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支书赵明德拄着拐杖,看着远处训练场上整齐的军队方阵,眯着眼转向身边西装革履的高大男子,"当年你也是这样渴望穿上军装的吧?老林家能出你这样的人才,真是福气啊!"
林司令微微侧身,眼神深邃而复杂,嘴角浮现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01
1980年夏,太阳像一团火球悬挂在天空,炙烤着东风村的每一寸土地。田野里,庄稼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仿佛随时会被烈日烤焦。
林家简陋的砖瓦房里,林峰正在帮母亲王氏洗菜。他今年十八岁,身高一米七八,体格健壮,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小伙。他刚刚高中毕业,成绩优异,但限于家庭条件,无法继续深造。

"峰儿,你爹今天去镇上体检了吗?"王氏一边择菜一边问道。
"去了,妈。爹说今天镇上来了部队的人,在筛选今年的兵员。"林峰把洗好的菜放在竹篮里,"我听说今年村里有两个名额,我一定要争取一个!"
王氏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欣慰地笑了。她知道,儿子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在他的房间里,贴满了军人的照片,床头还放着一本磨得发旧的《军人守则》。
"好,妈相信你!"王氏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条件这么好,一定能行!"
晚饭时分,林峰的父亲林老师回来了。林老师是村小学的语文教师,为人正直,在村里颇有威望。
"爹,今天体检怎么样?"林峰迫不及待地问道。
林老师放下碗筷,欣慰地说:"今年部队要求高,但你各项指标都很优秀。连部队的政治教导员都说了,像你这样的苗子,部队欢迎!"
林峰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真的吗?那我是不是有很大希望?"
林老师点点头:"按理说是的。不过,今年赵支书的孙子赵建国也报名了。"
听到这个名字,林峰皱了皱眉头。赵建国是村支书赵明德的孙子,比林峰大一岁,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帮着干农活。两人从小就不对付,经常因为各种小事发生冲突。
"赵建国?他能行吗?他不是体育一直很差吗?"林峰有些不屑地说。
"话不能这么说,"林老师严肃地纠正儿子,"无论如何,公平竞争才是硬道理。你只管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去管别人。"
林峰点点头,但心里还是有些不安。赵建国的爷爷是村支书,在村里有很大话语权,谁知道会不会暗中使什么手段?
第二天一早,林峰就去了村委会。村委会的院子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大家都在讨论今年的征兵名额。
"听说今年有两个名额呢!"
"是啊,都是好苗子,不知道会选谁。"
"我看林老师家那小子机会大,人壮实,还读过高中。"
"可别忘了,赵支书孙子也报名了,这谁说得准啊?"
林峰站在人群边缘,听着大家议论纷纷,心里更加紧张了。
就在这时,村支书赵明德从办公室走了出来。赵明德今年五十多岁,精神矍铄,在村里已经当了十多年的支书。他身后跟着孙子赵建国,一个身材瘦小但眼神精明的年轻人。

"各位乡亲们,"赵明德清了清嗓子,"今年我们村有幸分到两个征兵名额。经过镇上的初步筛选,有四位青年通过了体检,分别是林峰、赵建国、王铁柱和李小明。"
听到自己的名字,林峰心跳加速。他环顾四周,看到王铁柱和李小明也在人群中,两人都是村里的壮小伙,条件也不错。
"下周,部队会派人来村里进行最后的政治审查和面试,决定最终的人选。希望大家都能做好准备。"赵明德说完,目光在人群中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林峰身上,微微点了点头。
林峰不知道该如何解读这个眼神,但他决心全力以赴。接下来的几天,他加强了体能训练,每天早起跑步,做俯卧撑,还向父亲请教了不少政治知识和时事政策。
然而,就在部队要来村里进行最后选拔的前一天晚上,林峰的父亲林老师被紧急叫到了村委会。
当林老师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林峰发现父亲的脸色异常难看,眼睛里布满血丝,似乎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爹,怎么了?"林峰关切地问道。
林老师长叹一口气,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良久,他才开口:"峰儿,明天的选拔,你就不要去了。"
林峰如遭雷击:"为什么?爹,发生什么事了?"
