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作者 / 鱼饵94
编辑 / Pel
“李豪凌的创作轨迹亦是国产动画从圈层突围到主流化的缩影。”
从出租屋邋遢大叔到拯救世界的“超能英雄”,从黑心企业阴谋到跨越时空的青春冒险,由李豪凌导演、脱胎于绘梦体系的国产网络动画《凸变英雄》系列,总在荒诞与温情之间,讲述普通人如何被爱与责任“逼”成英雄。
《凸变英雄BABA》(2016)、《凸变英雄LEAF》(2018)
作为bilibili和绘梦动画(后与B站联合成立“哔梦”)合作出品的拳头级原创动画系列,“凸变”不仅凝结着一度被誉为“国动救星”的绘梦在跨国合作模式、动画形制技术方面探索的结晶,还由于绘梦创始人及当家导演李豪凌的全盘主导,强烈地体现出独属于李导的作者性。
《凸变英雄X》(2025)
2025年,系列新作《凸变英雄X》以更国际化的姿态归来,于近日上线B站+全球同步开播——这次,英雄的力量不再来自“变异”或“超能”,而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信赖。
时隔7年,创立10年,从《BABA》《LEAF》一路走来的《凸变英雄X》,又能否如当年那般感召观众,再焕光彩?
01
《凸变英雄BABA》:当理想包容现实
1、中年人的英雄梦
将目光回溯至2016年,《凸变英雄BABA》作为系列的原点正式登陆网络平台。
这部作品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它最初源自一部恶搞《一拳超人》的独立动画短片《2B HERO》(2015),后经扩展,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集系列长片。其间甚至还经历过下架与重新命名的风波,最终的名字《凸变英雄》(TO BE HERO)反倒比原名更添了几分深意,也更贴合其“普通人成为英雄”的核心理念。
《2B HERO-突变英雄传-》(2015)
《2B HERO-突变英雄传-》截图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为姜子伢(“伢叔”)的中年男子。这位乍看举止潇洒、行事风流的帅叔,职业却是颇具“醍醐味”的马桶垫圈设计师。不知为何,他现在生活窘迫,与妻子早已离异,他与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小敏一同挤在廉价的出租屋内,父女关系因缺乏沟通而略显疏远。
然而,日常的沉闷被一次极端无厘头的马桶事件彻底打破——伢叔意外被吸入异次元,从迷之外星人手中接过了拯救地球的“重任”,代价则是变身为一个与“帅气强大”毫不沾边的、其貌不扬甚至略带猥琐的肥胖大叔。
为了恢复原状,也或许是为了在女儿面前找回一丝早已丢失的尊严,伢叔不得不以这副怪诞模样,周旋于解决各种鸡毛蒜皮的邻里麻烦与对抗外星人的宏大任务之间,由此引出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荒诞与温情并存的桥段。
相较于许多以青少年为主角、聚焦校园或幻想世界的动画,《BABA》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明的叙诡与牢牢扎根于成年人的现实困境。
在《BABA》的大部分时间里,作品用“二次元”与“三次元”平行宇宙的设定,巧妙地掩盖了实为梦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重结构,并且将中年危机、单亲家庭的父女隔阂、底层生活的辛酸等现实议题,严丝合缝地包裹在极度夸张乃至荒诞的超能力喜剧设定之下。
只有当结局揭晓,那股积蓄了11集的情感势能一股脑地袭来,观众才终于在恍然大悟“被导演耍了”的同时,心甘情愿地流下热泪。
【【高仿PV】突变英雄传vs一拳超人 对照版(2B HERO vs ONE PUNCH MAN)】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s411D7xx/
2、质感粗犷,节奏优秀
支撑起《BABA》独特魅力的,不仅是其扎根现实又天马行空的设定,同样离不开其在视听呈现与叙事技巧上的诸多独到之处。这些技术层面的匠心,共同构筑了作品别具一格的观看体验。
