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之前盛传的“小道”消息,得到多方印证——

预计今年中考,29中将启用一个代码两个志愿填报,9月,部分教学楼投入使用 ,新校区整体竣工还得到2026年。
此前,六大名校中,除了29中新校区未建成,其他五校的新校区都已投入使用。
- 南师附中:察哈尔路校区(鼓楼)、奥南校区(建邺)、晓庄校区(栖霞)
- 金陵中学:新街口校区(鼓楼)、江心洲校区(建邺)
- 南京一中:中山南路校区(秦淮)、江北校区(江北新区)
- 中华中学:兴隆大街校区(建邺)、雨花校区(雨花台)
- 二十九中:新老校区均在鼓楼
其他头部名校,南外、十三中、九中,也均有两个校区。
如今,29中急忙“抛出”新校区,也是想扭转以往不利局面,扳回一局。
02

看看去年投档线,可以发现,金中、一中、中华等均采用“一校两址”,“围合式”招生。即学校招生时,甩出两条投档线,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促动家长新、老校区捆绑填报。有的还承诺本部线下几分之内,有机会去本部就读,相当于降分录取,全力网罗优质生源。
最后,这几所学校的投档线,新校区都比老校区分数线低几分,位次相差一两千名。

可怜29中去年没新校区练"小号",孤军奋战,就被金中江心洲“上位”成功,撬走了“对口”生源。想往下“兼容”,一中和中华非常坚挺,稳稳护住了生源池,没啥机会。于是,“二舅”的投档线一路滑到595。
实际上,填报29中的考生大多都在630以上,虽不敌金中,也不至于像“面上”595那么难看。
13中台城也同样是“落宝宝”,由于与一中(北校区)、中华(雨花),生源部分重合,招生相对内敛、被动,没蓄够水,被撬了墙角,最后断档。明明是好学校,没招满,有点可惜。
相反,附中去年扩招近百人,位次不降反而进了近300名。金中江心洲成大赢家,位次前进了近800名。一中势头也很猛,超过29中,中华、晋级前三强……
所以,扩招,不是大家录取位次一起逐级往后挪,而是有升有降,就看学校的实力,还有怎么打招生这一仗。
总之,2024,六大维持已久的“稳定”格局,彻底乱套。
03
如今2025中考将至,今年的形势同样严峻。
预计参加今年中考的人数超过6.9万,比去年增加约3000人,好在,名高没停下扩招的脚步。

首先,南师附中晓庄新校区将启动招生,或许会采用新的招生代码,附中划两条分数线,大小号双保险。

其次,29中新校区“下场”,六大名校“一校两址”成标配,老牌六大变身十二大。只是,这也会进一步挤压下游生源,今年中招又是一场混战。
再往后,南京六大之后,谁是老七?每年都要争。
翻翻投档线发现,这两年最稳当的是南师江宁,紧随中华(雨花),东山(平和路),超过了六大里的十三中(红山)。
接下来的“排序”,2024与2023的队形完全一样——九中(长江路)、金中河西、附中秦科高、九中(震旦)……相比六大位次的风中凌乱,八大、十大井然有序,基本定型。
只不过,去年十三中(台城)断档,十三中(红山)投档线618,比九中(长江路)、金中河西高不了几分,这两年金中河西气势挺猛,今年录取位次估计还会往上提。
十三中再不加把劲,六大的交椅难保。
今年还有个趋势,对特长生的重视度会再次提升,也会提高招生占比,特别是数理化、信息类的学科特长生。
可想而知,2025各大名高的特长生计划,定会全力扩容,抢牛娃大战愈演愈烈。
这点,集团校比较有优势,听说,金中、一中等都已到各自集团的名初“揽娃”,但孩子们最终怎么选,要看自己的成绩和名高的诚意。
04
最后,说说国际班,去年“降温”明显。
“带头大哥”金中中美去年录取位次降了将近4000名,南外中加跌落到了第三梯队,六大名校里好几所国际部没招满。

今年,预计大多国际班的录取位次还得往下降,尤其是中美方向。
一是,经济下行、学历贬值,国际形势动荡,大家对于留学祛魅,更追求教育的投入产出比。二是,房价暴跌,投资亏损,很多倾向国际教育的家庭收入锐减,难以支撑高昂的留学费用。
身边不少家庭留学“降级”,从英美方向,转战花销更少的澳洲、中国香港、新加坡等方向。还有的在考虑泰国、马来西亚留学,或干脆打消了留学念头。
所以,今年对于国际班、留学机构来说,招生很难,谁吸引到优质生源,谁就是赢家。而对于学生来说,想走国高路线,有目标校的,可以放心大胆冲,也许录取线会给你惊喜。
目前,今年中考的相关安排已经流出——


中招的号角早已吹响,对于学生、家长、学校来说都是场硬仗。
“牌局”更加扑朔迷离,不到放榜那一刻什么都可能发生。
六大、八大……谁是黑马?谁会滑铁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