林老师痛苦地摇摇头:"赵支书找我谈了很久。他说,你和赵建国不可能同时入选,因为部队有规定,一个村最好不要同时选两个关系很近的人。而村里的另一个名额,已经内定给了王铁柱,因为他爹是退伍军人。"

"这不公平!"林峰握紧拳头,"凭什么自动把我排除?我的条件明明比赵建国好!"
"我也是这么说的,"林老师疲惫地说,"但赵支书说,如果你坚持参选,可能村里两个名额都保不住。而且,他还提到了你姐姐明年的工作分配问题..."
林峰的姐姐林雪今年大学毕业,正等着工作分配。在那个年代,大学生就业完全依靠国家分配,而村里的推荐信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他威胁你?"林峰愤怒地站起来。
"不仅如此,"林老师苦涩地说,"他还提到了我在学校的教职。峰儿,现在不比从前,一旦得罪了村里的领导,我们全家都会受牵连。"
林峰站在那里,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快要凝固了。他不敢相信,自己朝思暮想的军营梦,就这样被无情地扼杀了。
"难道就这样认输吗?"林峰不甘心地问。
林老师叹了口气:"短期内,我们可能真的无能为力。但是,峰儿,天无绝人之路。参军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还有其他机会..."
林峰没有再说话,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星空。那一刻,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会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谁也阻挡不了我追求理想的决心!
第二天,村委会公布了最终的征兵名单:赵建国和王铁柱。当赵建国穿着新衣服,意气风发地在村里走来走去时,林峰躲在家里,不愿见任何人。
一周后,赵建国和王铁柱正式踏上了前往军营的路。村里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赵明德作为村支书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称赞两位年轻人是村里的骄傲。
站在人群最后的林峰,眼睛红红的,既是因为愤怒,也是因为不甘。当赵建国经过他身边时,还特意挑衅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满是胜利者的傲慢。
那一刻,林峰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坚定的种子:我一定要比他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02
失去参军机会的林峰一度陷入低迷。他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与外人交流。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无能为力。
一天,林老师放学回来,带来了一张报纸。他兴奋地对儿子说:"峰儿,你看这个!军事院校今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高中毕业生,不需要地方推荐,完全凭考试成绩录取!"
林峰接过报纸,仔细阅读了招生简章。这是一所位于北方的军事院校,专门培养军事指挥和技术人才。考试内容包括文化课和体能测试,对政治审查要求也很严格。

"这不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机会吗?"林峰眼睛一亮,重新燃起了希望。
林老师点点头:"是啊,这是绕过村里直接参军的好机会。不过,竞争肯定很激烈,你要做好充分准备。"
从那天起,林峰开始了刻苦的准备工作。白天帮父母干农活,晚上挑灯夜读,复习高中知识;每天早晚坚持锻炼身体,提高体能。为了不让村里人知道,尤其是赵家人,他甚至选择在凌晨四点起床,到村外的山坡上跑步训练。
三个月后,在父亲的帮助下,林峰秘密前往省城参加了军校招生考试。考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济济一堂,竞争异常激烈。文化课考试结束后紧接着体能测试,包括引体向上、一千米跑、立定跳远等项目。
回到村里后,林峰继续平静地生活,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计划。他甚至开始在村里的小卖部帮忙,表面上看,似乎已经接受了现实,准备在村里谋生。
两个月后,当林峰在小卖部整理货物时,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信封上印着军校的标志,林峰的手微微颤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
"恭喜您被我校录取..."
