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平民教皇”方济各去世,曾称“中国是一个愿望”
凤凰WEEKLY国际
方济各教皇于4月21日逝世,享年88岁。

文丨胡毓堃

编辑丨漆菲

当地时间4月21日清晨,罗马天主教第266任教皇方济各去世,享年88岁。他去世恰逢天主教复活节,当日短暂露面发表节日祝福、呼吁加沙停火,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副总统万斯。

去世前一天,方济各会见美国副总统万斯。

进入2025年以来,关于方济各健康欠佳乃至病危的消息多次传出,而他坚持履职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梵蒂冈4月21日发表声明说,方济各的死因为脑中风和心脏骤停。根据梵蒂冈卫生主管阿坎杰利发布的死亡证明,方济各因中风而陷入昏迷,随后出现不可逆的心力衰竭。死亡证明还显示他患有此前未知的2型糖尿病。

作为1200多年来第一位出自耶稣会、来自美洲、生长于欧洲之外的教皇,方济各在2013年当选之时就预示了变革的到来。12年教皇生涯,他偏向怜悯、包容、进步的立场,颁布多项教廷改革措施,一方面不乏争议,另一方面重塑了天主教的形象。

◆4月21日,菲律宾马尼拉,当地基督徒为去世的方济各点燃蜡烛。

路透社评论称,方济各比任何前任都更能改变现代教皇的面貌,他摒弃了大部分的浮夸和特权,试图让天主教会更具包容性、更少评判性,这也他成为怀念传统过去的保守派的敌人。

值得一提的是,方济各任内,中国和梵蒂冈恢复了官方层面的双边接触,2018年达成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并三次延期,推动了双边关系改善,他本人更直言“中国是一个愿望”。可以说,方济各在进步主义浪潮中成为“开明派”教皇,又在时代风潮激变的当下告别。

去世前仍在呼吁世界和平

在任期间,方济各的健康状况总体良好。2021年,他接受了肠道手术,恢复良好,但一年后,膝盖问题困扰着他。今年2月方济各因支气管炎、双侧肺炎住院超过38天,导致“长期哮喘型呼吸危机”,两度濒临死亡此刻,外界已经对他离世做好了心理准备。

方济各去世的消息是由罗马教廷总司库凯文·法雷尔(Kevin Ferrell)枢机在教皇居所圣玛尔大之家宣读的。据法雷尔所说,方济各逝世于当地时间4月21日早上7点35分,而“他的一生都在为主和教会服务”。

4月21日,法雷尔枢机宣布教皇去世的消息。

方济各的确履行其职责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他去世前一天(4月20日)恰逢天主教重要节日复活节,他按惯例访问了罗马市中心的一所监狱,会见了约70名囚犯,只是这一次没有进行传统的洗脚仪式(模仿耶稣为门徒洗脚的涵义)。

此时他的健康状况早已欠佳、出院不足1个月,医生团队原本为他安排了两个月休养期,但他依然不顾医嘱

访问结束后,被记者问及当下的感受时,方济各气喘吁吁地回答:“我正在尽我所能地度过复活节。”同一天,他正午12点出现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上,向前来做礼拜的信徒和人群挥手致意。

由助手宣读的祝福信件体现了方济各对现实问题的关心:“我想到了加沙人民,特别是那里的基督徒群体……我呼吁交战各方:发起停火、释放人质、帮助那些渴望未来和平的饥饿民众“希望基督为受到战火摧残的乌克兰送上复活节的和平礼物,鼓励相关各方都致力于实现公正、持久和平的努力”。

信件还提到了也门、叙利亚,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非洲的萨赫勒地区、东非、苏丹南苏丹、刚果(金),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冲突地区,“和平”作为关键词贯穿始终。之后他坐上教皇专车,在热烈氛围中来到圣彼得广场,并为新生儿祈福

4月20日上午,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副总统万斯,让助手送给后者三颗复活节巧克力大彩蛋,作为给万斯三个孩子的礼物,还送了一条梵蒂冈领带和天主教念珠。万斯对方济各说“我知道你最近身体不太好,但我很高兴看到你身体好转了。”梵蒂冈方面表示,两人短暂会晤了几分钟,互致复活节问候。

