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在广州吃个早茶298块,这大概就是茶餐厅,越来越来没落的原因
餐饮新纪元

每次我去广州,我都喜欢去品尝一下广州的早茶文化,每到清晨时分,老茶客们三三两两围坐一桌,一壶好茶,几笼点心,谈天说地,广州独有的市井风情。

但是最近去广州出差,时隔五年,再去来到广州品尝当地的特色早茶,然而这次体验却很糟糕,让我不禁感叹:在广州吃个早茶298块,不仅贵而且味道还不如以前,这大概就是茶餐厅,越来越来没落的原因,粤式茶餐厅,正在逐渐失去灵魂。

1、从平民美食到"轻奢"消费

曾几何时,广州早茶以其亲民价格著称,记得十年前,一笼蒸凤爪不过15元左右,虾饺20元上下,花个五十块钱就能点上满满一桌,足够三四人饱餐一顿。

然而如今,翻开菜单,价格令人咋舌:蒸凤爪标价38元,虾饺皇42元,就连最普通的叉烧包将近10块钱一个。

几乎菜单里每一个菜品都在上涨,曾经作为平民美食的早茶,正在蜕变为一种"轻奢"消费,逐渐远离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难怪如今全国各地很少看到粤式茶餐厅了。

2、菜品分量缩水

传统粤式点心的魅力之一在于"大件夹抵食":分量足、价格实惠,老一辈茶客记忆中的虾饺,一笼四个,每个饱满圆润,虾仁清晰可见;凤爪蒸得软烂入味,一笼足有七八只。

而如今的早茶点心,却在"精致化"的名义下越做越小,比如虾饺皇一笼仅剩三只,大小缩水近三分之一;烧卖从四个减至三个;就连肠粉也从传统的三条变为两条,且每条宽度明显变窄。

这种"精致化"并非工艺进步的表现,而是成本控制的遮羞布,当四位成年人面对一笼三只的虾饺面面相觑时,早茶文化中"分享"的乐趣已荡然无存。

3、 没有性价比

粤语中形容物美价廉有个绝妙词汇:"平靓正",而这正是以前广州早茶最贴切的写照,价格平民、卖相靓丽、味道正宗。

然而如今的早茶体验,却走向了反面:"贵细少":价格昂贵、分量细小、品种稀少,在过去298元的早茶足以让五六个人饱餐一顿,而现在仅够两三人浅尝辄止。

许多本地老茶客坦言,现在去茶楼更多是出于习惯或情怀,而非对食物本身的期待,当一种饮食文化失去了价格亲和力,其群众基础必然逐渐瓦解。

4、从现做现蒸到预制当道

传统广式点心的精髓在于"即点即蒸",老师傅们凌晨三四点就开始备料,和面、剁馅、包制,确保食客吃到的每一笼点心都是新鲜出炉。

虾饺的爽脆、叉烧包的蓬松,全赖于这种现做现蒸的工艺,然而如今,为了节省成本和提高出餐速度,几乎90%的茶楼点心已转为中央厨房预制,冷冻配送,到店简单复热即可上桌。

预制点心的泛滥导致品质严重下滑,虾饺皮失去弹性,内馅虾仁萎缩变柴,当"即点即蒸"变为"即点即热",粤式早茶口碑早就崩塌了。

粤式早茶,原本是非常美味的特色美食,但如今随着租金上涨、人力成本增加、消费习惯改变等因素共同作用,迫使茶楼走上了一条背离初心的道路,这大概就是茶餐厅,越来越来没落的原因了。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