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光岳楼春季研学热:让历史"活"起来 让文化自信扎根
文旅聊城

用双眼记录山河的脉络,用双手触摸文明的温度,

研学让知识在行走中生根发芽。




4月8日,来自青岛某中学的学生及带队老师循着运河印迹,来到聊城开展研学活动。上午九点,500多人走进光岳楼,通过沉浸式参观体验与现场教学的方式,学生们实地感悟古建魅力,触摸历史温度,汲取古人智慧,让课本中的历史“活”起来。



作为我国现存最高大的明代木质楼阁之一,光岳楼自明洪武七年(1374年)建成以来,始终是聊城的文化地标。清代乾隆皇帝六登楼阁、赋诗十三首的佳话,更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印记。“光岳楼主楼为木质结构,共有32根金柱,内槽12根,外槽20根,从一楼一直通向三楼。通过木叠木、木扣木、木跨木、木连木,形成了一个牢固稳定的整体”“站在光岳楼顶层,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的城市防御体系"。研学过程中,讲解员结合建筑细节,深入阐释建楼的设计巧思与军事防御智慧,让课本中的历史跃然眼前。望着结构层堆叠契合的榫卯结构,同学们纷纷感叹:“古人的智慧!”



文创展示区,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驻足浏览。文创葫芦、科技感冰箱贴、拓染工艺饰品、打卡印章等几十款时尚又兼具文化元素的特色文创,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鲜活载体,也让同学们的研学之旅变得“可听、可触、可感”。



安全始终是研学活动的重中之重。鉴于光岳楼古建楼梯狭窄等特殊结构,光岳楼管理服务中心也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组织研学团队分小组、按不同动线交替参观,每楼层定点值守引导、楼梯口分段限流、应急通道全程畅通,实现全程“零拥堵”安全体验。


孩子们认真听用心感受的样子,也让光岳楼的保护工作有了具象化的价值体现。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文明传承的星火。当孩子们把运河文脉装进行囊,文化自信便有了扎根的土壤。


来源:光岳楼1374

来源: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公众号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