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长河的幽微深处,淄博,这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宛如一位隐匿的织梦大师,悄然编织着一段段关于纺织服装的绮丽传奇。
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当下,淄博因美食爆火网络之际,其背后那底蕴深厚的纺织服装工业,也恰似被掀开面纱的绝世佳人,惊艳地走进大众视野。鲁泰纺织的“格蕾芬”衬衣凭借卓越品质成为“网红产品”,这仅是淄博纺织服装工业实力的冰山一角。
淄博纺织服装业历史源远流长,在时代浪潮中历经起伏,不断革新。如今,它正以崭新姿态迈向未来,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古韵织忆
溯源淄博纺织千年风华
淄博纺织业的历史可追溯至4000年以前,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古代文献中“冠带衣履天下”“各有织工数千人,岁费巨万”等记载,生动描绘出淄博纺织业曾经的繁荣昌盛。
源起商代於陵故城的周村,作为中国桑蚕丝绸业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纺织业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清时期,这里的丝织业更是成为五大行业之首,带动了商业的蓬勃发展。同利店、瑞蚨祥等众多商号纷纷在此投资办厂,周村逐渐成为重要的丝绸纺织中心。

市政协文化文史专家李庆洪认为,明代中叶之后,山东的丝织业中心转移到了周村,吸引了周边诸多商人前来经商,其中,章丘旧军(村)孟家设立的祥字号商号最为著名。
如今,游人如织的周村大街景区,大染坊这一旅游景点格外引人注目。它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纺织生产场景为蓝本,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得以窥见当时民族纺织产业的兴衰。

1904年,胶济铁路贯通,周村被辟为商埠后,棉织业、毛巾业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民族纺织产业崭露头角。“然而,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日军的侵占让淄博的民族纺织业遭受重创,陷入了萧条阶段。”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王生华如此描述那段艰难岁月。
在此之后,淄博纺织业迎来了新的生机。通过公私合营和经济改组,分散、个体的经营方式成为历史,纺织业走上集体化生产道路。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落实,淄博纺织业开启了技术革新之路,生产效率稳步提升。20世纪70年代,化纤、棉纺织、针织、纺织机械等一批企业相继兴建和扩建,为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潮涌逐光
纺织行业崛起迎来高光时刻
20世纪80年代,淄博纺织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市对纺织行业给予了空前的投入。1980年,对轻纺工业投资2560万元,占当年全部地方工业投资的51.68%。同年5月,市纺织工业局成立。
在此期间,众多机械企业转产扩建为纺织企业,如张店机床厂转产扩建为淄博第二毛纺织厂等,淄博纺织业迅速崛起,成为淄博工业的主要行业之一。市传统产业发展中心原主任赵鹏感慨:“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淄博纺织的高光时刻。棉、麻、丝、毛、化纤全面发展,产销两旺,为整个淄博工业奠定了基础。”
1988年,淄博纺织全系统成绩斐然,完成工业总产值6.02亿元,实现速度、效益连续7年增长。围绕外向型经济开展的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众多技术改造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家和省、市空白,还极大提升了淄博纺织业的竞争力。

同年,淄川区建成了当时江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淄川服装城。20世纪90年代,这里是“时尚、潮流”的代名词,承载着无数淄博人追逐潮流的美好回忆。商户王乃欣回忆道:“1996年,我开始做服装生意,当时,淄川服装城全国闻名,这里的人流量和销售量都非常惊人。”
在这一时期,鲁泰纺织有限公司成为改革的先锋。1987年,前身是淄博第七棉纺厂的鲁泰纺织,在党和政府经济方针的指引下,与泰国泰纶纺织有限公司合资经营,迈出了创建中外合资公司的关键一步。
市委党史研究院的纪瑗表示:“鲁泰纺织在1988年外商投资高潮中勇立潮头,合资成立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引入了外资,还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专家,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989年,面对设备安装投产的困难,鲁泰人凭借肩扛手推的拼搏精神,成功将2.2万锭设备一次性调试成功,开启了快速发展的征程。在创始人刘石祯的带领下,鲁泰纺织从一个棉纺小厂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具规模的高档色织面料生产商和国际一线品牌衬衫制造商。
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期,淄博纺织工业也开始面临诸多困境,如原材料供应不足、产品档次低、深加工能力及市场应变能力差等。面对困局,市纺织工业系统实施全面调整、减员增效、优化结构、产业升级总体战略,众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记者采访时发现的历史影像显示,时任淄博第二毛纺织厂厂长苏成立曾回忆:“1992年,我看到国家领导人身穿藏蓝色驼丝锦西服,深受启发,回来后便带领团队抓紧研制这种面料。”为寻找染色技术所需的工艺和设备,当时,苏成立跑遍大半个中国。3个月后产品投放市场,供不应求,成功帮助企业转危为安。
智创锦程
与时俱进创新蝶变之路
进入新时代,“科技”“时尚”“绿色”成为纺织行业的新定位,淄博纺织服装行业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变革。
众多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成果斐然——“盛宝路”的校服凭借3M发光保暖面料,成为学生的“第二层皮肤”;“飞狮巾被”研发的石墨烯毛巾、智能感应纱毛巾等家纺产品,推动行业向功能保健型转变;“银仕来”凭借“大褶裥”“一次充绒”等新技术,成为中国最大的高端家纺提花面料供应商之一;“幸运风”“金麒麟”等运动服饰以亲民价格和舒适面料赢得客户认可……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姜兆辉分析:“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在细分领域做得非常突出,各自具备独特优势。”

注重用户需求,打造定制化产品成为淄博纺织服装行业的一大特色。
宏业集团借助智能系统完成智能转型,山东尚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提供一人一版单件剪裁的牛仔定制服务,用户网上下单后,7天内即可收到私人定制的牛仔服饰。
纺织行业不再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自动化设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化车间通过智能化监控平台实时呈现生产数据,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研发体系,并与法国迪卡侬成立全球唯一的重针织全球研发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高端环保功能面料全产业链生产企业。
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李振宇介绍:“我们在超轻薄面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7D冲锋衣面料轻薄且强度高,具备优秀的透气、透湿和防水性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作为淄博纺织服装产业链链主企业,鲁泰纺织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鲁泰纺织已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纺织服装集团,拥有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开发出600多项新技术、新产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刘子斌表示:“鲁泰集团聚焦纺织领域,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时尚纺织服装产业集团。”
科技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淄博完备的服装产业链与纺织服装教育紧密相连。始建于1960年的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前身为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立足产业需求,引进纺织全链路数字化实训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0年,鲁泰纺织和山东理工大学合作,冠名成立鲁泰纺织服装学院。学院的成立,对于纺织服装领域的人才培养、创意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而链接鲁泰这种纺织行业中的头部企业,也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绝佳的平台。这种产教融合和科教融会的教学方法,不断助力淄博纺织服装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李庆洪认为:“学校与企业直接对接,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实用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此外,新材料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广泛应用,为淄博纺织服装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全球独家生产的“星空别墅”帐篷阻燃面料、石墨烯导电面料等众多新材料,为传统纺织产业带来全新体验。
202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开展专项工作,为纺织服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供全方位支持。
从古代的辉煌到近代的艰难创业,从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到新时代的创新变革,一代代纺织人用智慧和汗水编织着“锦衣天下”的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淄博纺织服装业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全球纺织服装市场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续写属于自己的锦绣华章。
来源:淄博日报、博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