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060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2025年4月11日,中美这一轮围绕关税的博弈,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
中国官方正式宣布,对美国商品加征125%关税!

图片来源:见图
公告原文不长:

图片来源:新华社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方这次最新在宣布对等报复措施的时候,特别加了一句话:
“由84%提高至125%。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因为最近围绕关税讨论和内容很多,这个动向,或许会被很多人所忽视,认为只是这一轮博弈的一个普通节点而已吧?
如果真的这么看,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国家官方的这个最新动向,非常不简单,而且意义非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甚至可以看作是这一轮美国发起的关税战,迎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了。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中国官方对于关税的最新正式表态的详细梳理,结合本轮关税博弈的几个动向情况,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深入挖掘这个最新动向的深层表态和现实意义,并对后续这一轮关税博弈可能的走向,变化,以及对应影响,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中国官宣对美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具体是一个什么情况?
4月10日,以中国反制为由,川普再次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将对中国关税水平推高到125%。加上3月份芬太尼理由加的20%,实际上美国对中国关税已经达到145%。
4月11日,也就是今天,中国继续对等反制,将对美关税也由84%提高到125%。加上3月份的对等报复措施,对美关税差不多也到了145%水平。

图片来源:见图
125%这还不是重点,因为这些数字实际意义都不大了。
重点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里还有一句话,伤害性不大,但真是意义非凡:
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这就意味着,关税游戏从此结束了,以后不管特朗普再怎么折腾,中国都不和他玩了。
事实上,在如此高关税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商品贸易,从经济逻辑和明面上等于已经完全断了。
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中国输美产品也无市场接受可能性。
双方从此刻开始,已经从经济政策层面和贸易逻辑上,完成硬脱钩了。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国内官媒和绝大多数头部媒体,也进行了第一时间的报道,各大平台也在话题榜进行了加热配合,以上内容,有依有据,一目了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为什么这个最新官方表态动向,意义非凡?
官方表态,性质和意义就不一样了,那么接下来,就只能看双方怎么谈判了。
如果能谈好,双方互相让步,中美之间还会有商业往来。
如果谈不好,从此太平洋东西两岸的两个大国,就开始各玩各的,不会再有明面上的商贸往来了。
中美之间就开始正式具有冷战的某些特征了。
回到当下博弈的局势来看,很明显,这轮关税大战第一回合,中国总算是占了点上风,接下来就等着美国出价了。
现在中美两国在关税问题上的较量,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关税战,再加码没有任何意义。
现代国家之争,到最后,本质上都是金融战。
经济社会,谈钱不俗,各种形式的博弈,最后还是要看各自国内的经济面和民意谁更能抗。
现在中美之间,政策面和态度上走到这一步,就看谁先认怂,目前看美国应该先绷不住。
中国这边,经济层面的冲击和影响也必然会有,但是民意和共识上,甚至包括“过苦日子”的能力,都是美国那边比不了的。
一个存在了5000年的国家,5000多年没有美国的日子都过来了,还真的是有底气。
实际上,这一次国家的表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转变的契机和节点信号:
从长远来说,中国要成为东亚的支配者,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的规则制定者,不可能靠打一辈子螺丝实现。在某个时间节点,中国必然要经历从单纯的产业链生产者,到“生产者+消费者”的转变。
这种转变在内部需要政府部门的调控与分配改革,在外部需要政府使用贸易武器,金融武器,甚至是钢铁武器,来塑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也许现在已经到了这个节点。
这一战,是必然会有的,只是以前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如何发动。
这一次的中美关税对峙和博弈,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一场巨大的考验,甚至可以说是国运之战。
所谓危机,危中有机,利用这次机会彻底扭转,那么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还会诞生中国这个超级大国。
对美国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对中国也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伟大的时刻,才能,也才会诞生伟大的国家!
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大时代,必然有大英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浪淘沙始见金。
这个信号,才是真正的重点和要害所在。
都走到这个份上,国家的清晰表态也有了,还有什么争议吗?
此情此景的时刻当下,对于所有软弱派,投降派,还有汉奸本质的群体来说,注定是最为难受和难以接受。
如果跪下就能赢,那么中国能有这么硬气的一天吗?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讨论:基于本轮关税博弈的现实来看,怎么看接下来的影响,变化,还有走向?
