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各位友友们!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话题
老规矩先点赞再看文!祝大家发大财!
01

02
有一段描述监狱细节的,讲述了武松在孟州牢城营躲过杀威棒后,与囚徒的对话。三四个军人引着武松先送入单身房,众囚徒纷纷问道:“你莫不是有认识的书信给管营?”武松回答:“并不曾有。”众囚徒说:“若没有,这顿棒不是好意,晚间必然来害你。”武松问:“他怎么来害我?”众囚徒回答:“他到晚上会给你两斗干黄仓米饭,和一些臭鱼,让你吃了,然后趁你饱腹带你去土牢,用绳索把你捆翻,用一床干草铺盖卷起,堵住你的七窍,倒挂墙壁边,不到半个时辰,你的性命就没了。这叫做盆吊。”武松又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众人说:“还有一样,也是把你捆起来,再压上一个装满黄沙的布袋,不到一个时辰,你就死了。这叫做土布袋压杀。”武松再问:“还有什么法子害我?”众人说:“这两样比较可怕,其他的也不打紧。”盆吊和土布袋压杀都是让犯人窒息而死,这种死法不会留下外伤,狱吏可以推说犯人暴病身亡,而不承担责任。犯人的性命掌握在狱吏手中,因此犯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巴结狱中的兄弟。联想到宋江在江州的牢城营初见节级戴宗时,戴宗对宋江说:“你说不该死,我要结果你也不难,就像打死一只苍蝇一样。”这句话并非虚言。
03

04
三拳打死镇关西的三拳随着鲁达的怒气和郑屠夫的嘴硬(挨了一拳居然还说打的好)出手逐渐不留情(第三拳直接打太阳穴)作者手上没几条人命写不出来这么真实的场面。
05

06
水浒传里有好几次描写人心做醒酒汤的方法,连火候,怎么把心脏做出脆脆的口感都写清楚了!你说施耐庵是怎么知道的?
07

08
水浒可以成为经典,就是深刻描写了在秩序败坏时,人性可以多么恶。
09

10
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教育机构非要把水浒传作为中小学生必读书目,原著我看过几遍,里充满了血腥暴力的描写,杀人剜心,鸡鸣狗盗,杀人越货,男盗女娼,一样不少,虽然儿童版删减了很多,但仍改变不了其性质,难道就是为了宣扬底层革命?
11

12
1. 命案现场中的打斗和杀人描写极为真实。例如,潘金莲给武大郎下药并用被子捂住他的那一段,几乎就是按照法医的描述来写的。施耐庵“真的有生活经历啊,可怕的生活经历。”
13

14
2. 好汉“武松”起初被称为“怒虎神人”,一拳打死老虎。无论是知县还是周围的人,都称呼他为“壮士”。我当时纳闷,为什么不是“好汉”?要知道,《水浒》中的好汉们互相称呼都是“好汉”。往后读,才发现,自从武松杀人后,称呼就变成了“好汉”。你想想,上街时在闹市看到一群人互相介绍打招呼,这个张大哥是一条好汉,那位李考弟是条好汉。这就相当于一群人公开互相承认,我们都是法外狂徒,都是“好汉”。而且,《水浒》中对好汉的称呼很怪异,完全违背了我们平时介绍人或描述事物的习惯。文雅的用词是“位”,如“一位先生”、“一位美女”,或知县对打死老虎的武松称呼的“这(位)壮士”。再通俗点,就是“一个人”。而《水浒》的措辞是“端的一(条)好汉……”,“条”?我们平时用“条”一般是指鱼、狗等。施耐庵用“条”来形容“好汉”,这种情感很复杂,既理解这种血腥的生活方式,又难以接受这种兽性的人格。不是长时间被这种类型的生活所包围,很难有如此复杂、真实的描写。
15

16
3. 黄文炳因陷害宋江而被梁山好汉抓住。李逵“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与众头领做醒酒汤。“水浒”中吃人的场景不止一次出现,但黄文炳被吃是最独特、最可怕的。宋江险些被做成醒酒汤,张青孙二娘是用酒麻翻客人然后杀掉大卸八块的李鬼,是被李逵杀掉后烤肉。唯独黄文炳,是活着眼睁睁看着别人拿刀片自己的肉,烤自己的肉,吃自己的肉……无片时……说明李逵片肉地快,烤得快,吃得快……一直把黄文炳吃得没肉了。他当着众人,一边割一个鲜血直流的活人做烤肉,一边开心地喝酒,最后杀人后做美食(醒酒汤)。汉尼拔见了李逵,都得跪着叫大哥。
17

18
有个说法,武松砍死潘金莲之前把她的衣服扯开,是可以判定为互殴的,结合他当时都头的身份。。。。只能说水浒细节精彩的无与伦比
19

20
我不喜欢水浒传的原因之一是,把书中女性当路边的石头子,想扔哪里扔哪里。
对于本期话题,大家有什么想聊的吗?
朋友们评论区一起来聊聊吧
大家别忘了点赞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