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过得好快,今天是农历二月最后一天,明天就进入三月了,虽近期天气变化频繁,晴几天突然来个大降温,让人防不胜防,但总体温度是在上升,一些地方气温达到30度,甚至更高,也有点夏天的感觉了。农历三月初一,也是人们俗称的朔日。根据十二建除这天是破日,从字面意思来看,破日有不吉利的象征。以谚语:热不热看三月初一,可根据天气晴雨来判断后续一段时间的天气走向。那古人是如何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接着往下看。

在传统历法中,明天是朔日。朔日是每个农历月开始的第一天,朔日这天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与太阳几乎同时升起和落下,这天是看不到月亮,就是民间说的初一黑。朔日标志着一个月的开端,充满新生与未知的意味。以古籍记载上朔日为不吉者,恶其阴阳与德俱尽也。以此来看朔日在古代被视为不吉利的日子。古人认为朔日是看不到月光的时刻,此时阴阳交替,是阴气和阳气的极端变化,朔日打破了这种平衡,阴阳与德的状态到了尽头,所以这天被视为不吉。婚嫁、宴会、远行等大事尽量避开这天。

再根据十二建除,这天是破日。破日有破败、破坏之意,通常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每年有21天是破日。它是日月支冲之日,也是月中虚耗之神,被称为大耗 。这样看来三月初一是不吉利的日子。婚嫁、开张、立约、置产业等事,在这天请尽量避开。

谚语:热不热,就看三月初一有什么说法和讲究呢?接着往下看。
热不热,就看三月初一,它是反应古人对气候变化规律的推测。农历的三月,正是春夏交替之际,此时的气候对即将到来的夏天有重要的意义。按过去的说法,如果三月初一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那么预示着接下来的日子将会干旱少雨,气温逐渐升高,夏季会异常炎热。如果这一天阴雨绵绵,那么夏季的雨水可能会相对充沛,气温会相对凉爽。

还有相关谚语也是说这天的天气变化的。
三月初一淋,伏里雨不缺:这句与热不热,就看三月初一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意思是三月初一下雨,那么到了三伏天夏季最热的时段,雨水也会相对充足,从而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晒了三月头,三伏蒸桑拿:这句从另一角度阐述了三月初一晴天对夏季气候的影响。意思是三月初一阳光明媚,那么到了三伏天,人们可能会感受到像蒸桑拿一样的酷热难耐。三月初一晴,旱到六月中:这句更进一步说明,三月初一晴后续天气的干旱。表达的意思是三月初一晴天,那么接下来的六月甚至整个夏季都会面临严重的干旱。从这几个谚语来看,都在谈三月初一天气的变化来反应后续天气走向。这似乎听起来有点夸张,虽现在天气预报软件比较先进,准确率也比较高,但老辈人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也有他的道理,我们可以结合现在天气预报作一些判断。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模式不断变化,古人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可能不再适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摒弃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相反,我们应该结合现代气象科学的知识,对传统谚语进行新的解读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