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当前海军最大的敌人不是反舰导弹,而是生锈!现如今,各国军舰的壳层维护可谓是繁杂至极,不仅有定期涂装,还有阴极保护。
按照相关机构的计算,一艘军舰的壳层年维护成本,占到了造价的1-2%。假如一艘军舰造价100亿的话,那壳层维护费就高达1-2亿了。
话说军舰的漆面维护费用为啥这么贵?假如对军舰的生锈不管不顾,又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为何我们不研究更好的不生锈材料来制造军舰呢?

生锈对军舰有多大影响?
严格来讲,军舰生锈以后,对海军战斗力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首先,军舰生锈会削弱舰船的结构强度。当军舰出现严重腐蚀以后,钢铁强度会骤降至普通钢铁的1/3。
可能敌军随便打一炮,就会洞穿整艘军舰。再严重一点的,甚至会将军舰拦腰折断。在这种情况下,军舰的航行能力和作战能力就聊胜于无了。

其次,生锈还会导致军舰内部的管道堵塞,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门窗失灵、机械部件运转不畅等故障。久而久之,军舰的密封性格操作性就大打折扣了。
如果中途还有水分渗入的话,情况则会更糟。这时不仅军舰外壳被废,内部的电子设备也会废掉。如此一来,军舰也就成为一艘废舰了。
第三,军舰生锈的话,还会增加其整体维护成本。毕竟锈的越多,维护就频繁,来来去去几个钱全花在修军舰上了,这还怎么打仗?

更何况,相比于其他军舰而言,生锈军舰的故障更为复杂。可能随便一个螺丝钉,就把里面的线路缠死了。所以说,针对资金开支这块,生锈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军舰生锈修一次要花多少钱?接下来咱们就举几个典型的例子,看看这些开销究竟有多大?
就拿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来说,光是其年度防锈预算,就高达280万美元。再加上干坞除锈涂装的话,资金直接奔到450-600万美元去了。什么叫吞金兽?这就叫吞金兽。

还有俄罗斯也是,俄罗斯的22350型护卫舰,因为寒区腐蚀加剧的缘故,其维护成本要比同级军舰高出30%左右。每个月大概要消耗12万美元,才能给军舰除一次锈。
这还没算电伴热+涂层保温等操作,如果算上这些的话,军舰维护费将更高。
我国的055八大金刚,虽然维护费用比较节省,但每年的整体支出也高达1500万元人民币。

可见,在军舰维护开销这方面,压力最大的还是防腐这块。但凡军舰生锈了,接下来要花的钱就难以估量了。
最后,军舰生锈还有一个坏处,那就是影响形象。这一点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如果军舰锈迹斑斑,看起来就跟二战老船似的,那还有啥震慑力?
别人一看就对其嗤之以鼻,并以为你是菜鸡。在这种情况下,己方士气不就被削弱了?所以说,军舰能不锈就不锈,唯有整天光彩夺目,才能破敌于千里之外。

我国针对军舰防锈的三种措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军舰的防护措施主要有三种:
首先,将055、052D等军舰用特种钢来打造,并刷上纳米改性环氧底漆,这样就能给军舰提供第一层初级防护。
其次,我国还会在军舰上安装ICCP(外加电流)系统,对军舰进行电化学保护。通过牺牲阳极,可以让军舰8年之内不受腐蚀。

此外,我国还会在军舰上设置腐蚀监控网络。比如给全舰布置128个腐蚀传感器,每15分钟更新一次监测结果。通过数据和算法,来预测军舰的腐蚀趋势。
在此期间,再配备磁记忆检测无人机,给军舰多加一道防腐锁。当这一层层防护都匹配到位的时候,军舰基本上就安然无恙了。
在后期,我国可能还会开展海洋微生物膜抑制的研究,让军舰的防蚀性更上一层楼。唯有做到滴水不漏,才能真正在海洋中傲游四方。

不锈钢军舰太贵了
这时候很多军迷朋友可能会问了,既然军舰生锈的危害这么大,为啥不使用不锈钢造军舰呢?这样不就能一劳永逸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何谓不锈钢?
所谓的不锈钢,就是在钢材中添加一些铬、镍等合金元素,让它们在钢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氧化膜。

当保护膜形成后,就能阻止金属与外界环境发生进一步化学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就能达到防锈效果了。
既然如此,为啥造军舰不用不锈钢呢?首先,成本高昂是个巨大的问题。
众所周知,不锈钢的价格大多比一般钢铁要贵。如果是普通船用钢的话,也就4000-6000元/吨。即便是军舰上的合金钢,也才8000-1.2万元/吨。