在影像层面,《BABA》并未追求彼时国产网络动画或日式动画中常见的精细与平滑,反而大胆地呈现出一种极具辨识度的粗犷风格。
画面中时常可见强烈的笔触感,以及刻意为人物和物体勾勒的醒目白边,这种处理不仅赋予了作品鲜明的漫画质感,某种程度上也呼应了其作为独立动画短片诞生的基因,甚至可以说是创作团队在有限资源下,将限制转化为风格特色的一种自觉尝试。这种看似“简陋”的画风,实则充满了力量感和表现力,与作品荒诞不经的气质相得益彰。
音乐的运用堪称点睛之笔,为整部作品的情感表达上了大分。无论是配合打斗场面的激昂旋律,还是描绘父女日常的温情小调,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片尾曲的小巧思更是令笔者至今印象深刻:贯穿前十一集、以女儿视角演唱ED《我爹守护地球》,到了最终话第12集,却悄然从轻快的原版替换为了悠扬轻柔的特别版本(《我爹才没守护地球》)。
几乎相同的歌词和旋律基底,在不同的编曲和意境下,瞬间让观众见证了“孩童对爸爸的稚嫩自夸”到“女儿对父亲的深情告白”的转变。这种对听觉和音乐功能的重视还将在李豪凌后续无数作品中反复体现,其无疑是《BABA》能够实现饱满且无间断情绪调动的关键因素。
叙事层面,《BABA》展现了对网络动画短平快节奏的娴熟掌控力,节奏极其优秀。
密集的包袱接连不断,尽管因为时代原因,《BABA》中遍及屎尿屁、性暗示以及现在看来已有些过时的流行文化梗,但这些笑点绝非为了搞笑而搞笑的简单堆砌,几乎每一个包袱都巧妙地完成了双重任务,既在当下制造出了喜剧效果,又为后续情节的展开或人物关系的转变埋下伏笔。
整体叙事弧光清晰,张弛有度:从开篇快速建立世界观与核心矛盾的无厘头狂欢,逐步过渡到对伢叔内心挣扎、父女情感隔阂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挖掘,再到后半程核心世界观设定的揭示,最终在结局处漂亮地收束所有线索,让悬念得以解开,情感得以集中爆发。
整个过程直白、真诚且恰到好处,在极度放飞的荒诞喜剧与触动人心的真挚情感之间,达成了微妙而动人的平衡。
3、闪客时代的浪漫与现实
正是这种情感与技术的巧妙结合,让《凸变英雄BABA》在2016年完结时收获了压倒性的好评。在国内,其结局被许多观众视为“神来之笔”,认为它成功地将一部看似胡闹的搞笑动画,升华为能够触动普遍情感的佳作。
在国内社交平台上,一条来自网易云音乐12话特别ED评论区的留言颇具代表性:
“中文版结局真心厉害,成功把一群爱看热血搞笑的宅门打开了向生活治愈番的新大门,我原来都是看看龙珠啊火影这些热血漫,从高中开始逐渐转向了生活治愈漫画,这些事很多就在我们生活里,这些更真实的东西其实更加能触动我们,生活的人事道理,我变得越来越明白,因此这个结局对我来说真是国漫现象级跃进。”
这段评论生动地反映了《BABA》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拓宽了部分观众对于“国漫”或“动画”的认知边界。
与此同时,该作的日语配音版在日本播出后,同样赢得了当地观众的认可与喜爱,甚至有粉丝将相关博客设置为置顶推荐,足见其跨越文化的情感穿透力。
要更深入地理解《BABA》的独特气质及其成功的原因,就必须回溯其深深烙印的时代风格。回顾整部作品,我们能清晰辨认出源自中国00年代互联网独立动画的浓厚气息:对所谓“审丑文化”的拥抱、非主流的姿态、屎尿屁等亚文化元素的坦然运用,以及贯穿始终的无厘头搞笑、解构精神和若隐若现的社会讽刺。
这背后,是那个被称为“闪客时代”的特殊互联网环境所赋予一代中国动画创作者的独特记忆与创作基因。1997年,Flash进入中国,这款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软件迅速降低了动画创作的门槛,吸引了大批业余爱好者投身其中。早期的Flash作品虽然粗糙稚嫩,更多是创作者的自娱自乐,但随着一批有美术和动画基础的爱好者不断磨练技艺,他们逐渐成长为专业的动画人。可以说,Flash动画是今天许多国动大佬进入专业领域的跳板。
那是一个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表达欲旺盛的年代,催生了大量充满野生力量、颠覆传统审美的网络动画作品,它们自由、粗粝,带着强烈的个人印记。而导演李豪凌本人,其早年广为人知的代表作《幸福小镇》正是一部Flash动画。其奔放的想象力、对流行文化和二次元梗的挪用,以及接地气的幽默感,都与《凸变英雄BABA》的气质一脉相承。
