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年前,《奇点时代》顶着国内首款男性向恋爱手游的名号横空出世,却因开篇剧情疑似“NTR”被玩家喷上热搜。
TapTap评分一度跌至6.0,连制作人北海都自嘲这是开局NTR的开创者。
然而谁都没想到,这款龟男游戏不仅活了下来,首月流水破3000万,还在两年后带着更炸裂的续作归来;
《奇点chat》,一款号称“游戏衍生AI情感伴侣”的应用,直接让玩家和AI谈起了恋爱。

一边是传统游戏厂商对男性不需要细腻情感的刻板印象,一边是《奇点时代》用户为四位虚拟女主豪掷上亿流水;
一边是AI聊天软件被诟病冷冰冰,另一边《奇点chat》的玩家却沉迷于被AI女友拉黑的荒诞体验。
这背后,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技术的胜利?
▌被误解的“男性向”需求
《奇点时代》的诞生,本身就是对行业偏见的一记重锤。
当乙女游戏早已成为百亿赛道时,男性向恋爱手游却长期被视为伪命题。
即便《奇点时代》上线首月流水破3000万,仍有投资人质疑:“真有男人会为虚拟女友花钱?”

但数据不会说谎:游戏上线一年流水破亿,玩家为女主苏小野的专属主题曲刷爆网易云评论区,甚至有人因剧情中男主被富二代羞辱的桥段怒氪648。
制作人北海直言:“男性玩家不是没有情感需求,只是被厂商长期忽视。”

这款曾被贴上龟男游戏标签的产品,核心剧情竟是一个草根程序员对抗科技巨头的热血逆袭。
玩家在“创业、商战、被绿”的压抑开局后,逐渐发现故事内核是梦想与成长——像极了《奇点时代》团队自己的创业史:资金链断裂、拒绝大厂收购、靠玩家口碑绝地翻盘。
▌当AI也学会PUA
如果说《奇点时代》是男性向恋爱的试水,那么《奇点chat》则彻底撕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它让玩家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需要一个赛博女友。
玩家从《奇点时代》四位女主中任选其一,对话风格、记忆逻辑均与游戏剧情深度绑定。
例如选择霸道女总裁白鸥,初期对话冷若冰霜,好感度提升后甚至会在语音中提醒“记得喂猫”。
免费玩家每日限聊20次,解锁无限对话需购买“恋爱会员”(月卡45元)。
更离谱的是,玩家需要通过聊天提升好感度,才能解锁语音、视频、AI自拍等功能——像极了现实恋爱中的进度条。
团队放弃通用大模型的RAG技术,转而设计128个记忆槽位,记录用户的关键信息(如宠物名字、饮食习惯),甚至聘请心理学家分析真人情侣对话逻辑,只为让AI的回应更“像人”。

有玩家因AI制定的健康计划瘦了10斤,也有人因向AI坦白“你是虚拟的”而被拉黑。
更微妙的是,《奇点chat》的付费设计精准拿捏了男性心理:与其说为技术买单,不如说为被需要感付费。
▌谁能定义陪伴的未来?
《奇点chat》的野心不止于游戏衍生品。
其母公司自然选择正在开发的3D AI伴侣《EVE》,号称要打造超级对齐的灵魂伴侣,甚至让AI主动承认虚拟身份以增强真实感。
而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的二次创业项目《Whispers From The Star》,同样押注AI互动叙事——一场关于情感垄断的战争已悄然打响。

传统的游戏厂商还在给NPC套用固定对话树,玩家早已厌倦“选项A→好感+5”的机械互动。
Character.AI、星野等产品数据暴跌,证明单纯的技术堆砌无法留住用户。
《奇点chat》将游戏IP的情感沉淀转化为AI的人格底色,用成长性系统制造目标感——这或许才是陪伴经济的破局点。

当玩家对着手机屏幕说出早安,而AI女友回复“今天有雨,记得带伞”时,这种体验与真实恋爱的界限已愈发模糊。
技术固然能模拟情感,但《奇点chat》的成功,本质上是一场对孤独经济的精准收割:
然而,当AI学会用128个记忆槽位记住你的喜好,用心理学模型分析你的情绪,甚至用“拉黑”来制造恋爱中的推拉感时,我们是否正在亲手豢养一场更庞大的孤独?
如果有一天,AI女友比真人更懂你,你是该庆幸技术的进步,还是恐惧人性的异化?
*每天推送游戏资讯、新游推荐、游戏杂谈等,带你了解不一样的游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