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万斯携妻子访印,美印关税协议达成,印度突加征钢税是为哪般?
安珈一

前言

美国副总统万斯携印裔妻子访印,会晤莫迪后白宫宣布美印达成关税协议,特朗普准备降低对印关税。

印度以元首规格接待万斯全家,同日对进口钢铁征收12%临时关税,路透社指出,这一针对中国的措施是印度向美国递交的"投名状"。

印度为何急于选边站队?中方反制将如何出手?

作者-山

莫迪的12%钢铁关税牌

莫迪这次可真是迫不及待。万斯的专机刚刚降落在新德里机场,印度财政部就火速宣布对部分进口钢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这项措施虽然表面上未点名中国,但路透社一针见血地指出,新德里此次关税措施的主要目标就是针对中国。

这哪是什么普通的贸易保护,分明是一张递给华盛顿的投名状。莫迪政府的算盘打得啪啪响——在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大棒下,印度需要尽快向美国表忠心,争取在90天暂停期内达成协议,避免被征收26%的高关税。

印度此举的时机选择堪称精妙。不是在之前,不是在之后,恰恰是在美国副总统访问当天。这种精准的外交表演,就像是职场中巧妙地向上司展示工作成果,只为博得一声赞许和年底那份期盼已久的绩效奖金

在这个案例中,印度的"绩效奖金"就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减免。路透社分析称,印度已经做好准备,愿意削减一半以上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这些商品在2024年的总价值高达418亿美元。这哪里是什么平等贸易伙伴间的协商,分明是一场不对等的讨好表演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2025年度,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钢铁进口来源国。印度选择在钢铁产业上对中国下手,既能向美方展示其站队的决心,又不至于立刻动摇两国的整体经贸基础。这种"小伤大义"的策略背后,是莫迪政府希望在中美之间获得最大利益的精明算计。

然而,印度这一手段未必奏效。在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钢铁出口早已建立起价格优势质量信誉。简单的关税措施未必能真正阻断中国钢铁的进口。毕竟对印度的制造业来说,中国的钢铁既便宜又可靠,这种性价比是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

莫迪的这张"关税牌"表面上是经济措施,实际上却是一步政治棋。印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特朗普政府传递信号:我们愿意成为你在亚洲遏制中国的重要伙伴。对于喜欢交易的特朗普来说,这样的信号或许能换来关税谈判的一些让步,但印度是否准备好迎接可能的中方反制,还是个未知数。

特朗普的关税外交棋子

特朗普为何偏偏派万斯访印?这位美国副总统携带印度裔妻子乌莎和三个孩子,享受着莫迪给予的元首级礼遇。印度不仅出动仪仗队欢迎,还在新德里街头设立欢迎广告牌,甚至莫迪不顾外交对等原则,亲自接见万斯全家。这种热情,就像是印度迎接自家女婿回门般隆重。

万斯的妻子乌莎是虔诚的印度教徒,父母来自印度南部。这位"印度女婿"的身份,成了特朗普的一张感情牌。在全球贸易紧张之际,特朗普选择以这种"软外交"方式接触印度,既展示了美国对印度的重视,又巧妙避开了直接谈判的尴尬。

白宫声明中提到的关税"路线图",意味着美印已就降低双方关税负担达成初步共识。这是特朗普关税战中的首个重大突破,对于急于向全球展示强硬姿态又需要盟友支持的特朗普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外交胜利

在现实层面,美国急需在全球贸易伙伴中寻找突破口。目前美国与欧盟、日本的关税谈判陷入僵局,这些经济体均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在此背景下,印度成为美国拉拢的理想对象——既有巨大市场潜力,又有对抗中国的战略价值。

白宫此次宣布与印度在关税谈判中取得重大进展,表明特朗普政府正在尝试通过双边协议逐步实现其贸易战略。美国希望通过降低对印度的关税,向其他贸易伙伴释放信号:愿意配合美国的国家将获得优惠待遇,而抵抗者则将面临高关税壁垒。

万斯此行还将与莫迪讨论国防合作事宜。据报道,印度计划采购美国生产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和"斯特赖克"步兵战车。这些军售不仅能够减少印度对美贸易顺差,更能将印度进一步绑上美国的战略列车

值得关注的是,万斯夫妇在印度的行程中,还安排了参观泰姬陵和出席婚礼等文化活动。这种"家庭外交"的方式,既满足了万斯夫人回顾文化根源的情感需求,又为美印关系增添了更加丰富的人文色彩。

然而,这种表面上的亲密关系背后,是美国试图将印度纳入其遏华战略的实质动机。万斯带着家人的"友好访问",实则掩盖着美国拉拢印度、构建对抗中国联盟的战略企图。特朗普通过派遣这位"印度女婿",向莫迪政府传递着一个明确信息:只要你站在我这边,美国愿意提供贸易和安全方面的支持。