没想到,万斯成了方济各会见的最后一位外国政要。“刚刚得知教皇方济各去世的消息我的心与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爱他的教徒们同在。”万斯4月22日在社交平台X上写道,“尽管他当时显然病重,但昨天见到他时我仍感到欣慰。愿天主使他的灵魂安息。”

讽刺的是,此次会面的两个月前,方济各和特朗普政府“隔空交火”他批评了后者的移民政策,以及大幅度削减对外援助和福利计划。

早在1月19日,距离特朗普宣誓就职几小时前,方济各通过一家意大利电视台发表声明称,美国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的做法是“可耻的”。2月初,他罕见地美国天主教主教公开信,称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将“糟糕地结束”,并驳斥了万斯用中世纪天主教教义为其政策辩护的做法。

不过特朗普没有对教皇“睚眦必报”。方济各去世后旗下社交平台写道“方济各教皇安息!愿上帝保佑他和所有爱他的人!”特朗普宣布全美所有公共建筑、军事设施和美国使领馆等均降半旗志哀,直至方济各的遗体下葬。

2017年5月,方济各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成为“只有一个肺”的教皇

方济各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戈利奥,1936年12月17日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他的父母都是意大利裔,其家庭为躲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于1929年移民阿根廷。作为家中长子,他在小学六年级就进入了当地天主教慈幼会学校,与天主教有了交集。

方济各过世后,在他的家乡阿根廷,人们纷纷表示哀悼。

尽管“混过社会”(做过夜总会保镖和清洁工)、学了技术(中学时就读工业技术学校,拿到化学技术员文凭),但他在17岁时因一次教堂告解活动而立誓要成为神父。

21岁时,贝戈利奥因诊断出胸膜炎而切除左肺大部分组织,由此成为日后美国《时代》周刊笔下首位只有一个肺的教皇,也为他如今的患病埋下伏笔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神学院学习三年后,1958年3月贝戈利奥正式加入天主教耶稣会成为见习修士。尽管因在叔叔的婚礼上邂逅一位美丽女孩,让他一度对宗教生涯产生动摇,但还是选择必须保持独身的神父。1960年3月12日,在耶稣会“转正”。

1966年的贝戈利奥。

或许因为这段经历,后来成为教皇的对神父“独身制”的态度有所松动。尽管没有正式废除,但不止一次表示:独身规定不同于授予圣职,并非永恒不变,也不是“信仰”,而是可以修改的“纪律”。

加入耶稣会后,贝戈利奥在南美和西班牙完成了神学学习和培训,还攻读

哲学、教授文学和心理学,并持续晋升2001年他被时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册封为枢机主教,从而进入罗马教廷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贝戈利奥的个人特质与争议逐渐为公众所知。一方面,他树立了低调节俭的形象,摒弃了高级神职人员拥有的特权,例如出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和飞机经济舱,住在简朴的公寓中。

另一方面,他在阿根廷右翼军政府时期晋升为高级神职人员,但被指责为没有充分反对军政府统治,还被指控与“肮脏战争”(1974年至1983年,军政府对游击队和异见人士进行大规模镇压,造成2.23万人死亡或失踪)期间军方绑架神父事件有牵连。

对此贝戈利奥矢口否认,解释自己没有公开发声是因为“形势过于复杂”。同一时期解放神学(主张关注公平正义、解放被压迫者)在拉美天主教界兴起,遵循传统的贝戈利奥被指责为对此缺乏兴趣,因此与耶稣会部分同僚产生裂痕。

2013年2月11日,时任教皇本笃十六世宣布因“身体原因”退位。低调谦逊的贝戈利奥于3月13日当选教皇。相比于改革派支持的那些大热门,虔诚、温和、富有管理技巧、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的特质让贝戈利奥脱颖而出

2007年1月,时任教皇本笃十六世与贝戈利奥枢机会面。

时任巴黎总主教安德烈·万特鲁瓦评价说“选择贝戈利奥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一个身居教廷体系以外的人,原因在于他布道和事奉的经历……他不是意大利体系的一部分,但由于他的文化和背景,又能为意大利体系所接受。如果有机会让一个人来公平地介入目前的情况,他将是做得最好的人。

