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成都列五中学迎来了一场教育创新的盛会。
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承办的2025年春季成都市第三批教师发展基地校开放周活动,在列五中学圆满举行。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齐聚这所百年名校,共同探讨“‘双新’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学科融合教学”这一前沿课题。


1
校长致辞:培养“技术驾驭者”而非“工具人”
“当ChatGPT掀起全球教育技术革命,当Deepseek以其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推动教育创新。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成为趋势,成都列五中学这所百年学府正以‘人工智能+学科融合’为突破口,探索一条从‘知识传授’到‘智慧共生’的创新之路。”

在致辞中,列五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彭灏,也给出了列五中学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与探索。学校以“人工智能+学科融合”为突破口,构建“一核四层四翼八维”课程体系,开发如“智能诗词生成”“数学定理可视化”等校本课程,并借助AI助手、AR/VR技术优化教学。教师通过“高校导师+学科教师”双师模式提升跨学科能力,学生则在“创新实验室”等平台中锤炼高阶思维。

例如,在教学上开展高效课堂,让每位教师都配备智能教学助手。这样,老师们通过课堂检测实时分析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曲线,精准定位教学重难点;也能借助智能批改系统,实现精准辅导。
像生物、化学教研组,已经利用AR技术构建虚拟分子模型;历史课堂上,也让VR技术重现古代丝绸之路……同学们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观察物质的动态变化,也可以沉浸式体验文明交流的壮阔历程。

此外,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列五始终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作为终极目标。学校的“创新实验室”,让学生在真实科学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中科大少年预备班”,由高校教授直接给学生授课。
正是在学校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中触发灵感,列五高二学生陈品源的科学论文《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宇宙速度与黑洞》发表在《物理通报》。学校的项目驱动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技术应用中涵养社会责任感,在算法设计中锤炼逻辑推理能力,在团队协作中提升沟通表达素养。列五培养的不是被技术裹挟的“工具人”,而是能驾驭技术的“创造者”。

“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但掌握人工智能的教师必将取代那些不会使用技术的教师。列五中学愿意做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与各位同仁共同探索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范式!”他说。
2
课例展示:当AI遇见百年校史,一场跨时空的双语创作来了
据了解,本次活动聚焦 “‘双新’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主题,通过专家讲座、课例展示、评课议课等多种形式,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思路和实践案例。

专题讲座环节,4月10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祥勇的专题讲座《“双新”背景下教师的角色重构与路径创新》,从“双新”政策的内涵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转变与创新路径。他的观点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贴近教学实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周雄俊,也为老师们带来了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学校教学创新与应用场景实践”专题讲座,从AI技术赋能跨学科教学的底层逻辑到AI技术在教师思维转变、现实课堂创新、教师学习发展等多方面给老师们带来新的启发与思考。

在课例展示环节,列五中学的教师团队也纷纷献艺,拿出看家本领,呈现了多堂人工智能赋能的跨学科融合课程。
4月11日上午,来自列五中学的高一语文老师江明、英语老师杨雅雯,也为大家带来了一堂跨学科教学课例:《校史剧本“炼”语言--AI助力的双语创作之旅》。两位老师指导学生以校史故事《茶馆定策》为素材,利用人工智能写作辅助工具优化剧本创作。学生在对比人工创作与人工智能优化版本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对校史的理解。

小编发现,这堂课除了有中英两位老师,还分了中英两个不同的学习小组。他们在老师三个任务的引导下,了解了张培爵先生创办列五中学的历史背景,并尝试小组合作完成校史短剧剧本的初创。
最后,他们借助Deepseek优化剧本。剧本优化完成后,还声情并茂地进行了表演。

同学们介绍,经过AI修改的剧本确实更加声情并茂,但在创作时并不能完全依赖AI,还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修改,因为AI剧本会出现逻辑不通,与史实或人情不符的情况。

在修改剧本时,同学们也根据AI提供的思路找到了灵感,在台词中引入了诗句,比如
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成为了剧本的点睛之笔。
老师们也表示,在剧本的二次创作中,台词的表现和情感更加充沛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会用AI锤炼自己的语言,讲好了列五故事,以后就能讲好中国故事。

在专家点评环节,来自成都市金牛区高中语文教研员王华美指出,双师教学很容易上成表演课,上成活动展示。但两位老师今天的课无疑是成果的,他们在每一步都给了学生要求、点拨和指导,让学生有体验、有实践、有收获。尤其是AI优化环节,就是孩子们隐形的收获,强化了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意识。
当然,他也为课堂提供了宝贵建议,比如双语教学中,可以考虑中英文小组的互动和学习。由于课堂时间紧,有些东西也可以放在课前完成,把创作部分重点放在课堂完成,挖深剧本的人物语言和个性。

“甚至同学们可以把前后剧本进行对比,看看AI呈现思维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向AI学习。”
此外,列五中学列五中学徐秀琼、王一力老师带来的高二化学、生物跨学科教学课例《探秘葡萄糖》,通过智能对话系统,学生向虚拟AI发问,帮助学习者建立起跨学科认知框架。

赖思妍老师带来了高一政治与心理跨学科教学课例:《AI赋能,从心理认同到行为自觉--全民守法的双维建构》。
本次开放周活动展现了成都列五中学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未来,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继续拓展教学的可能性,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