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五) —— 神经母细胞瘤的维持治疗
生活事全搞定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五)

神经母细胞瘤的维持治疗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这一主题旨在强调关爱生命、科学防癌的重要性,并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通过宣传周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肿瘤防治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早期筛查的普及,为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做出贡献。

神经母细胞瘤的维持治疗

Neuroblastoma

神经母细胞肿瘤是一种生长快速的肿瘤,容易侵犯到骨髓、骨头、肝脏、软组织、远处淋巴结、脑、皮肤、肺等,70%的患儿在症状出现前就已经发生转移,也就是常说的高危组。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预后差,目前治疗方法为化疗+手术+放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5年总生存率约50%~60%。

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可分为三段:化疗和手术为主的诱导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和放疗为主的巩固治疗,及以减少微小残留病灶复发为目的的维持治疗。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维持治疗。

一、 13-顺式维甲酸

13-顺式维甲酸(也称为异维A酸)是一种强分化诱导剂,具有控制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的能力,它可以诱导神经母细胞瘤分化,达到治疗肿瘤作用。

1999年美国一项临床试验显示,在强化疗、手术和自体干细胞移植后,使用13-顺式维甲酸(单药)维持治疗可提高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1]

二、 免疫治疗

目前GD2单抗已成为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维持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详见“神经母细胞瘤免疫治疗”一章。

三、 口服化疗药物

由于免疫治疗高昂的价格,国内很多患儿家庭无法承受,因此中国医生们也尝试了许多其他的维持治疗方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晓非教授团队创建的持续口服小剂量化疗药物节拍维持治疗,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同时刺激免疫系统,该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认为是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抗GD2抗体治疗的高危NB患者的最佳选择之一,生存率已接近和相似于ASCT的水平,但治疗成本、毒副作用等等远低于后者。[2]

四、 靶向治疗

(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约25%的NB患儿存在MYCN基因扩增,属于预后不良的因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可以调节N-myc功能,抑制神经母细胞瘤克隆性的增生、克服耐药、抗血管生成、下调N-myc基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翼鷟教授团队使用口服HDACI西达苯胺,联合口服依托泊苷,在复发/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于微小残留病灶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可实现的疾病长期稳定还在进一步研究中。[3]

(二)劳拉替尼

神经母细胞瘤中有6%~10%的带有体细胞ALK 突变,还有3%~4%具有高频率ALK 基因扩增,劳拉替尼(Lorlatinib)是一款口服ALK基因突变的靶向药。COG(儿童肿瘤学组织)的临床试验提示劳拉替尼单药或者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ALK突变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是安全且可耐受的,临床活性也很好,靶向联合化疗效果更佳。一些复发或难治性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对劳拉替尼单药治疗表现出持久反应。这些结论都将推动劳拉替尼迅速进入针对新诊断的高危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4]

(三)其他靶向治疗药物

五、DFMO

DFMO(二氟甲基鸟氨酸 Difluoromethylornithine 的缩写),是一种鸟氨酸脱羧酶抑制剂。最早作为抗肿瘤药物研发,后来发现可以治疗锥虫引发的昏睡病,但在机理上,它可能可以抑制神母细胞的生长

2018年一篇“DFMO维持治疗方法提升神经母细胞瘤高危患者存活率”的II期临床试验阶段报告指出,与历史对照组相比,在完成标准多模式治疗或复发/难治性疾病的挽救性治疗后,给予高危NB儿童的DFMO耐受性良好,提高了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DFMO可能为维持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儿童的长期缓解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5]

2023年另一篇临床研究报告同样指出在免疫治疗后使用DFMO维持治疗能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同时没有显著增加毒副作用。[6]

因此2023年12月,依氟鸟氨酸(Eflornithine片剂)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神经母细胞瘤口服维持治疗药物,适用于对包括抗GD2免疫治疗的既往多药多模式治疗至少达到部分缓解的儿童和成人患者。临床数据显示在目前标准治疗后接受依氟鸟氨酸治疗可将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复发风险降低52%,死亡风险降低68%。此外,依氟鸟氨酸还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神经母细胞瘤指南(2024年第2版)推荐应用于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维持治疗。该药在我国也即将上市。

参考文献

[1]Matthay KK et al. N Engl J Med. 1999;341(16):1165-1173.

[2]Sun X et al.Cancers, 2021, 13(14):3494-.

[4]Goldsmith K et al.Nature Medicine, 2023, 29:1092 - 1102.

[5]Sholler G L S et al.Scientific Reports, 2018, 8(1).

[6]Oesterheld J et a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 42(1):14.

对家长说的话:

总之,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维持治疗的未来趋势将聚焦于精准靶向+免疫联合的个体化治疗,结合基因编辑、表观遗传调控和微环境重塑,同时依赖新型生物标志物和AI技术优化方案。临床试验设计的改进将加速新疗法的落地。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神经母细胞瘤MDT团队简介‌:

本团队由多学科专家组成,以“精准诊疗、全程管理”为核心,为湖南省及中南地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提供规范化、个性化诊疗服务。

我们的‌核心成员:‌

‌临床组‌:儿童肿瘤科(化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小儿外科(手术)、放疗科(放疗)、放射科(影像评估)、病理科(分子分型)。

‌支持组‌:核医学科、药学组、护理团队、舒缓团队、医务社工。‌

团队基于国际分期及分子分型制定分层方案。整合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如GD2单抗)及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手段。通过MDT联合病房及门诊、远程会诊优化关键诊疗决策。努力提升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介绍: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