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我国秦汉时期最大的一个外敌,而提起汉匈战争,我们脑海中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以及陈汤的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然而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早在1900年前,在汉匈战争中,就曾经上演过一场“拯救大兵瑞恩”。
这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一个人,一支军,两座边城,以及汉匈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场守城战...

西域是我们的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西域诸国逐渐倒向已经初步缓过气来的匈奴,新莽政权又频频侮辱匈奴,导致匈奴和新莽政权之间的关系持续紧张。最终匈奴大举进犯西域,新莽政权不敌,西域很快就沦陷,而此时的新莽政权也是自身难保,在绿林军和赤眉军等起义军的夹击之下,摇摇欲坠。
直到汉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之后,汉帝国才总算是重新将目光对准西域,因为西域的安全本身就是汉帝国的国防安全战略,是必须要有所保障的。于是,汉光武帝决定发起西征!正是这一决定,成就了一位英雄,他就是耿恭。

耿恭是扶风茂陵人,其出身于一个军事世家,其父耿广为中郎将,其叔父耿弇则是建威大将军,所以耿恭从小就受到了家庭的影响,产生了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永平十七年,也就是公元第74年,耿恭在汉军中担任司马,跟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征西域,打败了归附匈奴的车师国,将车师国纳入了东汉的版图。
此战之后,汉帝国基本上也算是重新夺回了西域,战胜了匈奴。而当时东汉政权对西域的策略,基本上也是沿袭了西汉政权的既有战略。那就是将小部分的精锐部队留在西域镇守边关,同时将主力撤回中原,将西域的防务交给精锐部队和西域的盟友小国。

其实换一种更加方便理解的说法,你可以将今天的北约代入到两汉时期的西域,西域诸国就是今天的欧洲国家,而两汉政权则是美国。美国不可能将自己的主力部队驻扎在欧洲,但是在欧洲肯定会维持一定的驻军,比如说目前驻德美军作为美军在欧洲最大的一股力量,就有3.5万人。
有趣的是,汉军往往也是将自己在西域驻军的主力,放在曾经在战争中被自己击败的那些国家。言归正传,汉军主力撤退之后,耿恭因为攻打车师国有功,所以被朝廷任命为戊己校尉,也就是专门负责镇守边关的官员,同时屯兵车师国后王所在的金蒲城。

耿恭,也就此开启了自己的西域传奇...
西域传奇
耿恭是一个很有主观能动性的将领,而当时的西域也不可能像今天的欧洲一样,驻德美军司令一个电话就能联系白宫和五角大楼,当时从车师国到洛阳都要靠人力沟通联系,中间一路上千难万险,等到真的联系上了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对于驻守西域的边将来说,充足的主观能动性其实是必备条件甚至是首要条件,耿恭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于,他奉命驻守金蒲城之后,虽然没有受到朝廷的委派,但是却从自身战略角度出发,主动的联系了乌孙国,苦劝乌孙国将王子送入洛阳侍奉,以达到联合乌孙国共同抗击匈奴的目的。

乌孙国在历史上就和汉帝国有着比较良好的关系,汉帝国曾经先后派出了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与乌孙国王和亲,耿恭又作为大汉使者主动向乌孙国表达友好,所以乌孙国王很痛快的就答应派王子去洛阳,还向汉帝国献上了宝马作为礼物。
耿恭自然以礼相待,派人送去了黄金和丝绸等礼物,并且迎接乌孙王子前往汉帝国境内,就这样耿恭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就达到了联合乌孙国共同抗击匈奴的目的。

永平十八年,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领两万骑兵攻打车师城的汉军守军,而耿恭在闻讯后立刻派出三百人前往支援车师城。但是第一批援军却在前往车师城的途中遭遇了北匈奴的大军,最终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其实耿恭的那三百人根本就无法影响大局,无论他们能否顺利抵达车师城,车师城的沦陷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车师城沦陷后,匈奴大军立刻转而进攻金蒲城,耿恭之前派到车师城的三百人其实已经是他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因为此时耿恭手中也不过仅仅只有五六百人。