元素杂糅、形式自由、大量玩梗与解构构成了李豪凌创作的最初底色。在《BABA》中,这种底色体现得淋漓尽致:二次元与三次元的梗信手拈来,现实中的中年危机与脑洞大开的奇幻设定相互碰撞,自嘲式的幽默与对社会现象的暗讽交织,以及那股熟悉的、小人物不服输的中二气息……仿佛一幅光怪陆离却又无比鲜活的00年代互联网文化浮世绘。
然而,李豪凌作者性的真正显现,并不仅仅在于对“闪客动画”为代表的00年代中国独立动画风格的复刻,更在于对这些元素的提纯与萃取。
穿透所有戏谑、荒诞的表象,我们最终在结局处见证了极为真挚动人的亲情力量。这便是李豪凌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张力所在:
一方面是深受日本ACG文化影响、充满想象力与理想色彩的“二次元浪漫主义”,另一方面则是牢牢扎根于中国本土经验、关注小人物喜怒哀乐的“草根现实主义”。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凸变英雄”这个名字的精妙。这个最初因短片《2B HERO》未能过审而“被迫”修改的名称,恰恰精准地触及了系列的灵魂——“普通人成为英雄的故事”。“凸变”既是“突变”的谐音,“凸”这个汉字又以字形上的戏谑感与不和谐感,恰如其分地对应了伢叔变身后那副与传统英雄形象大相径庭的笨拙滑稽模样,隐喻了横亘在英雄梦想(理想)与平庸生活(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与张力。
这种“凸变”,正是李豪凌式作者性中,那份“二次元浪漫主义”与“草根现实主义”相互拉扯、纠结共存的生动写照。在《BABA》中,这份理想最终温和地包容了现实的粗粝,成就了一段令人笑中带泪的都市童话。
02
《凸变英雄LEAF》:当现实压过理想
1、规格升级与市场转向
如果说《BABA》的诞生带有更多个人印记与独立动画色彩,那么时隔两年,于2018年正式与观众见面的系列第二部作品《凸变英雄LEAF》(日文标题为更强调女性主角的“TO BE HEROINE”)则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一种更为工业化、规格化的生产样貌。
这不仅体现在其肉眼可见的制作投入升级上,也反映在制作模式的革新——引入了被粉丝津津乐道、戏称为“国际纵队”的跨国合作模式,广泛集结了中日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动画人才参与制作。伴随着制作规格的全面升级,《凸变英雄LEAF》在视听语言和剧作结构层面也呈现出与《BABA》显著不同的特质,这些变化共同塑造了其独特的作品气质。
本片讲述了一位名叫花语叶的普通、甚至有些内向的女高中生,被一股神秘力量意外卷入一个光怪陆离的异世界的故事。那里所有居民都只穿着内衣裤,依靠“服装”作为能量来源。
为了拯救这个濒临毁灭的世界并找到回到现实的途径,懵懂的小叶不得不与异世界中失去衣物的“黄金内裤之子”光君、以及身份可疑的超叔等人并肩作战,踏上寻找“传说中的内裤”的冒险之旅。在这个过程中,青春期懵懂的恋爱情愫悄然滋生,关于自我认知与成长的主题得以展现,故事结构上也扩展了第一季的二重结构,确凿地融入了时空错位的双线叙事。
小叶的经历在奇幻的异世界冒险与现实的校园生活之间不断切换,现实世界中造成河流污染的黑心企业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冷酷逻辑逐渐浮出水面,成为连接两个世界的关键线索与核心冲突点,为这部看似以青春恋爱为主调的物语,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现实阴影。可以说,从核心设定、主角身份到叙事重心,《LEAF》都呈现出与《BABA》大相径庭的风貌。
影像上,最直观的变化是告别了前作的粗犷线条与浓烈笔触感,转向了更为精致、色彩淡雅、具有高级感的“无影作画”风格(即简化或去除角色阴影,使画面更平面化、风格化的处理方式)。同时,作画张数的显著提升也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更流畅的人物动态与更具爆发力的动作场面。