印度的经济命脉掌握在谁手中

数据会说话,而这组数据足够震撼。中印贸易总额达1278亿美元,中国对印出口高达1135亿美元,印度对华出口仅143亿美元,形成近1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意味着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值是对华出口的整整8倍

这种惊人的不平衡,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经济锁链,将印度的产业发展牢牢地拴在了中国的供应链上。中国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原料占据了印度进口的半壁江山,这些都是印度制造业无法替代的关键投入。

莫迪政府一边对美国示好,一边却无法忽视这个铁一般的经济现实。印度的纺织业、医药业都离不开中国的化工原料,就连莫迪引以为傲的印度制造计划,也必须依赖中国的设备和零部件支持。这种深度依赖,让印度陷入了一种战略两难:政治上想远离中国,经济上却无法割舍。

印度GDP的六成靠服务业,制造业比重却从2015年的16%降至14%。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使得印度难以像越南或马来西亚那样快速承接从中国转移的产业链。印度的官僚体制效率低下,资本流动缓慢,这些都是印度制造业发展的绊脚石

印度的投机心态在国际舞台上已是众所周知。在乌克兰问题上,印度没有跟随西方制裁俄罗斯,反而趁机低价购买俄罗斯能源。这种战略模糊策略,让印度在大国博弈中获得了短期利益,但也暴露了其缺乏长远战略的投机本性。

莫迪深知,印度与中国不仅有经贸往来,还共同参与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最近中印边境问题也有所缓和,中国的雅下水电工程还在帮助印度防洪救灾。如果印度与中国彻底撕破脸,不仅经济上难以承受,在地缘政治上也会失去回旋空间。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中国采取反制措施,限制电子零部件出口,印度的工厂可能面临大规模停产风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印度制造业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冷静分析。

莫迪的算盘很精明:短期内从美国那里获取关税优惠和投资,同时避免与中国直接对抗。但这种两头通吃的策略能否持续,取决于中美博弈的走向以及中国的容忍度。从长远看,印度要真正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必须下大力气发展自身制造业,而非寄希望于大国博弈中的投机取巧。

实际上,印度制造业在前期发展阶段,中国的设备、原料和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莫迪若真有战略智慧,应该利用中美博弈的机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补齐产业链短板,而非一味地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

全球供应链的新变局

中国不是好惹的。就在万斯访问印度的同一天,中国商务部立场鲜明强硬: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牺牲中方利益,和美国达成所谓的关税交易。如果有国家这么做,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这番话虽未点名印度,但意味再明显不过。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已让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34%的关税后,中国立刻以同样的税率反制。当美国将关税提高到84%,中国也毫不犹豫地跟进。这种针锋相对的反应,展示了中国捍卫自身贸易权益的决心。

在这场全球关税战中,印度试图扮演渔翁得利的角色。莫迪政府自认为找到了"战略机遇",一方面向美国递交"投名状",另一方面又想维持与中国的贸易关系。然而,这种小聪明很可能适得其反,最终陷入两头落空的尴尬局面。

中国的可能反制手段并非无迹可寻。针对印度的钢铁关税,中国可能会对印度的铁矿石、铜矿等原材料出口设置贸易壁垒。这些产品占印度对华出口的约20%,是印度获取外汇的重要来源。一旦中国采取反制,印度的矿业和相关就业将受到直接冲击。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还可能限制对印度的电子产品、化工原料出口,或提高这些产品的价格。考虑到印度制造业对中国供应链的高度依赖,这种措施将对印度经济造成系统性冲击,其影响远超钢铁关税带来的损失。

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重大重构。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战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企业为规避高关税,纷纷将产能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等第三国,而非回到成本高昂的美国。印度也希望分一杯羹,但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和繁琐的监管环境,使其难以成为中国制造的有效替代者。

中美贸易战的升级,正在加速全球经济的两极分化。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友岸外包"联盟,另一方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产业链网络。在这种背景下,印度的"战略模糊"策略越来越难以为继,莫迪政府迟早要面临选边站队的压力。

对于中国而言,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是一贯立场。中方反对的不是正常的国际竞争,而是美国试图通过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破坏全球贸易规则。印度如果选择与美国沆瀣一气,加入遏制中国的行列,不仅会损害自身经济利益,还将失去在多边舞台上的战略自主

在关税战的迷雾中,印度需要认清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不仅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印度制造业崛起不可或缺的合作者。与中国为敌只会阻碍印度自身发展,而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在大国博弈中保持适度距离,专注于提升自身实力。

结语

印度看似精明的两面下注策略实则暴露了其战略短板。对华8倍贸易逆差是其无法忽视的现实,对美示好又是寻求地缘政治平衡的需要。

在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中,印度希望借机崛起,但若没有扎实的制造业基础,这种投机行为终将得不偿失。

莫迪的选择是战略平衡还是一边倒?这既是印度的困境,也是世界贸易新格局的缩影。

信息来源

莫迪政府官方在社交媒体公布了去年印度和中国之间贸易数据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