但是对面的匈奴大军,却有着上百倍!形势如此危急,耿恭却临危不乱,他一面勉励将士守城,一面出奇招克敌。他登上城楼,把毒药涂到了箭上,然后对着城下的匈奴人喊话,称这是神箭,凡是中箭的人必然出怪事。
随后耿恭将箭矢射出,中箭的人果然开始流黑血,而且根本就止不住,目睹此情此景的匈奴士兵“大骇”,恰逢此时狂风大作,天上突降大雨,耿恭果断趁机率领士兵出城迎击敌军,虽然仅有数百人,但是却杀出了十万人的气势。

匈奴大军本来就已经“大骇”了,再加上耿恭突然杀出,匈奴士兵根本就抵挡不住,纷纷疯传“汉军有神力”,随之溃退。但是耿恭手下就那么几百号人,哪怕一个人能杀五个,他又能杀多少?
匈奴大军短暂撤退之后,又裹挟着大量的当地部队攻击耿恭的驻地和据点,面对敌军如此庞大的数量,耿恭只能率领少数汉军和当地部队撤退到疏勒城。而这座城市位于天山北坡的石头城堡异常坚固,非常适合死守,而且疏勒城位于天山南北通道,一旦被敌人夺走,那么大汉王朝的西与战略,就只能重头再来了。

最重要的是,金蒲城没有水源,但是疏勒城有水源,为了不被活活渴死,必须转进!
“拯救大兵耿恭”
永平十八年五月,耿恭率军控制了疏勒城,同年七月,匈奴大军开始进攻疏勒城,而在此之前,龟兹和焉耆两国在匈奴的威逼下派军进攻西域都护陈睦所部,陈睦部全军覆没,随后匈奴大军又在柳中城进攻戊己校尉关宠所部,关宠战死疆场。
而在陈睦和关宠两部被敌军歼灭后,西域的汉军事实上就只剩下了耿恭这根“独苗”,疏勒城也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在绝境之下,耿恭清楚绝不能坐以待毙,等待匈奴大军休整好,必须主动出击,于是耿恭在当地征召了数千人直击北匈奴,将敌军打到四散溃逃。

但是匈奴人不久后截断了疏勒城上游的河水,城内的军民渴到只能从马粪中榨水喝。耿恭率领军中将士在城内凿井,但是却迟迟不见出水,最后耿恭只能仰天长叹:“听说从前二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从山中涌出。如今汉室功德神圣,怎么可能走投无路呢?”
最后耿恭郑重的对井拜了两下,又亲自下井挖土,结果不久后果然出了水,耿恭和疏勒城汉军的燃眉之急也就此被解决。

而此时,朝堂之上也陷入了争吵之中,耿恭的求援信早就被送回了洛阳,然而此时汉明帝刚刚驾崩,全国无兵力支援耿恭。司空第五伦就认为不应当出兵,然而当时担任司徒的鲍昱却力主出兵,他认为当时帝国驻守在当地的军队不过数百人,匈奴人众,但是这些士兵却为了汉室拼上了自己的一条命,固守城市数个月。
如今国家不去救援这些士兵,不仅等于变相的纵容外敌对他们的暴行,更会让那些立志于保家卫国的人而寒心。退一万步来说,如果今天朝廷不发兵救人,未来匈奴不再犯边那还算了,要是匈奴再次进犯我国,皇帝陛下您又能指望谁来保护您呢?

鲍昱一番话说完,朝堂之上无一人能辩驳,于是大军立刻发出玉门关,“拯救大兵耿恭”!而此时的耿恭所部早已弹尽粮绝,所幸车师国后王夫人的祖先曾经是汉人,所以时不时的派人偷偷送点补给,再通知一些情报,耿恭才算是撑了下来,但是即便如此城内的守军也到了吃皮革的地步了。
匈奴单于派使者劝耿恭,如若投降便封其为“白屋王”,还将单于之女嫁给他当妻子,但是耿恭却杀了匈奴使者,将其尸体用火烤熟送给了单于,发誓自己决不投降。建初元年正月段彭一行攻打车师,斩杀3800人,俘虏3000余人, 北匈奴军仓皇而逃,车师又降汉。

耿恭当初派去求援的范羌带着两千人来疏勒救援耿恭,城内一众守军无不痛哭流涕。此时城内的汉军守军,仅剩十三人!
然而仅仅三年之后,耿恭就因为被政敌马防弹劾,被罢免回乡,病死在了家乡...
《1900年前,中国拯救大兵》 赵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