这背后,正是“国际纵队”制作模式效能的直接体现——项目组突破地域限制,大量启用了活跃于网络的“web系”(指主要通过互联网交流、学习、接活,风格往往更自由、更具网感的年轻一代)自由动画人参与制作。他们的加入,不仅贡献了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光作画段落,也为作品整体注入了与前作不同的、更偏向日式商业动画的视觉活力。
音乐方面,则迎来了国内知名动画音乐人杨秉音老师的强力加盟,他的操刀无疑为《LEAF》的听觉体验增色不少。
相信无数人对《LEAF》战斗场景中的主题音乐《战斗的召唤》印象深刻,其开场积蓄能量的洗脑的吉他riff、急停顿挫后瞬间爆发的激昂弦乐,以及整首曲子律动感无敌的旋律编排,精准地捕捉到了青春的躁动与战斗的热血,给无数观众留下了“爽上天灵盖”的听觉体验。
而被誉为“神ED”的片尾曲《温度守恒》更是堪称一绝,不仅仅因为歌曲本身的动听,更在于其在剧情关键节点的“神插入”,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每一话那充满悬念却又略带感伤的遗憾结尾。ED“神插入”也成为了李导后续作品(典型如《时光代理人》)里粉丝们喜闻乐见的要素。
叙事结构上,比起前作《BABA》自由随性、直到结局才见真章的“头轻脚重”,《LEAF》呈现出更为工整清晰的三幕剧结构。
故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章节:第一阶段是女主人公花语叶意外进入异世界,适应规则并展开初步冒险;第二阶段是她短暂回归现实,在日常与非日常的交织中逐步探明黑心企业的真相以及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系;第三阶段则是与伙伴们一同迎战最终Boss,解决核心危机。
整体情节推进节奏紧凑,线索铺陈也相对明确。然而,伏笔也在此埋下——正是这个看似清晰结构下的最终结局处理方式,在动画播出后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与讨论。关于这一点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创作困境,我们将在下文详述。
2、结局争议与理想之困
当我们审视《凸变英雄LEAF》的整体风格时,乍看之下,除开继承了部分来自《BABA》的草根元素与吐槽精神之外,《LEAF》故事的主体构成与情感核心似乎已然发生了显著的漂移。
最为明显的,是作品对爱情、青春、时空错位等元素的侧重。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彼时(2016年底)在中国市场引发观影狂潮、由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你名》的巨大成功,无疑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融合了清新视觉美学、细腻情感描绘与奇幻/科幻设定的“二次元文艺风潮”。
在《LEAF》身上,我们似乎能看到李豪凌导演对这一风潮的回应。
然 而,这并非简单的模仿,更像是一种“夺胎换骨”式的挪用:他借鉴了类似的题材要素(青春校园、时空交错、浪漫情愫)与视觉风格(精致画面、明亮色调),内里填充的却是极为本土化的青春体验、校园日常,乃至对“黑心企业”等社会议题的触碰。这仿佛是借用了一层“流行二次元”的外衣,讲述的依然是与当下中国年轻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本土故事。
相较于《BABA》中更为恣意、个人化的作者表达,《LEAF》也展现出一种更主动地拥抱、迎合时下互联网文化生态的姿态。无论是制作上“广纳贤才”吸纳全球范围内的web系动画人,还是题材选择上对青春、恋爱等热门元素的“来者不拒”,都体现出一种开放性。
这或许可以视为李豪凌作者气质中“二次元浪漫主义”一面的展现——它天然地亲近流行文化,乐于将互联网上的共同经验、情感结构转化为创作的原料,自觉地试图成为时代精神的某种镜像。这种姿态,本身就如同互联网开放、混杂的特性写照。
然而,当我们聚焦于故事的最终解决方式时,却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矛盾与挣扎,而这似乎与李豪凌作者气质中“草根现实主义”的另一面息息相关。