看到这几个字,林峰几乎喜极而泣。他立刻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当天晚上,林家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庆祝晚餐,全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爹,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让你们骄傲!"林峰激动地说。
然而,林老师的表情却有些担忧:"峰儿,我们很为你高兴,但有一个问题...村里人怎么办?尤其是赵支书那边,如果他知道了,可能会找麻烦。"
林峰早有准备:"我已经想好了,我们就说我去省城亲戚家帮忙,暂时不回村里。等过段时间,再慢慢透露真相。"
就这样,林峰在父母的掩护下,秘密踏上了前往军校的路。当他站在军校大门前,看着庄严的校徽,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这一次,没有人能阻挡他追求梦想的步伐!
军校的生活严格而充实。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点熄灯,中间是紧张的学习和训练。林峰很快适应了这种节奏,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刻苦精神,成为了班级的佼佼者。

在军校的四年时间里,林峰几乎没有回过村里。他专注于学习军事理论和实践技能,参加各种军事演习和比赛,多次获得优秀学员称号。每次假期,他都会给父母写信,详细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但从不提回村的事情。
与此同时,在东风村,赵建国的军旅生涯并不如意。由于文化程度低,他被分配到了后勤部门,主要负责伙食管理。虽然也是军人,但与他曾经幻想的英勇战士形象相去甚远。
四年后,林峰从军校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了一个边防连队任排长。当他穿上崭新的军装,戴上闪亮的肩章,站在毕业典礼的队伍中时,他想起了四年前那个被无情剥夺梦想的夏天,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
命运的齿轮,开始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转动。
03
边防连队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条件艰苦,气候恶劣。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夏天四十多度的酷暑,加上常年的风沙,使得这里成为军队中最锻炼人的地方。
初到连队,林峰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适应环境。许多新兵因为受不了这里的艰苦条件而申请调离,但林峰却视困难为磨练自己的机会。他主动要求住在条件最差的营房,和战士们一起参加最艰苦的训练任务。
"排长,您为什么要跟我们一起住啊?军官宿舍条件好多了。"一天晚上,一名年轻战士好奇地问道。
林峰正在整理自己的行装,闻言笑道:"我来这里不是享福的,是来锻炼的。只有和你们住在一起,我才能真正了解你们的需求和想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官。"
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很快赢得了战士们的尊重和信任。在林峰的带领下,他所在的排在连队各项评比中屡创佳绩,多次被评为"标兵排"。
两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边境冲突考验了林峰的指挥能力。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林峰带领排里的战士执行边境巡逻任务。在一处隐蔽的山谷,他们发现了一群武装分子正试图偷渡边境。
"所有人注意,发现可疑目标,准备战斗!"林峰通过对讲机下达命令,同时示意战士们隐蔽。

情况危急,对方人数约二十人,武器精良,而林峰这边只有十二名战士。如果硬拼,可能会造成重大伤亡。
"小李,你带三个人继续监视敌情;小王,你带两个人迅速返回连队报告情况,请求支援;其余人跟我来,我们绕到敌人后方,制造混乱!"林峰冷静地分析情况,迅速做出决策。
在林峰的指挥下,小分队成功地包抄到了武装分子的后方。利用地形优势和夜色掩护,他们首先切断了对方的退路,然后投掷了烟雾弹,制造混乱。
"砰!砰!砰!"枪声在山谷中回荡,双方展开了激烈交火。
就在情况最危急的时刻,林峰发现一名武装分子正准备向自己的战友开枪。千钧一发之际,他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用身体挡住了战友,自己的右臂被子弹擦伤。
"排长!您没事吧?"战友惊慌地问道。
"没事,小伤而已。"林峰忍着疼痛,继续指挥战斗。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连队增援部队终于赶到,成功将武装分子全部制服。这次行动中,林峰机智勇敢的表现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赞扬,他被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并晋升为连长。
这只是林峰军旅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务,每一次晋升都是对他能力和贡献的认可。
作为指挥官,林峰既严格要求部下,又真诚关心他们的生活。他经常说:"军队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既是战友,也是亲人。"在他的带领下,部队不仅战斗力强,而且内部团结和谐,多次被评为"模范单位"。
与此同时,林峰也没有放松个人学习。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英语和计算机,还考取了军事科学研究生学位。这些知识为他后来的工作提供了巨大帮助。
三十岁那年,林峰被调到军区机关任职,开始接触更高层次的军事工作。在这里,他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战略化。他提出的多项改革建议得到了上级的采纳,为部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十岁时,林峰已经是军区的高级军官,负责重要的军事规划和训练工作。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军队的重要会议和文件中,成为军队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就在这一年,林峰接到了一个家乡来的电话。是母亲王氏打来的,声音中带着些许哽咽。下一刻林峰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
"峰儿,你爹走了..."
