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艺苑星辉 薪火相传
华师音乐学院教授卢清丽
青年教师李卢泰龙
以及本科生陈沁瑶登上央视
在国家级舞台精彩亮相




近日,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2022级本科生陈沁瑶登上央视节目《星光大道》,这是她继2023年跟随音乐学院教师李卢泰龙在央视首秀后,再次在这里展现音乐天赋。2025年1月31日,李卢泰龙参与录制的节目《民歌·中国——春意融融的新年》播出,为观众们倾情献上精彩的民歌盛宴,而这也是他第三次登上央视舞台。2025年3月,音乐学院教授、陈沁瑶的导师卢清丽以点评嘉宾身份做客《民歌·中国》栏目,深入讲解优秀民歌的创作巧思。师生三人分别以不同形式登上央视舞台,彰显华师师生在音乐领域的专业素养和艺术风采。
华师师生音乐筑梦想
舞台绽光华
用热爱与匠心相叩
携手闪耀央视
华师音院师生亮相央视舞台
央视舞台,光影变幻。清透洪亮的嗓音、高超的歌唱技巧和充沛的情感表达,陈沁瑶婉转动听的声线将歌曲故事娓娓道来,令人身临其境……她融合民族、通俗和美声三种唱法,在舞台上重新演绎流行乐曲《大鱼》,展现出深厚的歌唱功底,深深触动了在场观众,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
这次登上央视舞台的契机,源于一次直播歌会。彼时,正运营着自媒体短视频的陈沁瑶,因收获大量粉丝,受邀参加央视与快手合作的直播歌会。恰巧《星光大道》的导演就在现场,一眼便看中了她独特的演绎风格和专业的音乐水平,随后便邀请她参加节目海选。顺利通过海选后,陈沁瑶站在了央视的舞台上。

李卢泰龙在《民歌·中国》节目表演《步步高》
不过,这并非她首次登上央视。早在2023年,在李卢泰龙的带领下,陈沁瑶就以音乐学院“华之声”团队成员的身份参加了《民歌·中国》节目,共同演唱歌曲《往日时光》。这段经历为她登上大舞台积累了宝贵经验。
回想那段经历,陈沁瑶坦言,李卢泰龙是一位经验丰富、有着高超专业水平的老师。在2024年2月的央视《一起音乐吧》节目中,李卢泰龙与歌手黄欣合唱了歌曲《花开忘忧》,将“离别”这一命题升华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声入人心。今年1月,他再登《民歌·中国》节目,演唱了喜气洋洋的《步步高》,并邀请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同参演,为大家带来步步高升的吉祥祝福。

卢清丽作为点评嘉宾参加《民歌·中国》节目
2025年3月,卢清丽以点评嘉宾身份,做客《民歌·中国》系列节目“山歌不唱不开怀”,深入浅出地和观众们分享了民歌词曲的精妙构思和演唱技巧。比如,歌曲《八月十五看月光》多处使用衬词、衬字传递歌曲情感;《蝴蝶歌·天堂怎比我瑶家》两声部的穿插,如同歌曲名字“蝴蝶”一般上下飞舞,显示出律动美和形态美。后来,卢清丽将央视舞台的点评经历融入教学,把从舞台中体悟到的音乐哲理传授给学生,实现了“舞台”对“讲台”的反哺。
回忆初登央视随老师上台
内心紧张不安
幸得恩师们平日教导
如今从容不迫
从传承到突破,师承匠心

从央视首秀的紧张忐忑到如今再登舞台的从容自如,陈沁瑶的成长蜕变之路离不开卢清丽和李卢泰龙两位老师的倾囊相授。卢清丽从豫剧戏曲演员转向民族歌剧演员,戏曲功底深厚;李卢泰龙则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在读)主攻西洋歌剧表演,并且在海外留学深造。两位老师虽风格不同,却秉持着声乐艺术同源的理念,致力于培养“站稳讲台,兼顾舞台,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文艺人才和音乐教育人才。
初入学时,陈沁瑶性格腼腆,不善言表,更不懂舞台表演的基本要求。2022年,出于提升演唱能力、为自己创造舞台的想法,陈沁瑶结合专业所学,开始了自媒体博主之路。在短视频中,她习惯用美声演绎流行乐,但这种创新未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深思熟虑后,陈沁瑶决定转变风格,用民族唱法演绎流行歌曲,并一人分饰多角色,用剧情配合歌词,开辟出一条独特赛道。2024年,陈沁瑶在翻唱《不该》的短视频中走红,累积了百万点赞,近十万的转发量,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这也为她后来登上央视舞台奠定了基础。

