阁老夫妻在京城居住的。在闺门之间素有贤淑慧静之美名。

还有,余老夫人虽然如温室花朵一般,可她家终究会宴请宾客的。嫣然又是她一手带大的,于管家理事上,嫣然也是可以的。

虽然,那管家理事的事情,基本是余阁老代劳。但外人不知道呀。

所以,嫣然也符合品行端方,温善贤良,大方得体。

可见,顾廷烨的身上虽然流着白氏一半的血液,可他却是侯府养大的世家子。

03

顾廷烨劝说沈从兴时,更是看到了世家子与暴发户的差距。

八王爷成了皇帝后,想通过联姻稳固地位,又不想肥水流外人田,他就把英国公嫡女赐婚给沈从兴,又让小姨子小沈氏与郑家联姻。

不过,在顾廷烨看来,完全可叫小沈氏嫁入英国公府,然后叫段家的闺女与郑家联姻。

而且,顾廷烨对联姻稳固地位的方案,大概当时也讨论过。至于为什么被否了,大概是沈家兄妹信不来别人。

皇帝么,也是顺水推舟。

于是,小沈氏婚姻美满,张桂芬过得凄风苦雨,还被小邹氏推倒,早产。

然后,皇帝褫夺了小邹氏的诰命,邹家大舅爷流徙西南三千里,二舅爷三十大板,另罚没大半家产以作赔偿,沈从兴受圣旨申斥,罚俸一年,并闭门思过三个月。

为了开导沈从兴,顾廷烨常去威北侯府与沈从兴喝酒,可从二人交谈中,才发现沈从兴与顾廷烨的差距

其一,沈从兴纠结于过去,顾廷烨早有破解之法。

站在沈从兴的角度:他偏爱小邹氏,让她在威北侯府后宅里,与英国公嫡女张桂芬分庭抗礼的原因是,大邹氏过世后,小邹氏进威北侯府,沈从兴没有给她正妻的位置。

这直接导致沈从兴每回见了邹家人,便觉得无地自容,羞愧不已,不能力行约束小邹氏和邹家人!

站在顾廷烨的角度:事情已经发生,要想要应对之策。而当今要紧的是,就是给张桂芬正名。

往近说,这是沈从兴对外的一个态度,往远说,大邹氏的子女是妾室小邹氏养大,他们的婚事就会成难题。

其二,沈从兴纠结于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顾廷烨却觉得他有惊无险。

邹家人打着国舅爷的旗号,作恶。沈从兴也没有约束邹家人。所以,沈从兴觉得皇帝定然是恼了他。

在顾廷烨看来,沈从兴看似凶险,实则安稳。

其一,皇上还是要用沈从兴,这次只是想敲打敲打;其二,英国公府不会真看着沈从兴出事。

毕竟,沈从兴是张桂芬的夫婿。

其三,沈从兴的以后。

在沈从兴看来,皇帝姐夫恼了他。他不仅害了姐姐沈皇后,大概自己的前途也没了。

而且,英国公把女儿嫁给沈从兴的事情,上升到了国家高度。站在顾廷烨的角度,沈从兴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英国公府煊赫一甲子,有声望,有根基,有人脉,独缺新帝信重,又如何肯折了沈兄这条臂膀?只要沈兄肃清内宅,旁的事情,自有张家会摆平。”

不过,有一点,顾廷烨没有明说。

因为,沈张好如一家,皇帝也不见得高兴,但若真闹翻了,皇帝又会怒其不恭。

沈从兴娶张家女,当初看来这好那好,实则为双刃剑。自己当初娶明兰,皇上得知只是个中等文官的庶女,便是既可惜,又放心。

但沈从兴却觉得,把小邹氏送走,给她找个好人家。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说沈从兴宠妾灭妻,倒回有人会私下揣测张氏善妒,张家仗势,不肯容人。

至于邹家,反正捏在沈从兴手里,以后好好管束便是。

在沈从兴看来,他要挽回名声,让张家被怀疑,邹家又捏在他手里。他就能继续做皇帝姐夫心中的第一人。

“沈兄家事,当自行决断。”顾廷烨浅浅抿了口酒,夫妻相疑,彼此算计,沈张两家也算登对了,“邹家子弟里若有上进的,沈兄教他们读书习武,也能慰藉嫂子在天之灵了”

顾廷烨轻飘飘的一句话,让沈从兴瞬间的破防。败然坐倒。因为,他的心里还有大邹氏。

只要沈从兴心里有大邹氏,他就不可能很好的约束邹家人。

瞧着沈从兴这样,顾廷烨又加了一把火:“听兄弟一句话,八王爷,他已经是皇上了。”

因为,八王妃成了皇后,从此丈夫不再是丈夫,而是君王;沈从兴也成了国舅,从此姐夫不再是姐夫,而是主上。

从边疆到京城,从王府到皇宫,昔日草泽兄弟,如今都手握重权,每个人都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这个角色,顾廷烨转换得很快。所以,他小心行事,不让言官御史抓住他的把柄。

但沈从兴不懂,他还觉得大家都是姻亲,明面上的斥责,也不妨碍他们私底下的亲近。

所以说,暴发户和世家子的差距,真的很大。

关注我,下期更精彩。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