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豆瓣时,看到网友@安妮分享的相亲故事,很有意思。
那是他们第一次约饭,面对面坐着也不知道聊什么。相亲对象便先开了口:“那我来下个菜吧,嘟嘟嘟。”
接下来,也不知是不是为了活跃气氛,对方总喜欢“自言自语”。
后来吃完饭,安妮把盘起的头发放下来,耳边也是迅速响起捧场的声音:
“哇,秀发,太酷啦!”
整得安妮心里直打鼓:是相亲对象太抽象,还是自己见识太少了?
等到线上,更是没有什么是一句“太酷啦”解决不了的。

围观的网友看完聊天记录,只道这人还挺搞笑,但也有人直言:“不说话尴尬,说了话不知道这对象还能不能处。”
安妮生怕错过对方表达爱意,结果紧张地拿起手机却是满屏尬聊。
在这个纠结“他到底爱不爱我”的时代,你是否也曾期待在微信上找到被爱的痕迹呢?
记住,倘若有人这样回你微信,那么恭喜你,他一定很爱你。

事事有回应,回复不敷衍
前段时间,和朋友文文小聚。面前一桌美食,也难掩她眼中的疲惫。
问及原因,文文无奈地抱怨:
“和男朋友的感情,怕是要走到头了。以前我俩在微信上无话不说,现在他是单方面冷落我。”
与此同时,每每看到自己抛过去的话题得不到回复,文文又习惯于一边给男友找理由,一边为这段不对等的关系感到心累。
有一次,她窝火地在微信上质问男友:“为什么不回我消息,是不是想和我分手?”
一条消息发过去几个小时,才等来一句“想多了”,随之对话框又再次陷入沉寂。
所以,文文没心情吃饭,只能一遍遍控诉:
自己胃疼,男友没任何关心;刷到对方在朋友圈和共同好友聊得不亦乐乎,却把自己的信息撂到一边迟迟不回……
说到最后,她忍不住哭了起来。我安慰了她几句,事后不久,就看到了她分手的动态。
有些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来源:视觉中国
张爱玲曾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
“如果一个人没有时间,那是因为他不想有时间;如果一个人走不开,那是因为他不想走开;如果一个人对你借口太多,那是因为他不在乎你。”
诚然如此。
不是只有秒回才叫在乎,因为每个人总有忙碌时;但忙完后的用心回应,总归是把在乎的人放在了心上。
毕竟,爱和忙不冲突,爱你的人从来不会让你等太久。
就像演员张晋在一次采访中坦言:
“不管我去哪儿,今天吃饭跟谁吃,其实她没问我,但我觉得应该要告诉她。”
而妻子蔡少芬也表示:
“他有一样东西很好,就是会让我知道他在做什么。不是说报告,而是很自然地两个人都想告诉对方在做什么。”
久处心安,大抵如此。
好比一个人站在冷风中,都没等到想见的那个人,次数多了,谁都会心灰意冷;
而细水长流的联系,即便需要多花些耐心,时间长了,冷硬的感情也可能升温。
或许,爱不需要解释,但维系爱,需要。

主动找话题,说话有温度
以前总觉得,维系一段关系很是麻烦;年岁渐长,才明白简简单单的点滴,就足以将两颗心拉近。
那天的落日很美,天空如画,于是他精心拍了张照片与你分享;
过节异地,家里来了客人你不在,他把做好的一桌饭菜拍给你看;
还有,看到你发了条熬夜加班的朋友圈,假装不经意地和你在小窗一起吐槽……
好看的风景,好吃的美食,你糟心的工作状态,他总能找到话题让你有个好心情。
这些稀松平常的小事,是每一帧生活点滴的真实写照。
只是偶尔被忽略,还是会看到有人问:爱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我想,答案就藏在平平淡淡的小事中,既不张扬,也有分寸。
想起身边一个朋友,原先单身,不久前相亲找了个对象。
见过俩人相处的模样,我也欢喜地为他们送上祝福。
因为我那朋友,平日里有些木讷,不解风情;这阵子谈了恋爱,总觉得她脸上笑容都多了起来,逢人就夸这次找对了人。

来源:视觉中国
常听人说:“改变对方,是亲密关系的毒药。”但如果对方主动改变,也许就是解药。
曾问过朋友,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她笑着道:“以前压力大,很多事藏在心里不好受,突然找到了个抛出话题就能接住的对象,很难得。”
这段感情可贵,但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
朋友告诉我,刚在一起时,男方亲友几乎一边倒,都不同意:说俩人不适合结婚,理由是她不符合“贤妻良母”的形象。
知道这只是敷衍的偏见,她也不舍地在微信上给对方发过“互删”两个字,可最后男友还是在被拉黑前给了她勇气:
“旧俗就是用来打破的,提它干吗?日子还得自己过,听外人的就没有问题了吗?”
就是这句回复,撑起了小两口的幸福。
也是如此,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分享的落日、美食和安慰,里面的“他”也用最大的温柔治愈了她。
所以爱你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见证过他人的幸福,我也因此找到了答案:爱是让一个人相信,相信过去总会过去,相信未来就在未来。
如果时光伤害了你,可以选择和那个人一起面对,而不是在疏离的言语中,与幸福擦肩而过。

舍不得结束,总会说再见
看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有人在你们聊天结束的时候,愿意每次都以他的话结尾,你不要以为啰唆,他只是把话语中断的失落感,主动揽到自己身上。”
细细想来,不无道理。爱到深处,情不自禁。
一个人也许会和你说许多无关痛痒的“废话”,但那不一定就是无聊,也可能是那个人只想和你多说说话。
电台主播@轻逸先生就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他和朋友在家打游戏,结果朋友却和女友煲了近三个小时的电话粥,直至那头女友准备洗漱,才挂断。
过了一会儿,游戏才打完一局,朋友又丢下他这个队友不管,继续和女友聊天去了。一边打字一边笑得合不拢嘴,轻逸对此十分不解:
天天在一起的两个人,怎么可以聊到放不下手机?
朋友如是说:“以后可能会无话可说,但至少现在不会。”
甚至,临到睡前结束聊天,朋友还会对女友说很多遍“晚安”,反复叮嘱对方盖好被子,祝做个好梦。
因为当你在乎一个人时,不只是欢喜,其实还会胡思乱想,担心冷落对方。

来源:视觉中国
聊天垫后,不是习惯,而是偏爱。
愿意迁就的人,不是没脾气,只是刚好那个人是你,才舍不得。
就像史铁生也曾讲起,自己喜欢每天摇着轮椅去地铁看书,而母亲则每天目送他离家。只要回头、折返,总能望见母亲还在原处,不承走远。
一个人的爱,不分形式,以你为先,总是可贵;
一声“再见”,也并不会遥遥无期,而意味着来日方长。

诚然,动人的故事不全是以圆满结局,深厚的关系也不净是以相守收尾,于是有人问“如果相遇,终有一天会离别,那为什么还要相遇呢?”
很喜欢网友@简在我心的那句答案:
“因为有离别,才会珍惜相遇;所有的意义,不在于开始与结束,而在于过程。”
毕竟,相比于失去,错过更让人难以释怀。
我们能做的,不是只有避免开始,还可以在一切结束前,从碎片的聊天记录中寻得那些不起眼的温情。
珍惜拥有,才是真正拥有。
点在“在看”,愿你余生有良人作伴,度过这一世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