此前我们分析过,《BABA》的核心冲突最终是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解决的:父爱的责任感与女儿的陪伴,最终战胜了现实的病魔(或心魔),守护了家庭的温情。理想与情感的力量,最终包容并超越了现实的困境。
但在《LEAF》中,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尽管故事的主体篇幅聚焦于主角团的异世界冒险和青春情愫,但核心矛盾的根源,却被牢牢地锚定在了黑心企业所代表的、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逻辑之上。并且,作品在描绘其运作方式与带来的威胁时,秉持着一种近乎严酷的现实主义笔触。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故事的最终矛盾被推向了一个仅靠主角们的青春热血或个人力量难以撼动的境地。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个在当时引发普遍争议的结局:诉诸“机械降神”,让已经牺牲的角色以近乎魔法的方式回归,强行解决了由现实逻辑构建起来的反派。这种处理方式之所以让许多观众感到说服力不足,或许正是因为它绕开了此前精心铺陈的现实困境,未能提供一个在故事内部逻辑中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回过头来看,《LEAF》的结局或许正是理想主义在遭遇顽强现实引力时的一次受挫与妥协的体现。一方面,二次元文化所提供的美好叙事范式(友情、爱情、正义必胜)仍然是创作者重要的精神资源与力量来源;但另一方面,动画人自身面对的创作困境,以及他们所观察到的、难以轻易撼动的社会现实,又在不断挑战着他们对理想的信心。这使得《LEAF》的结局呈现出一种深层的矛盾:它依然呼唤着“二次元浪漫主义”式的奇迹,却又似乎难以在“草根现实主义”的框架内找到实现的路径。
最终诉诸超自然的强行解扣,某种意义上,暴露出的是当理想主义的光芒试图照亮过于沉重的现实时,所可能遭遇的无力与困顿。相比于《BABA》中理想对现实的温和包容,《LEAF》则更像是一次理想在现实重压下的艰难挣扎。究其根本,也许是因为当时的李导无法说服自己:“理想能够战胜现实”。
03
过渡时期:绘梦和李豪凌的国际化发展
1、绘梦的整合与转型
2018年《凸变英雄LEAF》的喧嚣落幕,到2025年《凸变英雄X》的蓄势待发,其间横跨了近七年的时光。在这段不短的“过渡时期”内,作为系列核心制作方的绘梦动画本身,也经历了深刻的外部环境变动与内部结构的重塑。
最为关键的节点,无疑是资本的深度整合。早在2018年5月,互联网巨头bilibili便已与绘梦合资成立了专注于动画企划、投资与发行的哔梦。紧随其后,在2021年初,bilibili更是完成了对绘梦动画主体的全资收购。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绘梦这家曾以高产量模式快速崛起的民营动画公司,正式被全面纳入了B站的泛娱乐内容版图与国产动画战略布局之中。
资本的全面介入,必然带来发展路径的调整。外界普遍观察到,被收购后的绘梦,其动画产量相较于“产能爆发”的高峰期有所收缩。但与此同时,其主导或深度参与的作品,无论是在单片制作投入、技术规格还是品质追求上,则往往有了更为显著的提升。这似乎也印证了整个国产动画行业在经历过一轮“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后,逐渐转向精品化、IP化发展的普遍趋势。
对于绘梦及其创始人李豪凌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在艺术创作的自由挥洒与平台资本的商业逻辑之间,寻求一种全新的、可能也更为审慎的平衡。
这家一度以“野蛮生长”姿态在中国动画市场占据重要版图的公司,由此进入一个需要更精细化运营、更强调头部IP打造与全球化视野的新阶段。这一深刻的转型,也为其后续作品(包括即将到来的《凸变英雄X》)的创作理念、制片模式与最终呈现,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成立哔梦:https://zh.moegirl.org.cn/%E5%93%94%E6%A2%A6
2、在商业浪潮中放眼海外