2013年,方济各当选教皇后在圣彼得大教堂前向人群挥手致意。

彼时梵蒂冈面临腐败、混乱等问题,系列虐童丑闻更是重创教廷形象。此刻登场的方济各创下多个“第一”——除了只有一个肺,他还是1200多年来第一位出自耶稣会、来自美洲和南半球、生长于欧洲之外、“方济各”为名的教皇——这个名号的灵感源于亚西西的圣方济各,圣方济各放弃了财富,选择过着清贫的生活。

建立一个为穷人服务的教会”

从当选教皇那一刻起,方济各便从系列改革、公开言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表明自己与众不同。

与枢机主教会面时,他并未端坐于教皇宝座,而是站立与他们交谈。他拒绝搭乘教皇专车,而是与其他枢机主教共乘大巴车返回住所——方济各是继庇护十世(1914年去世)后第一位没有入住正式官邸宗座宫的教皇,而住在类似招待所性质的圣玛尔大之家两居室

方济各拒绝前任们所穿的红色豪华“渔夫鞋”,而保留了自己一贯的朴素黑鞋,戴着20美元的塑料手表。在第一次会见记者时说:“我多么希望建立一个贫穷的、为穷人服务的教会。”

他通过广泛的改革措施和在公共舆论中持续发声,加深了自己在外界眼中进步、开明的形象。他于2022年3月颁布教廷宪章《福音传播》,正式启动教廷机构改革,不仅为臃肿的机构“瘦身”,还确立了“传教高于教义”的重大原则调整,并允许普通教徒(包括女性)在梵蒂冈担任机构要职。在他任内,女性担任高级职务的人数比以往任何一位教皇都多

与之相对的是进一步的财务透明和反腐措施。2014年教廷成立经济秘书处,监督教廷和梵蒂冈的所有经济活动,定期向教皇提交审计报告。梵蒂冈银行超过5000个存疑账户遭到清理,还设立外部审计机构,并加入欧洲理事会估反洗钱措施特设专家委员会。

2023年底,方济各的前顾问、意大利籍枢机主教安杰洛·贝丘(Angelo Becciu)因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财务犯罪行为被梵蒂冈法庭判处五年半监禁,成为有史以来遭受处罚级别最高神职人员,表明方济各领导的教廷对打击腐败和财务犯罪问题“上不封顶”的态度。

面对性侵、虐待儿童焦点问题,方济各上任后不久便建立由九位枢机组成的C9委员会,监察教会运作情况,并建立保护未成年人专门委员会,旨在解决教会内部的性侵问题。

2018年教廷驻美国大使卡洛·玛利亚·维加诺总主教以11页的公开信施压教廷对此,方济各2019年颁布、2023年修订《你们是世界的光》(Vos Estis Lux Mundi)手谕,为打击性侵、暴力、滥权行为制定了新的法律框架,确立了主教问责制,建立教会系统的义务举报机制,保护未成年人和弱势群体的权利。

2015年,方济各在美国国会发表讲话,他是第一位这么做的教皇。

涉及性少数群体(LGBTQ+)问题上,方济各也屡次释放开放态度,如2013年关于同性恋神父的反问“我有什么资格评判”,令同性伴侣和自由主义者感到振奋。对于将同性恋有罪化、刑事化的现象,方济各强烈反对,认为针对性少数群体的法律是“不正义的”。

2023年12月,教廷发布《恳求的信赖》(Fiducia Supplicans)声明,允许神父有条件地为同性伴侣举行祝福仪式(即不涉及民事结合或婚礼,不属于天主教正规教会仪式)。在方济各时代,性少数天主教徒群体认为自己的能见度和受尊重程度获得提升。

另一大重要变革在于教会文化。2015年,方济各在纪念世界主教会议成立50周年之际反思了教会“众议精神”(Synodality)的应有之义和构成,提出“一个倾听的教会”理念,无论主教、神父还是普通教徒都应彼此倾听。这一观念层面的变革,使得女性、年轻人、边缘化的天主教徒群体获得了更大话语权,教廷还邀请数百万神职人员、普通教徒就教廷的未来发表看法。