陈沁瑶首次随李卢泰龙登上央视参加节目《民歌·中国》
在平日的练习中,为了能开发和挖掘陈沁瑶的潜质,卢清丽特意给她选择了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唱段,并手把手、面对面、一招一式指导她。在传授演唱技巧的同时,卢清丽注重培养人物塑造、角色理解和形象设计能力,并系统讲解表演理论。在这些专业指导下,陈沁瑶逐渐领悟了舞台表演的奥妙,掌握了其核心要领。
为了让陈沁瑶涉猎不同风格的作品,卢清丽训练她学习河南坠子《摘棉花》。演唱河南坠子需要掌握河南方言,而陈沁瑶是潮州人,学起河南话来颇为吃力,为了拿下这首歌曲费了不少功夫。跟随导师学到了诸多专业知识,陈沁瑶便思考着将这些进行融合创新,用明亮的民族唱法音色和通俗歌唱的韵味,结合歌曲设计剧情,这种创新“既符合长辈们喜欢民族歌唱明亮的音色,又符合年轻人喜欢通俗歌唱的风格”,因此收获颇多赞赏。

陈沁瑶随卢清丽和李卢泰龙
参加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情系“红楼梦”导赏音乐会
2024年,卢清丽和李卢泰龙在广州大剧院和东莞玉兰剧院举办“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情系红楼梦导赏音乐会”。表演现场,卢清丽融入戏曲动作,极大地增强了歌唱的感染力,更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陈沁瑶和其他同学一起伴唱《葬花吟》,紧接着又独唱了《分骨肉》,她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如今,陈沁瑶非常感念老师们的淳淳教诲,师生之间结下深厚情谊。陈沁瑶私下敬称卢清丽“卢妈”,和李卢泰龙相处也亦师亦友。长期以来,无数次对舞台表演的复盘和总结,她的努力和拼搏都被老师看在眼里。面对未来,陈沁瑶计划在短视频平台上继续发光发热,同时不断打磨自己的歌唱表演技艺,在音乐道路持续深耕。
中西合璧 双管齐下
老师们共创团队聆听·赏乐
从讲台到舞台
师生合力谱新章
双师力量,1+1>2

“舞台”与“讲台”一体两面,闪烁的舞台灯光与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都汇聚到老师身上。但无论是在简单的琴房中,还是在辉煌的舞台上,老师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以及尽职负责的态度从未改变。2022年,两位老师将学院指导理念与艺术实践结合,培育出“聆听·赏乐”品牌。
“聆听·赏乐”寓意听赏结合,师生之间聆听共勉,另外,“乐”与“悦”同音,寄托了团队希望为观众带来愉悦的心愿。如今“聆听·赏乐”团队已经在校内外开展演出十余次,与省内多所院校在交流中不断精进,帮助学生站上了广州大剧院、深圳音乐厅等更大的舞台。

聆听·赏乐团队合照
舞台历练的经历,不仅树立了同学们的自信心,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音乐会主题的确定、人员选配、曲目选择、排练时间安排、后期宣传……演出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学生参与统筹策划。”这种集体任务的筹划锻炼了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更塑造了一个包容团结的集体。舞台之上,他们以歌声传递情感;舞台之下,他们以德行筑牢根基。
正如李卢泰龙所言,“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两位老师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李卢泰龙以舞台经验提升教学,卢清丽以学术知识赋能创作,陈沁瑶则以新生代视角重塑传统。他们的故事印证了艺术教育的真谛:唯有扎根传统、立足实践、拥抱时代,方能培养出兼具专业素养与传播力的新时代艺术人才。
师生相继 星火相传
唱响民族与梦想之声
希望在人生舞台上
每位华师人亦能闪闪发光
书写独特的新篇章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华南师范大学文创商店
采写丨龙雨涵 潘瑞涵 周羽彤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黄冬灿 张琦恩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