在从《凸变英雄LEAF》到《凸变英雄X》这漫长的七年过渡期里,李豪凌和他团队的作品选择清晰地映照出了这段转向。
比如《命运拳台》,背后依然是李导那标志性的商业敏锐度——“觉得机甲+美少女能火,就做了”,这种对市场风向的直觉判断,简单、粗暴,却也直接驱动了项目的启动。
与拳头游戏合作为《英雄联盟》制作的短片《乘风归》则更像绘梦在蓄力期的一次关键预演和实力展示。
这部作品来之不易,充足的资金投入、摔跤社与纸飞机工作室等顶尖团队的集结、加上相对宽裕的六个月制作周期,让团队得以精雕细琢,最终呈现出一部高质量的动画短片。
这次合作不仅让绘梦借着《英雄联盟》的全球影响力走向世界,更是他们试图打破“高产但质量参差”的刻板印象,向业界和观众证明自己完全有能力啃下硬骨头、制作顶尖作品的宣言。
更重要的是,《乘风归》是绘梦在3D技术领域一次高调的探索与实践,其大胆融合二维动画审美与三渲二技法的影像风格,为日后《凸变英雄X》的视觉体系打下了基础,清晰可见其脉络的延伸。
到了话题作《时光代理人》,这种融合与探索的步子迈得更大,直接切入了叙事策略的创新层面。这部脱胎于早期“凸变英雄photo”构想的独立项目,承载着李豪凌一直以来的野心——做出能让全世界观众共鸣的动画。
为此,他选用了一个相当聪明的“借壳”策略:披上“单元剧加主线”这个通行全球的美剧式外壳,内里却精心植入中国本土的“亲情、爱情、友情”等人文关怀与社会肌理:
“单元剧加主线是一个经典的美剧格式,但我植入的是中国的一些人文情怀的东西。亲情,爱情,友情是共通的。海外观众能从中感受到那些真挚了以后,他们会再反过来去探索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q4y1M7NC/
从《命运拳台》的商业直觉,到《乘风归》的技术演练与实力证明,再到《时光代理人》的文化出海策略,这几部作品串联起了绘梦在转型期既要市场又要口碑、既要技术也要叙事、既要本土也要国际的复杂探索。
Nbht《乘风归》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C4y187nT/
环球人物新媒体采访李豪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q4y1M7NC/
3、创作视野的国际化
梳理这一时期的作品脉络,从故事题材、叙事框架的选择,到影像风格的探索,乃至制片团队的构成,一条清晰的轨迹浮现出来:李豪凌和绘梦正尝试完成一次全局性的转向——将本土的内容,用一种更具普遍性的形式,呈递给国际舞台。
无论是早期作品遭遇的文化壁垒,还是单纯堆砌视觉化的“中国风”符号可能引发的刻板印象乃至反感,都是横亘在中国动画走向世界面前的现实障碍。因此,他选择了一条更具策略性的路径,尤其体现在《时光代理人》的打造上——先用“美剧框架”作为降低理解门槛的“容器”,再用共通的情感价值破冰,抓住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心,当他们被打动、产生共情之后,再自然地引导他们去关注、理解和探索故事背后那片真实的中国土壤。
这既是李豪凌为实现其个人“做出能被世界认可的中国动画”这一野心(他称之为国漫2.0阶段)所做的具体实践,也是在资本大潮汹涌、行业被催熟扩张的背景下,绘梦作为曾经的“融资第一家”在被B站收购、整合资源后,试图平衡商业压力与创作初心,从追求“产量”转向追求“质量”与“影响力”,并最终回归动画作为“团队合作讲好故事”本质的一种自觉探索与调整。
环球人物新媒体采访李豪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q4y1M7NC/
04
《凸变英雄X》:当理想照进现实
1、重塑英雄
七年磨一剑。当《凸变英雄X》在2022年终于放出首支PV时,那股熟悉的、混合着癫狂想象与现实肌理的气息再次扑面而来。
PV中自由流畅的2D与3D切换,以及大胆融合美漫、日漫、国漫多元画风的视觉奇观,瞬间吊足了观众胃口。从《凸变英雄BABA》中“用爱发电”的草根气质,到《凸变英雄X》的国际化制作规格与面向全球的视野,李豪凌的创作轨迹亦是国产动画从圈层突围到主流化的缩影。
这种在形式感上的大胆突破,不仅展现了团队在技术与审美上的进取,也预示着李豪凌在经历转型后,试图拿出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
第一集3D部分令人血脉偾张的战斗场面几乎就是《乘风归》探索的结晶
