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清明不一般”,啥时候上坟扫墓最好?早了解早做准备
春分一过,距离下一个节气清明就越来越近了,届时,自然界将逐渐进入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时段。

清明不仅是节气,还是我国古代社会“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扫墓祭祖,寄托哀思和缅怀先人。
如今,清明是我国春节后的第一个法定节假日,根据2025年的放假安排来看,今年的清明节假期是4月4日至4月6日,放假三天,不调休!大家可以提前安排一下,或回老家上坟祭祖,或踏青游玩。

今年清明节不一般,从交节时间上来看,今年清明节是在公历4月4日,农历三月初七,是“三月清明”。老话说“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意味着今年春天的气温可能较常年偏低,植物萌发生长的时间向后延迟了。

另外,今年还是“双春年”、“闰六月”。因此,在网上也流传了“闰月清明不上坟”“双春闰月,莫乱上坟”等一些说法。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并不同,有的地方说,清明上坟“前三后四”“前三后七”。有的地方说从春分日开始到谷雨后八日之前都可以上坟扫墓。还有的地方说,清明节前一天不能上坟,因为是寒食节要禁火吃冷食与清明节上坟烧纸钱习俗相冲突。也有人说,清明节当天上坟最好,因为,只有这天才叫清明节,能干的事最多,获得的庇佑也最多。

所以,你看,每个地方的习俗并不一样,你不能说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只要流行于当地的,照做就不会违背风俗习惯。其实,大家也可以不必理会这些说法,给自己的祖先上坟,接受自己祖先的庇佑,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不用看别人的。
从历史上来看,清明上坟扫墓这个习俗是由来已久的,早在我国上古时代就已经有对祖先崇拜的行为了。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会庇佑子孙后代。并且,在民间也有说法,说是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累世福报”的,他走的时候不能都带走,会有一些和他的牌位以及土里埋的东西有关。
因此,每逢清明,人们都会到祖先坟前祭拜,表达敬意和思念之情的同时获得福报。

古代的时候,人们清明扫墓的仪式是非常庄重而肃穆的。不过,如今简化了不少,没有那么繁琐的仪式了,有的地方的人们只是到坟前祭拜或在路口烧纸钱。
但是,在古代,人们会带上鲜花、水果、糕点等祭品,来到先人墓前,除草培土,擦拭墓碑,然后摆上祭品,点燃香烛,焚烧纸钱,最后叩首行礼,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

那么,“啥时候上坟扫墓最好?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对清明的解释是:“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意思是说,这个时候气温回升,雨水增多,草木萌发。
我们这个时候去上坟扫墓,清洁坟周围的环境、修整坟墓,就是把一冬天落下来枯枝败叶扫掉,露出新发出来的嫩芽,古人把这个叫作“生机”。
草木新生与祭奠逝者形成鲜明对照,暗合古人“生死循环”的哲学思想,以及将自然生机与人文哀思融为一体,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古人认为,此时扫墓既顺应自然规律,又能借天地“清明”之气表达对先人的敬意。

另外,每年的清明节假期都是从清明节当天开始,不会提前。就拿今年来说,今年的清明节不调休,从4月4日开始一直到4月6日,放假3天。我们可以领着孩子回老家给祖先上坟扫墓,不仅是践行孝道,还给晚辈做了榜样,是对家族成员凝聚血缘认同,强化了人不能“忘本”和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的伦理观念。
因此,清明当天上坟最好!

那么,为何要在路口烧纸钱呢?
现在有些城市里可能不让在十字路口烧纸钱了,但有些地方还是可以烧的。尤其是每当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和九九重阳节到来时,烧纸钱的人更多。

有人可能有疑问了,为什么人们要选在路口烧纸钱呢?
其实,这种习俗习惯不是现在才有的,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有这样的民间习俗和信仰了。他们认为路口是阳间与阴间的交界处,尤其三岔路、十字路口等“多向通道”,被视为灵魂游走的枢纽。在这些地方焚烧纸钱,便于亡魂接收祭品,避免“迷路”。
像民间流传的顺口溜:“十字路口四方连,东南西北路亨通。各种亡人此地过,领取纸钱也轻松。做人不可得罪人,四方路人都要敬。东南西北都敬到,没有凶灾过平生。”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另外,在道教《度人经》中有“五方开路”的说法,他们认为路口能连通东、南、西、北、中五方神灵,焚烧纸钱时可借神力护送祭品至阴间。
而在佛教的盂兰盆节也有向饿鬼施食的习俗,其中,路口被视为“无遮大会”(不分对象布施)的场所。烧纸钱融合了这种“广施众生”的理念,既祭奠祖先,也安抚游魂。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路口通常都是远离房屋和草木的,在这样的地方烧纸钱可以减少发生火灾的风险。简单来说,这些地方烧纸钱比较安全。
今年的4月4号就是清明节了,放假3天,我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别忘了回老家上坟扫墓祭祖。那么,您那边,按当地习俗上坟扫墓是在哪一天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