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在习惯了两款六代机试飞,偶尔也能见到歼-20最新验证机的场面后,猛然看到很久没出现的“黄皮歼-10”,大家愣了好久,才反应过来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出口版歼-10”。

▲著名的“黄皮歼-11D”原型机
自歼-20首飞,“黄皮机”就成为国产战斗机的原型机标志,这种与美国F-22、F-35,甚至国产歼-35原型机都不一样的颜色,也因此被赋予了特殊含义。但从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一度流行的“绿色是复合材料”、“黄色是非复合材料”的解释,也不太说得通——歼-10、歼-16或许复合材料应用比例不高,歼-20总不可能全身都没有复合材料。因此,“黄皮机”其实是生产厂家,为刚出厂飞机准备的防腐蚀底漆颜色,和绿色底漆只是用料不一样,并不代表部位材料。

▲哪怕原型机后面也都用上了正式涂装
而从国内几款原型机,后来也会再刷银灰色涂层,和现役战斗机没有本质区别的情况来看,“黄皮机”只能代表飞机正在接受出厂测试。在测试无误后,到底是移交设计单位、试飞单位还是现役单位,自然取决于技术状态。换句话说,这次看到的“黄皮歼-10”,其实有两种可能:一、按照买家要求调整设计后,进行性能测试的技术原型机。和项目早期真正意义上的原型机不同,这种技术状态比较复杂,一般只会出现在规模不俗、改进幅度较大的项目里。

▲著名的“503”号苏-30MKK原型机,后来交付中国作教练机使用
比如说,国内1998年订购的第一批40架苏-30MKK中,就有两架是原型机(按照俄罗斯说法,叫试生产型),不具备战斗力,只能用于训练。而国内装备歼-10C已经告一段落,如果这架“黄皮歼-10”是原型机,那只有巴基斯坦或者埃及的大额订单,能催生这种特殊型号。二、总装线转移后,新单位将刚下线的新机送回原单位测试,检验性能。在歼-20需求越来越迫切的情况下,坊间一直有传言说,歼-10C的总装生产线已经转向新单位。

▲空军对歼-20的需求非常旺盛
巴基斯坦装备的首批歼-10CE,依然是原厂家生产,停止交付的这两年多时间,也差不多够新单位将总装线运转起来,并交付第一批歼-10C。为求稳重,新单位将其送回原厂接受测试,检验自己的总装品质,在技术上是合理的。而到目前为止,这两种可能性都无法排除,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国内就算想在歼-10身上验证新技术,也不需要特意弄一架没有结束出厂测试的型号,“黄皮歼-10”露面,只能说明歼-10C出口又有了新成绩。

▲歼-10C潜力很大,确实值得转移生产线
巴基斯坦只装备了20多架歼-10CE就停手了,这显然是不够的——最起码也得追上印度“阵风”的36架,毕竟“枭龙”Block3现在连霹雳-15E都没有,确实担不起大任。“歼-10CE交付埃及”的传言虽然被否定,不过埃及空军采购歼-10CE的可能性并没有消失,同样有机会。吉尔吉斯斯坦最近传出“采购中国战斗机”的消息,但型号一直没确定,而在“枭龙”Block3和歼-10CE都负担不起的情况下,歼-10CE其实是更好的选择——能避开第三方巴基斯坦和俄制动力。孟加拉国的16架订单,这两天也有浮出水面的趋势。

▲使用国产涡扇-10发动机对歼-10C意义重大
歼-10CE前景很好,甚至称得上是一片光明,但到底能不能落地,最后能落地多少,还是得屈服于现实。而随着“黄皮歼-10”露面,距离谜底揭开其实已经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