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尽失!F - 47亮相后,美国真的承认与歼 - 36的差距了? |
F - 47亮相后,美国傲气全无,这是承认与歼 - 36的差距了? |
美国傲气全无!F - 47登场后,是承认和歼 - 36存在差距了吗? |
F - 47亮相,美国傲气消失,难道承认与歼 - 36有差距了? |
傲气全无!F - 47现身,美国要承认与歼 - 36存在差距了? |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歼-36实现首飞三个月之后,美国航空工业才总算推出了F-47来与之竞争,这一情况不出所料地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其疑似与歼-20类似的鸭翼布局,宣称提前五年就开始预研的时间点,就连“47”这个有着特殊含义的编号,都引发众人热议,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就忽视了最为核心的问题——美国人的傲慢消失不见了。

F - 47的出现可谓是轰动了全世界。
美国航空工业在二战之后并非未曾有过被别国超越的经历:首次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米格 - 23。彼时苏联把装备可变后掠翼、具备一定多用途能力的米格 - 23界定为新一代战斗机(在当今俄罗斯战斗机的标准里,米格 - 23依旧被视作三代机),对此美国以F - 15作为回应,以如今的视角去看,两者之间的差距不言而喻。第二次是在80年代初期,欧洲在F - 15和F - 16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研发“欧洲战斗机”,并且满怀壮志地将其称为“新一代战斗机”,也就是后来的“台风”和“阵风”。紧接着就遭遇了堪称最有力回击的情况——美国推出了著名的“4S”标准,成果便是F - 22A。

倘若苏联没有解体,“台风”的处境将会十分艰难。
同一时期的苏联仅仅是稍强一些罢了,在F - 15出现之后,苏联用了四年时间紧急对苏 - 27进行修改,这才有了如今的“侧卫”。不过米格1.44与苏 - 47都不太可靠,要是冷战没有结束的话,苏联跟美国空军之间的差距必定会持续拉大。当时中国的水平更低,歼 - 10的发展进程实际上和欧洲的“双风”是差不多的,而且也没有能力解决动力方面的问题(欧洲“双风”虽然取巧采用了双中推,但要是国内没有AL - 31F,歼 - 10是根本无法成功的)。不管哪个对手推出“新一代战机”,美国都能马上拿出远远强于对手的“真正新一代战机”来,重重地回击对手,这就是美国航空工业一直以来的自信。

若不是俄罗斯提供AL - 31F发动机,歼 - 10A当初面临难产局面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自去年歼 - 36首飞之后,许多美国媒体还真就摆出了要重蹈40年前覆辙的那种傲慢姿态。然而如今现身的F - 47,莫说是比歼 - 36领先一代了,就连歼 - 20的鸭翼设计都能在它身上看到,最多也就是和歼 - 36不相上下,这下子那种傲慢的劲头就维持不下去了。较为理性一些的“The War Zone”网站呢,则是大篇幅地对F - 47进行报道,还不断地追加报道其后续的发展情况,话里话外都透着一种“F - 47不比歼 - 36差”的感觉。

“F - 47”被“The War Zone”网站报道得极为疯狂。
问题是,曾经的美国航空工业在各个方面都奋勇争先,轻松就占据世界首位:AIM - 120诞生之后,不过数年就改变了空战模式,其他国家费尽心力追赶了许久才勉强跟上;E - 2C一经问世,便把叙利亚耗费多年精心构建的苏制防空系统彻底摧毁,苏联直到解体都未能追赶上。但现在,在霹雳 - 17已经出现数年,俄制R - 37M也多次取得成功之际,美国才通过对标准 - 6进行改造,得到勉强能用的AIM - 174B。新一代的E - 7A预警机,原本是早些年出口到澳大利亚的外贸产品,很难与“空警 - 3000”一较高下。当前,大多数美国媒体都认同“F - 47和歼 - 36实力相当”这一观点,并且美国的进度还显著落后,这是中航工业了不起的成就。

美国空军在E - 7A这一事情上可真是颜面尽失。
另外,美国政府选定波音成为承包商,这一操作相当离谱。波音所拥有的F - 15以及F/A - 18业务,都是经由兼并其他公司而获取的,其在全新项目方面的实际表现很不理想——高度成熟的F - 15EX的生产屡次延迟,这都把美国空军气得不轻;在KC - 46A加油项目里,波音和空客纠葛了十多年,硬是靠着政治关系才拿下订单,就在不久之前又发生了“机身出现严重裂痕,停止交付并且停飞”这样的重大事故;于AH - 64E项目中,波音极为大胆地在印度设立工厂,目的仅仅是为了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取机身。在这样的情形下,让波音而非有着丰富隐身战斗机研发经验的洛克希德·马丁来负责这个关乎生死且已被歼 - 36领先的六代机项目,除了是政治干预之外,实在找不出别的缘由了。

波音竟敢在印度生产AH - 64的机身,真的是很有胆量啊。
实际上,外界对F - 35多有嘲讽,然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F - 35项目上,能够达成陆基、舰载以及垂直起降这三种使用需求,并且将产能与性能把控到如今这样的程度,其能力着实不凡(F - 35项目的最大弊病在于美国政府提出的过度要求)。波音公司这种就连对旧型号进行小幅度改造都会产生诸多问题的企业,是完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当然,站在中国的立场来看,这也并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