父亲一直是他最尊敬的人,也是他一生的精神支柱。想到这么多年来自己忙于工作,很少回家陪伴父母,林峰心中充满了深深的自责。
"妈,我立刻请假回来..."林峰哽咽着说。
回到久别的家乡,林峰发现村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甚至还有不少二层小楼。而父亲,这个把他带到世界上的男人,此刻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葬礼上,村里的老人们纷纷前来吊唁。他们都记得林老师是一个多么正直善良的人,也都知道他的儿子如今已经是军队里的高级军官。
"林老师在世的时候,最自豪的就是你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林峰说,"他总是说,他儿子靠自己的本事在军队里闯出了一片天地,比谁都强!"
听到这些话,林峰的眼泪夺眶而出。他想起父亲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活一世,无非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葬礼过后,林峰在村里住了几天,陪伴母亲,处理父亲的后事。这期间,他听说了赵建国的近况。
赵建国在部队服役期满后回到了村里,靠着爷爷赵明德的关系,在乡政府谋了一个小职位。他生活还算稳定,但与林峰的显赫军旅生涯相比,无疑是天壤之别。
更让人唏嘘的是,当年逼迫林峰放弃参军名额的赵明德,如今已经退休多年,但仍在村里保持着一定影响力。据说,他经常在村里炫耀自己的"关系网",声称认识很多"大人物"。
了解到这些情况,林峰只是淡淡一笑,并未放在心上。他已经走得太远,早已超越了当年那些困扰他的小人物和小事情。
离开村子前,林峰特意去看望了几位父亲的老同事和好友,感谢他们这些年对父母的照顾。他还捐了一笔钱给村小学,设立了一个以父亲名字命名的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回到部队后,林峰更加专注于工作。父亲的离世让他更加珍惜时间,也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决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参与了多项重要军事演习和国防建设项目,为提升军队战斗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十岁那年,林峰被任命为军区副司令员,成为军队高层领导之一。当他穿着将军服,佩戴着闪亮的金星站在阅兵台上时,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从当年那个被剥夺参军机会的农村少年,到如今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这条路,他走得何其艰难,又何其辉煌!
这一切,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换来的,没有任何人的施舍和恩惠。
04
2020年,五月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军区大院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林峰办公室的电话响起,是警卫员小张打来的。
"林司令,门口有两位来自河南的访客,说是您的亲戚,姓赵。"小张汇报道。
"姓赵?"林峰皱了皱眉头,一瞬间想起了四十年前的那个夏天,那个夺走他梦想的名字。
"他们自称一位是赵明德,说是您的二叔;另一位是赵建国,说是您的堂弟。他们没有预约,但坚持要见您。"小张补充道。
林峰沉默了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四十年了,那段往事已经尘封在记忆深处,他早已不再为此耿耿于怀。但当这两个名字再次出现时,心中还是泛起一丝波澜。
"让他们稍等,我十分钟后见他们。"林峰最终决定面对这段过去。
挂掉电话后,林峰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蓝天,回想起了母亲去世前对他说的话:"峰儿,人这一辈子,难免有恩怨。但无论如何,要记住自己是谁,不要被仇恨蒙蔽了初心。"
母亲离世已有五年,这五年里,林峰很少回村里,与村里人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他不知道赵明德和赵建国为何突然找上门来,但作为一名军人,他已经学会了坦然面对一切挑战。
十分钟后,林峰整理好情绪,让警卫员带两位访客进来。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两个人影走了进来。走在前面的是一位满头白发、腰背已经有些佝偻的老人,正是赵明德;跟在后面的是一个四十出头、身材微胖的中年人,赵建国。

"呦,峰儿!"赵明德一进门就热情地打招呼,仿佛多年的老友重逢,"看看你,现在可真是出息了!司令员啊,咱们村里头一份的荣耀!"