但如果是双相不锈钢的话,价格就飙升到3-5万元/吨了。像某些超级双相不锈钢,价格甚至能达到5-8万元/吨。
按照相关人士的计算,如果用不锈钢造军舰的话,成本将是普通钢的3-8倍。这么贵的价格,那得掏空多少烟民的钱?
像瑞典的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就采用了碳纤维+不锈钢复合结构。

根据瑞典方面透露的资料来看,其船体制造成本,大约为传统钢制军舰的4-5倍。可见,不锈钢军舰绝对是个巨大的资金消耗池。
当然了,瑞典人本身就有钱,所以爱咋造咋造。就算打造一艘黄金军舰,也没人说闲话。
总的来说,军舰一旦采用不锈钢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舰艇产出的数量减少。平时能造5艘军舰的钱,现在只能造1艘,这样一来,海军战斗力不就大打折扣了?

咱们如今要开启海洋时代,护航一带一路,军舰数量不够哪行?所以造船这方面,能用碳钢就用碳钢,先把数量顶上去再说。
太过脆皮、难以加工
其次,力学性能不足,也是不锈钢军舰的一个弊端。
前面也提到过,不锈钢为了提升耐腐蚀性,会添加镍、铬等元素。而这些元素,恰恰会牺牲钢材的部分强度。

像人们熟知的304不锈钢,强度就只有Q235碳钢的70-90%。假如用这样的钢材造军舰,韧性不就大幅缩水了?一个脆皮军舰,接下来还怎么打?
第三,加工难度大,也是不锈钢军舰的一个短板。
按照业内人员的说法,碳钢的热导率为50 W/(m·K),而不锈钢的热导率只有15 W/(m·K)。

由于热导率比较低,因此不锈钢在焊接时极其容易变形。往往焊着焊着,这根钢材就弯了,这样的军舰造出来还有啥战斗力?
为了避免钢材变形,只能严格控制夹具和工艺。而这样的操作,恰恰会拖慢施工的整体进度。
根据部分工程师的透露,在焊接不锈钢时,综合工时大约为碳钢的1.5-2倍。工程进度都拖成这样了,军舰下水速度可想而知。

要知道,如今军舰的建造模式可谓是日新月异,就跟下饺子似的。你一个劲的拖慢工期,海军实力不就被别人给追上去了?
抗腐蚀能力有限
最后也是最为鸡肋的一点,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其实是有限的。
某些船员就曾表示,在海水中,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远不如预期。尤其是在含氯离子的环境当中,不锈钢最易被腐蚀。

从腐蚀原理来看,不锈钢船只一般会经历以下几种状态:
首先是点蚀。在这个过程中,海水中的氯离子会不断破坏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导致船只出现局部点状腐蚀。
当不锈钢点蚀引发以后,局部腐蚀速率立马就能增长到1-5mm/年了,主打的就是一个“腐蚀缠身”。

其次就是缝隙腐蚀。在此期间,许多不锈钢构件,会在螺栓连接处、焊接接头处、沉积物下方等缝隙,形成一个个腐蚀电池。
当氧气浓度差异越来越大以后,一股股电化学反应就油然而生了。如果船只外壳因应力开裂的话,腐蚀甚至还会加速,直到整艘船都彻底锈掉。
第三就是微生物腐蚀。船只在下水的时候,海水中的那些细菌,比如硫酸盐还原菌等,会长期附着在不锈钢的表面。而其代谢出来的产物,就会加剧船只的局部腐蚀。

长此以往,这艘“不锈钢船”就慢慢变成“锈钢船”了。
不锈钢军舰并非没有
当然了,尽管不锈钢不适合造军舰,但某些军舰仍然选择不锈钢。原因也不复杂,因为某些军舰需要时刻保持隐身状态,伺机而动。
比如躲在某海岛的阴暗角落,平时藏匿着,就跟渔船一样,战时突然出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对于这样的军舰,就得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将军舰进行消磁处理。如此一来,才能让军舰躲避磁性信号、达到一个隐身的标准。
此外,有些军舰需要长期待在高盐环境,比如濒海战斗舰这种。
这时候就需要特意将军舰打造成“抗盐舰”,增强其耐腐蚀性。在这种情况下,军舰就能在高盐环境腾挪扭转、百战不殆了。

像如今法国和德国的部分小型巡逻艇,就使用了双相不锈钢。还有俄罗斯的阿尔法级潜艇,也采用了不锈钢潜艇耐压壳。
虽然这些军舰并不是主力舰,但至少也补齐了海战中缺乏“刺客”的短板。
总之,不锈钢也好,碳钢也罢。这些材料的研发和升级,都是为了让海军军舰的实力更进一步。倘若有一天真正出现不锈钢航母的时候,估计全世界海军都得抖三抖了。
观察者网【美媒:军舰生锈成为比中俄更可怕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