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步步绿,春山日日喧。4月15日下午,潍坊市奎文区庄明华名师工作室“AI”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论坛活动在潍坊市实验小学北校区四楼举行,庄校长和工作室成员参与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五个环节:一是成立校级工作室;二是专家报告;三是AI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究分享;四是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五是庄校总结。
室启新程·聘彰才俊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特色学科发展,打造优质教师成长平台,在庄校长区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成立五个校级工作室,分别为李林科老师的甲骨文工作室、高伟老师的家庭教育工作室、张玉莉老师的童诗赏创工作室、王先密老师的诗文吟诵工作室、李国英老师的劲竹班主任工作室,庄校和陈校为工作室主持人颁发了聘书。
校级工作室涵盖传统文化传承、家庭教育研究、儿童文学创作、经典诗文吟诵、班主任专业发展等多个领域,汇聚了一批专业精湛、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各工作室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项目驱动、成果辐射带动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点燃更多教育智慧,共绘学校育人新图景!

智启教研·AI赋能
“AI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它能帮助我们从烦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更加专注于教学创新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自寿光市文家街道中心小学的马晓晨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前沿实践,讲解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教育教学,特别是在教案生成、高效备课、课件设计、作业批改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以AI工具DeepSeek为依托,介绍了万年历、计算器、语文古诗词情景模拟、随机挑人互动以及单词听写工具等数字资源的制作,并分享了上述资源的使用心得。在AI助教板块,豆包、天工AI、即梦及即梦数字人等软件令人眼前一亮,它们能够承担智能辅导、虚拟教学等任务,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获得更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数智领航·教焕新章
王媛、李慧玲、姜頔、鞠金磊四位老师就AI工具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王媛老师从AI工具在美术学科中的应用出发,分享其在图片生成等方面的妙用,DeepSeek、豆包等工具的应用,为课程资源整合、备课效率提升、课堂互动增强、学生评估个性化、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李慧玲老师提出,AI通过智能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路径及数据分析,推动教学从传统模式向精准化、差异化转型,同时赋能教研活动,促进资源整合与方法创新。姜頔老师以在古诗词教学中AI工具的应用为牵引,阐释了AI工具的多元价值,从互动讲解、个性化辅导、多感官体验、创意激发等方面,引导学生创作诗词、设计互动游戏,点燃学习兴趣与创造力。鞠金磊老师强调了AI工具需注重应用限度,避免“为AI而AI”。AI是辅助工具,语文素养的核心仍是以阅读为本。未来,AI将与教师协同,推动课堂迈向更高效、更具创造力的新阶段,让学生在技术与人文的交融中收获成长。




开卷有益·吐哺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有言:“教师的读书习惯是教育素养的基础。”此次读书分享会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交流。孟姝彤和牛桂兴两位老师,从书的内容简介、主题解析、读后感悟等方面分别对《一线带班》《做温暖的教育者》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所得。《一线带班》就像是一本班主任工作的实用指南,让我们在带班过程中少了几分迷茫,多了几分笃定。《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让我们体会到了温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只有通过关爱、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老师们将继续践行书中的智慧,用心呵护每一颗童心,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智领变革·育见未来
“独烛虽明,众光益耀;单丝难缕,合线为绳。”庄校长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鼓励大家积极尝试将AI技术融入日常教学中,以此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效率的增强。希望老师们能够乘上AI应用这阵东风,用技术破解教育的难题,让AI工具成为教育的协同者,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得力助手。

每一次分享都是一粒种子,在对话的春风里生长;每一回探讨都是一盏明灯,在思维的暗夜中点亮。此次活动为学校教师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学校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智慧教育实践,致力于打造更具活力和创新性的未来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