林峰面无表情地站在办公桌后,礼貌而疏离地说:"赵支书,好久不见。请坐吧。"
赵明德似乎没有察觉到林峰的冷淡,自顾自地坐下,还不停地打量着办公室的陈设:"真气派啊!比我们县长的办公室还气派!"
赵建国则显得拘谨多了,坐在椅子的边缘,不时擦拭额头的汗珠,眼神飘忽不定,不敢与林峰对视。
"二叔,您突然造访,有什么事吗?"林峰开门见山地问道。
赵明德脸上堆满笑容:"峰儿啊,这么多年不见,二叔是特意来看看你的。听说你当上了将军,全村人都为你骄傲啊!"
林峰淡淡一笑:"谢谢关心。不过我想,您大老远从河南来到这里,应该不只是为了看望我这么简单吧?"
赵明德有些尴尬,但很快又堆起笑脸:"峰儿啊,你看你,这么多年没见,怎么这么见外了?不过,既然你问起来,二叔确实有件小事想请你帮忙。"
"什么事?"林峰神色不变,语气平静。
赵明德清了清嗓子,指了指身旁的赵建国:"你看,建国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了,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成绩还不错。咱们当兵的嘛,就是要讲究为国家输送人才。我寻思着,你在军队里当官这么大,能不能给安排个好岗位?现在当兵也挺好的,待遇高,还有前途。"
林峰看了一眼赵建国,后者低着头,似乎对父亲的直接请求感到有些不安。
"赵支书,"林峰语气依然平静,但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您可能对现在的征兵制度不太了解。如今军队选人已经完全公开透明,全凭考试成绩和体检结果,不存在什么内部安排。"
赵明德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又圆滑地说道:"这个我知道,我知道。但是,有时候内部推荐也是很重要的嘛。就像当年你参军那次,要不是..."
他突然停住了,似乎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林峰缓缓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的文件柜前,拿出一个文件夹,放在桌上。
"赵支书,您刚才提到'当年',正好我也想跟您聊聊'当年'的事情。"林峰打开文件夹,取出一份泛黄的调查报告,"这是我十年前委托人回村调查的结果。关于1980年那次征兵,您作为村支书是如何操作的,这里面记录得很清楚。"
赵明德脸色突变,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峰儿,那都是四十年前的老事了,何必..."
"确实是老事了,"林峰打断他的话,"如果不是您今天提起,我本不想再翻旧账。赵支书,您当年以我姐姐的工作分配和我父亲的教职为要挟,逼我父亲放弃我的参军名额,把机会让给您的孙子。这件事,您还记得吗?"
赵建国听到这里,震惊地看向自己的爷爷:"爷爷,这是真的吗?"