当然,对于美国国内经济,金融市场,以及美元计价的风险资产的韧性和耐力,也没有必要搞精神胜利,进而小觑和盲目自大。
这一轮的关税风暴只要持续,那么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要理性看待。
以下从最受影响和基本无影响两方面展开的简要分析:
当前受关税影响最大的产业有两类:
一类是高度依赖美国消费市场且产品替代性高的产业,一类是美国对我国针对性打压的产业。
第一类产业有:
1.服装及纺织业
2024年中国对美纺织服装出口额达509.6亿美元,但行业利润率仅2.3%-5.2%,加征高额关税后,零售价上涨30%-40%,订单将大量流向孟加拉国、越南等低关税国家。
2.家具与玩具产业
中国家具产业对美出口依赖度超10%,新增关税完全抵消其价格优势,预计订单锐减甚至归零。
广东、浙江等外贸大省玩具加工厂的订单量将一夜蒸发,部分生产线或完全停工。
3.钢铁与铝材产业
关税将导致出口成本大幅上升,美国本土企业竞争力恢复,中国企业则需通过优化供应链或开发替代材料应对。
4.消费电子产品产业
特别是低利润率的中低端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代工制造业,中国对美电子产品出口额超1500亿美元(占对美出口的25%),但高关税使价格优势消失,叠加美国本土品牌(如苹果)转移生产,可能导致订单断崖式下跌。
5.塑料制品及包装材料产业
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口大量塑料制品及包装材料,同时从美国进口超1800万吨丙烷等塑料生产原料,双边征收高额关税后成本攀升,将导致外卖包装、日用品等出口利润压缩,订单彻底流失至东南亚。
第二类产业有:
1.新能源产业
如光伏组件、锂电池等。
美国针对中国新能源领域加征125%关税,叠加此前“双反”调查,导致光伏组件、锂电池等在美国市场失去竞争力。
产业短期将受到较大冲击,虽企业可以通过东南亚设厂规避,但长期不确定性较高。
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25%关税,并要求使用超10%美国技术的企业支付25%许可费,直接封锁比亚迪等品牌的出口路径。
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也因供应链成本上升面临出口停滞。
3.跨境电商产业
美国取消“小额豁免”政策,跨境电商需缴纳30%或每件25-50美元关税,成本优势丧失。
那些具有不可替代性、技术优势或已通过供应链调整(如转口墨西哥)的行业将不受本次互征关税的影响,比如稀土、无人机等。
还有内需驱动型、资源自给型和政策主导型等以内循环为主的产业基本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1.稀土及关键矿产资源
中国对稀土等战略性资源实施出口管制,这类产品因技术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即使关税提高,美国仍需依赖中国供应。
例如,钨产品虽受关税影响,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使其出口难以被完全替代。
2.高附加值消费电子产品
中国企业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技术优势显著,例如大疆无人机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即使面临高关税,仍可通过品牌溢价和技术壁垒维持出口。
此外,通过布局东南亚、墨西哥等生产基地,可规避部分关税限制。
3.医疗仪器及器械(部分领域)
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医疗设备依赖度较高,但出口美国的医疗仪器因技术门槛较低且成本优势明显,仍可通过调整供应链(如欧洲组装)保持竞争力。
4.内循环产业
主要以内循环为主的产业基本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例如医疗健康、教育服务、基建与能源、国防产业、煤炭与新能源等等。
最后,对2025年中国国的对美出口额进行以下三个维度的预测讨论:
- 悲观情景认为,若关税全面生效且无豁免,我国2025年对美出口额将降低30%~50%;
- 中性情景认为,今年我国对美出口额通过转口贸易和技术升级部分抵消关税影响后,下降15%~20%;
- 乐观情景认为,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商品需求仍有黏性,后继通过政策谈判可达成关税豁免或贸易协议,我国对美出口额今年仍将稳定维持在5000亿美元以上。
当然,从国家的角度,影响分析和利益评估肯定更为精细和到位,权衡了方方面面的利弊得失以后,才做出的表态和决策。
所以,从逻辑来看,这对于接下来国内更多的向内扶持和刺激政策的释放,提供了直接的驱动力。
冲击会有,影响会有,但是国家的托底和保障,也一定会有。
既然国家有信心撑过去,熬过去,那么,就等着看美国那边能撑多久了。
就和那句话一样:
原来你们有钢铁洪流,我们有钢铁般的毅力 现在真要发生点什么我们也有钢铁洪流了,最好你们也有钢铁般的毅力。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耐力比拼进入关键“吃劲”阶段,该怎么看?怎么办?
很明显,这一轮关税博弈已经到了吃劲的关键阶段,对于中国国内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必然需要面对短期的经济转型和博弈适应的阵痛。
由于中国是出口贸易大国,美国的盟友都是高富帅,所以一旦贸易战开打,对于中国的出口是致命性的打击。
短期会造成国内出口下降,人民的收入水平下降。肯定会冲击和影响到国内经济体感。
这没有什么好避讳的,国家也必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但是从长期来看,反而会促进中国转向以内需为主,转型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贸易出口产业,比如芯片半导体等。
回到普通人的视野来看,当下对投资,投机,炒作还抱有幻想的人,不妨学学巴菲特,持有现金观战才是上策。
按照当下的形势来看,这大概率会是一场持久战,大家就耐心的看戏吧。
穿越周期,迎接不确定性的冲击和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适应,然后保障生存。
中国的崛起,这个坎,是绕不开的。
是陪着自己的祖国一起,见证中国经历考验和坎坷,成为新的“超级大国”?
还是被恐惧和悲观支配,只为了眼前的利益和舒坦日子而软骨头。
对于真正的中国人来说,这其实根本算不上一个选择题。
毕竟“前辈从未低头,后辈怎敢折腰”?
以上,就是对中国最新官方针对美国对等关税的最新表态,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