支撑起这部野心之作的,是一个颇具玩味的世界观核心设定:“信赖值”。在这个世界里,超级英雄并非天选,力量并非内生。普通人能否获得超能力、成为英雄,完全取决于他人在关键时刻对他的信赖与看法——这份信赖甚至可能来自观众自身。
据李导在见面会透露,未来剧情可能根据观众投票(信赖值)动态调整。正如李导所解释的,这种信赖的力量“可大可小”,大到足以支撑宏大的英雄叙事,小到可以描绘温情的凡人故事;甚至,若无人相信,英雄的能力值便会归零。这是一种极其“理想化”的设定,它将英雄的诞生与社会关系、集体意志牢牢绑定,仿佛是对“英雄来自平凡你我”这一朴素信条的极致书写。
然而,李豪凌作品中一以贯之的黑色幽默与解构精神并未缺席。这份由他人目光“钦定”的能力,往往伴随着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或者说“束缚”)。李导曾举例:一位因救火时屹立不倒而获得“坚挺矗立”能力的英雄,也许从此便失去了坐下的自由。超能力不再是纯粹的馈赠,反而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束缚与负担。
这种理想(获得超能力)与现实(承受副作用)的内在矛盾,被直接编织进了世界观的基础规则之中,再次呼应了贯穿李豪凌创作的母题。只是这次,它不再像《BABA》那样将冲突内化于家庭关系,而是将其外显为整个社会的运行法则。
为了诠释众多英雄的不同风格,《凸变英雄X》采用了英雄群像剧的结构。PV结尾的排行榜预示着将有多位英雄登场(见面会上公布了十位),他们的故事甚至可能呈现迥异的画风与质感——据主创介绍,“每一集都有不同的画风”,从影像到音乐都将为其量身打造。
在制作模式上,更是大幅将自主权交给了单个英雄的负责团队。这种结构,一方面固然是在长篇动画制作的巨大压力下,分散风险、整合资源的一种现实策略;但另一方面,它也极大地鼓励创作团队探索不同风格,发挥所长。
我们似乎看到,那以“闪客”时代所包孕的反对传统、解构一切的破坏性精神,正逐渐向一种自由融合的创造精神迁移,一点点渗透进这部新生的作品中。它的形式更加自由,动画所代表的浪漫主义得到了卓越的张扬。
荟小荟连麦李豪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8411y7s1/
谷江山x李豪凌24年国创见面会: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kbHedEw2
2、母题的回响
当然,《X》并非只有天马行空的设定与形式探索。区别于前两部的家庭喜剧,本作类型转向了与系列标题更相称的超级英雄题材。
截至文章成稿时播出的第一集,开篇即是英雄“奈斯”(配音:谷江山)的离奇自杀,让默默无闻、甚至因为奈斯而被裁撤的广告公司员工林凌被迫顶替其身份,成为新的“奈斯”。他要在迎合众人信赖(维持“完美先生”人设)与发掘内心自我之间挣扎、做出选择。这保留了系列聚焦平凡普通人的现实主义本色,也为宏大的世界观找到了一个观众共情的切入口。
那么在故事内核上,李导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看法是否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目前下定论为时尚早。但“信赖值”的设定,无疑是将系列一直以来有所体现的核心精神——理想的力量来自重要之人的给予,他人对你的信心、感情越强烈,你的能量就越强大——以规则的形式与观众开诚布公。
与此同时,它还巧妙地构成了对超级英雄母题的某种重构。配音演员谷江山在见面会上分享的那句台词或许能提供一些线索:
“人人创造英雄,人人也皆可为英雄”。
这似乎暗示,相比美式超英经典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凸变英雄X》更想探讨另一种可能性——
“责任越大,力量也就越强大”。
05
结语
区别于《BABA》与《LEAF》聚焦于个人间平凡而真挚的温情,在将人与人之间的信赖与真情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凸变英雄X》中,我们或许能看到李豪凌对现实与理想矛盾的不同解答。这部承载着主创团队国际化雄心和诸多探索的作品,最终将交出怎样的答卷,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