赵明德脸色煞白,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林峰继续道:"当年我高中毕业,各项体检指标都是全村最优秀的,连部队的政治教导员都说我是好苗子。但就因为您的一己私利,我失去了那次机会。您知道吗?那一年我整整哭了三个晚上。"
办公室里安静得可怕,只有赵明德粗重的呼吸声。
"不过,我要感谢您。"林峰语气突然变得平和,"正是因为您的刁难,我才选择了另一条路——考军校。如果当年顺利参军,我可能就像赵建国一样,最多也就是个普通士兵,退伍回乡。您的阻挠,反而让我走上了军官之路。"
赵明德如释重负,连忙点头附和:"是啊,是啊,这不是挺好的嘛!所以说,峰儿,这都是缘分啊!"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忘记当年的不公。"林峰看着赵明德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赵支书,我可以原谅您当年对我的伤害,但我不能践踏军队的规则。您孙子的儿子如果想参军,必须通过正常渠道,参加体检、政审,通过层层筛选。我不会,也不能为他开后门。"
赵明德脸上的笑容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尴尬和失望。
"不过,"林峰话锋一转,"如果他确实有志于军旅生涯,我可以告诉他现在军队的招录政策和注意事项,让他做好准备。当然,能否入选,还是要看他自己的实力。"

赵建国此时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林司令,对不起,我不知道当年的事情。谢谢您的建议,我会告诉我儿子,让他凭自己的本事争取机会。"
林峰点点头,对赵建国的态度表示认可。
赵明德坐在那里,尴尬不已。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准备的"攀关系"计划会以这种方式收场。当年那个被他随意掌控命运的农村少年,如今已经成为他高不可攀的大人物。
"时间不早了,我还有会议要参加。"林峰看了看手表,示意谈话该结束了。
赵明德和赵建国起身告辞。当他们走到门口时,林峰突然说道:"对了,赵支书,我听说村里的小学条件还不太好。作为一名军人,我一直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这里有一份捐资计划,准备为村小学建一栋新教学楼,以我父亲的名义。希望您回去后能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赵明德愣住了,没想到林峰在被自己如此刁难后,还会关心村里的发展。
"这个...我一定办好!"赵明德连忙保证道。
送走了两位不速之客,林峰回到窗前,望着蓝天白云,心中百感交集。四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他曾经以为自己的梦想被无情摧毁;四十年后的今天,他已经站在了事业的巅峰,实现了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如今反过来寻求他的帮助,这是多么讽刺而又符合人生哲理的一幕啊!
林峰并不恨赵明德,也不恨赵建国。在他看来,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不公,但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永远是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如果当年没有那次挫折,也许他不会有后来的成就;如果没有那份不甘心,也许他不会有后来的坚持和拼搏。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总有一种力量叫做自强不息;没有永远的压迫,但总有一种精神叫做永不放弃。
林峰拿起桌上的军帽,整理了一下制服,大步走出办公室。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肩章上,金星闪闪发光,如同他的人生一样璀璨夺目。
那个曾经被剥夺梦想的少年,如今已经成为军队的脊梁;那个曾经默默流泪的孩子,如今已经成为国家的栋梁。这就是生活最大的奖赏,也是命运最公平的回馈。
05
一个月后,东风村村委会。
赵明德拄着拐杖,站在村小学的操场上,看着工人们开始为新教学楼打地基。林峰捐资一百万元建设的新教学楼,将以"林老师纪念教学楼"命名,让这位默默奉献一生的乡村教师得到了最好的纪念。
"赵爷爷,您说林司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个年轻的村干部站在赵明德身边,好奇地问道。
赵明德沉默了很久,才缓缓说道:"因为他记得自己是谁,记得自己从哪里来。"
"那您当年为什么要..."年轻人欲言又止。
赵明德苦笑了一下:"人老了,就会明白,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有多高。当年我眼里只有自己的小家,而他心里装的是大家。这就是差距啊!"
远处,几个小学生正在操场上玩耍,笑声清脆悦耳。阳光温暖地洒在这片土地上,也照进了人们的心里。
在北京的军区大院内,林峰正在审阅一份新的军事训练计划。办公桌上,摆着一张全家福:年迈的母亲、妻子、儿子和女儿,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那是他一生的骄傲,也是他奋斗的动力。从那个被剥夺梦想的夏天,到如今功成名就的时刻,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命运从不亏待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时间终将证明每一分付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