2019年3月,方济各访问阿联酋。他也是访问阿拉伯半岛的第一位罗马教皇。

至于方济各对现实世界的关怀更是数不胜数:他关注环保问题,认为环境正义也是道德和精神问题;推动跨宗教对话,在2019年和穆斯林长老会主席、埃及艾资哈尔大学大伊玛目艾哈迈德·塔耶布签署《人类博爱文件》;凭借西班牙语优势为美国和古巴历史性和解发挥调节作用;为热点地区冲突持续发声2023年87岁高龄前往南苏丹进行朝圣之旅,请求当地领导人结束冲突……

2019年4月,方济各对南苏丹领导人行吻足礼,为该国恳求和平。

2022年2月俄乌战事爆发以来,他几乎每次露面都呼吁和平,每周至少两次。这场冲突导致梵蒂冈与俄罗斯东正教的关系跌至新低,当时方济各表示,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不应表现得像“普京的祭坛男孩”。

加沙问题也是他的一块“心病”——过去一年多,他多次呼吁释放被哈马斯武装分子劫持的人质,但近来加大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批评。

诚然,无论教廷改革还是对现实问题的评论,方济各的言行不乏争议——至少“左翼教皇”的评价意味着他的改革触动了保守派的神经。2023年1月有消息称,已故澳大利亚枢机主教乔治·佩尔 (George Pell) 2022年撰写了一份匿名备忘录,谴责方济各的教皇任期是一场“灾难”。

另一方面,方济各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派”,在坚持教义传统立场的问题上与耶稣会保持一致:对安乐死、死刑、堕胎、避孕、同性婚姻“毫不妥协”,无意修改教义,也没有颠覆传统教会架构

方济各不是天主教的“革命者”,维护教义和传统的“红线”是他从未改变的使命。但在时代潮流变化之际接掌教皇,意味着他必须让天主教会适应世界,维护、改善天主教会的形象,团结14亿教徒。对教义问题保持“中庸”,与世俗世界对话呈现开明,体现方济各的核心信念:“教会是(弱势群体)的野外医院——它应该治疗,而非惩罚。”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方济各在空无一人的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发表演讲,呼吁世界各国团结起来。

“对我来说,中国是一个愿望

方济各去世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4月22日下午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方济各教皇去世表示哀悼。他提到,近年来,中国和梵蒂冈保持建设性接触,开展了有益的交往。中方愿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梵关系持续改善。

2013年3月方济各当选教皇时,中国外交部回应说,我们对阿根廷大主教贝戈利奥当选新任教皇表示祝贺,并希望梵方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以实际行动为改善中梵关系创造条件。事实证明,方济各在位12年,中梵关系走向持续改善。

2014年8月,77岁方济各首次访问亚洲,其中包括韩国更受外界关注是,方济各乘坐的专机被允许飞越中国领空,亦按惯例向飞经国家领导人和人民发送问候电报。此举被视为中梵关系的一个积极信号

而在2016年12月27日,中国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表示,中国愿在相关原则基础上与梵蒂冈进行建设性对话,缩小分歧,扩大共识,推动关系改善。这被外界视为又一个积极信号。

2018年,中梵围绕双边关系的一大主要障碍——“主教任命”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超同梵蒂冈代表团团长、教廷与各国关系部副部长卡米莱利9月22日在北京举行会谈,并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

202010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披露,当日中国同梵蒂冈经友好协商,决定将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延期两年。在回答有关中梵是否正在讨论未来建交问题的提问时,发言人说,临时性协议延期延续了中梵关系改善的势头。

而在2022年和2024年,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又两度延期,特别是2024年10月22日两国决定将协议再延期四年此前都是延期两年)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梵双方均对协议执行的成效予以积极评价。经友好协商,双方决定将协议再延期4年,双方将本着建设性精神保持接谈,持续推进中梵关系改善。

2023年9月,方济各再访亚洲此刻飞越中国领空发送问候电报已不再是重磅新闻外交部发言人当时说,梵方的祝福体现了友好和善意。之后方济各派出乌克兰问题特使玛窦·祖皮枢机访华,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同他举行会见,两人就乌克兰问题局势、和谈进程交换意见。

可以说,中梵关系的突破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方济各曾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对我来说,中国是一个愿望’……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敬仰中国,尊重中国。我相信对于教会来说中国是一个承诺和希望。合作是可以实现的,尤其在冲突问题上。”2016年接受香港《亚洲时报》采访时,方济各再度呼吁世界不要害怕中国崛起,还说“畏惧永远不是良策”。

正由于方济各坚持了上述理念,才有了中梵关系的改善。在他去世后,两国关系如何发展,有待于未来教皇的态度与作为。

新教皇能否继承他的遗产?

