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得轰轰烈烈的关税战看似已经到了尾声,但是实际影响却好像刚刚开始。
这两天,很多外国网红争相发布视频,表示现在很多美国商店里几乎看不到“中国制造”了,字里行间都是“担忧”。
咱就是说这话到底可不可信呢?

“美国制造”口号与商品产地的矛盾
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将“支持美国制造”和“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作为政治核心主张之一,并号召企业回归美国制造业。
他曾多次对“中国制造”进行了严厉批评,甚至对中国产的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
然而,特朗普自己的品牌商品与中国制造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自2016年竞选以来,他的纪念商品,包括广受关注的“MAGA”帽子,就被曝出产地为中国广东。

这一现象让公众对“美国制造”政策的现实性产生了质疑。
而近日长期出差在联合国的央视记者徐德智,又偷偷跑到了特朗普大厦的纪念品商品来一探究竟,结果发现还真看不到“中国制造”了,因为全被老板用价格标签挡住了,不给看。
这不妥妥的“掩耳盗铃”吗?

不只是特朗普大厦狸猫换太子,就连28岁的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的衣着引起了热议,网友们发现:接连几天,衣着光鲜的莱维特所穿的衣服都是“Made in China”。
甚至来自产地的网友表示,这些衣服都是他调的色染的。或者花边来自东莞麻步镇工厂。他们表示唯一不同的是,价格从几十美元被卖到了几百美元。

可能嘴上喊着抵制中国衣服的莱维特,私底下就要抱怨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价格上涨太快。这也不稀奇,从奥巴马时期开始,他们就开始享受着中国供应链产品带去的实惠,然后说一些不着边际抵制的言论。
特朗普曾声称“中美贸易间中国存在贸易顺差,是中国人在赚美国人的钱”,所以要对产自中国的商品加税,并寻求让制造业回流美国。

但现实就是,特朗普自身也无法突破经济规律,关税大棒既无法阻止质优价廉的商品销往美国,更无法让美国在制造业领域获得比较优势,最终的代价都将由美国消费者买单。近日出现在特朗普大厦的一幕,无疑成为了关税战没有赢家的最新注解。

特朗普以减少贸易逆差之名,对全球各国发起贸易战。然而当美国自身的服务贸易产业面临被拉入贸易战的风险时,美媒立刻拉响警报:美国就业在贸易战中岌岌可危。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这篇文章标题所提到的“关键商业领域”正是指的服务贸易领域。其表述“与他国存在巨大贸易顺差”,也所言非虚。

特朗普的这种“双标”行为,其实暴露了美国在全球化大潮中的无奈。全球化发展多年,供应链复杂而庞大,不是简单说说就能改变的。
美国把自己的经济问题怪罪到别人头上,想用关税来讹诈和威胁,其实是承认了自己产业空心化的窘境。
美国政客喊着要让制造业回来,却忘了这些产业是他们自己转移出去的,现在想重新搬回来谈何容易。

所以,美国现在面临的困境,归根结底还是自身政策造成的。
美国的工业生产现在面临很多问题,供应链跟不上,有能力的人手不够,生产效率也不高,政策变化也很快让人摸不着头脑。
就算硬着头皮生产,不考虑市场规律,最后也会发现,自己生产的成本比直接从国外买还要贵很多,实在划不来。
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盘考虑,找到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才行。

“关税战”的受害者
说起来挺可笑,特朗普给中国商品加了高额关税,结果这笔钱最后还是得美国老百姓自己掏。
不少美国的中小企业老板和农民都受不了了,小宝宝用品公司BusyBaby的老板BethBenike说,客户都觉得东西太贵了,根本买不起。
没人愿意花两三倍的价钱买我的东西,他们确实也承担不起。关税战不仅让美国人花了冤枉钱,还把国际贸易搞得乱七八糟,阻碍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美国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解决自身问题,最终只会作茧自缚。

“美国优先”的迷思
白宫发言人穿的衣服是中国制造,特朗普大厦用中国产品做装饰,美国政客对中国产品的态度也经常变来变去,这些事情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美国想摆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真的能成功吗?
“美国优先”喊得响亮,实际上暴露出美国产业发展不足和社会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联系紧密,合作才能一起进步,谁搞贸易保护主义,最终都会失败。

在全球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美国要怎样处理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才能真正把“美国优先”这个目标落到实处?
换句话说,美国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与各国打交道,既能维护自身利益,又能确保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美国优先”的长远目标?这需要更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美国民众对物价可能飞涨、衰退阴云笼罩的担忧加深。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居民帕克斯顿·贝克此前告诉记者,他担心关税会引发经济衰退。
如果人们担心涨价,就会减少消费,企业销售下滑就会减产,进而裁员,最终可能拖累整个经济。“照这个趋势下去,恐怕真的会迎来一段非常黑暗的时期。”
信源:每日经济网
链接:
https://www.nbd.com.cn/rss/zaker/articles/3829666.html
杭州网
链接:
https://news.hangzhou.com.cn/gjxw/content/2025-04/11/content_8971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