方济各出身平凡,一生低调简朴、关注穷人和弱势群体,去世安葬亦拒绝了教皇特权。根据他2022年6月29日起草、梵蒂冈最新公布的遗嘱,方济各提出将自己安葬于罗马圣母大殿(而非多数教皇安葬的圣彼得大教堂)由此他成为1903年以来第一位安葬于梵蒂冈之外的教皇。

规定,他去世后将举行为期九天的哀悼礼拜,即“九日追思礼”,葬礼将在去世后的第四日或第六日举行。根据方济各的遗嘱,他的墓穴埋于地下坟墓不做装饰,墓碑上只留下“Franciscus”(“方济各”拉丁语)的名字——不希望在碑文中宣扬自己担任教皇的事实。安葬费用生前筹集的款项负担。

方济各去世后,其继任者人选受到广泛关注。罗马天主教会将依循传统,由枢机团召开秘密会议,在梵蒂冈的西斯汀小堂投票选出新教皇

按照教会法,秘密会议在教皇职位空缺后1520天5月6日至11日召开,届时所有80岁以下的枢机主教将齐聚梵蒂冈参照此前本笃十六世和方济各都是两天内选出的先例,预计5月中上旬新教皇即可产生。

目前的候选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立场上分属保守、改革等派别。其中的最大热门来自菲律宾的路易斯·安东尼奥·塔格莱枢机。他担任罗马教廷万民福音部部长,因同样关注社会正义边缘化群体,被称为“亚洲方济各”。如若他当选,将出现第一位亚洲籍天主教教皇,也体现天主教在亚洲影响力的增长。

新教皇的潜在人选,二排左一为塔格莱。

站在天主教欧洲派的立场,两位意大利籍枢机——梵蒂冈国务卿彼得罗·帕罗林、乌克兰问题特使玛窦·祖皮——更符合他们的期待。前者管理梵蒂冈行政和教皇枢密事务,以娴熟的外交技巧和温和派立场著称;后者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彰显自己的重要角色,同样致力于对话、对性少数群体十分开明。二人无论谁当选,都被视为方济各政策的延续。

来自匈牙利的彼得·埃尔德枢机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婚姻等议题和教义的主张持保守态度,不赞成方济各的开放政策。与他相似的还有美国的雷蒙德·伯克枢机,以及两位来自非洲的“黑马”——加纳的彼得·图克森枢机和刚果的弗里多林·安邦戈枢机。其中一旦人当选教皇,预计带领教廷走向不同于方济各时代的方向。

如今,有资格参选举的135名枢机主教中有108人是方济各直接任命的。这增加了他的继任者延续其进步政策的可能性。一些专家预测,继任者将更加温和,更少引发分裂。

不少人认为,菲律宾人塔格莱是最有可能的胜出者。除了与方济各类似的个人特质与立场,以及在教廷担任要职的经历,他还强的“全球号召力”特别是在天主教发展迅速全球南方国家消息方济各任命的108位枢机主教中,很多人支持塔格莱当选。

不可忽视的是,方济各任内的成就和广为传颂的形象,离不开他的成长经历、个人情怀,离不开他当选教皇所处的时代。面对进步主义风起云涌,方济各努力在维系宗教传统和改善公共形象之间找到平衡点。

方济各离世之际,世界呈现出撕裂与对立、保守思潮来世汹汹。这预示着新教皇将迎来与12年前截然不同的挑战。他将如何适应时代之变,更好团结、引领14亿教徒我们拭目以待。作者系国际政治专栏作家、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排版 / 朱若晚
RECOMME NDED
往|期|精|选
方济各教皇安息🕯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