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思路探究
——以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 1a—1c为例
王雅芳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法等分析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 1a—1c的听说课为例,从内容、路径、评价等三个方面探讨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思路,即主题引领,设计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听说结合,整合语言技能,外显学科核心素养;多元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核心素养导向是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主线,也是课程标准文本的主旋律(教育部 202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华认为:“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重点。”(转引自龚莎,2021)为了实现素养落地目标,《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了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语言能力发展,文化意识培育,思维品质提升及学习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教育部 2022)。
同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指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其核心素养的目的(教育部 2022)。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进行整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而以英语听说教学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活动是围绕主题意义探究开展的,突出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语用功能。
听说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而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视角探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相关研究有限,因此调查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探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思路,从而促进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为研究者提供相关研究实施现状数据和材料。
一、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搜集相关文献,对初中英语听说课堂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践行情况等方面展开调查。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获得资料,从而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本研究的有关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文献资料均来自中国知网和福建省厦门市图书馆。
2.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对定量描述内容的常见研究方法之一。本研究在分析搜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相关文献后确定探讨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3. 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法即随堂听课,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调查方法,可以直接了解实际教学情境,详细记录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为了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与实际听说课的结合度,研究者选择七年级的6位英语教师进行听说教学课堂观察。
(二)结果分析
1. 文献研究的结果分析
从2018年至2023年5月,中国知网上英语学习活动观相关文章的发表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2018年共发表16篇期刊论文,2019年增加了90篇,2020年增加了164篇,2021年增加了261篇(周伟 2021),2022年5月增加了59篇,到2023年5月又增加了271篇。福建省厦门市图书馆的相关文献入库数量也是从2018年以来不断增长。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学习活动观逐渐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
2. 内容分析的结果分析
阅读英语学习活动观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者着眼阅读、写作教学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结合研究,对于听说、复习、口语等课型的研究较少。很显然,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在中小学英语各类型课堂教学的实践势在必行。
3. 课堂观察的结果分析
大多数听说教学缺乏过程性活动,活动过程呈习题化和流程化;教师大多以听力习题和跟读录音替代真正的听力训练与口语输出,出现了只听不说、多听少说或者听说分家的现象(李涛涛、田建荣 2021;李涛涛、卢英 2021)。对于听力语篇意识的渗透及听力策略的培养大部分采用陈述性讲授,缺乏实质性的听力策略指导,导致学生不能从听力材料中获取足够的语言与语言资源支撑,影响了口语表达(冀小婷、戴俊华 2018)。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一)教学活动设计碎片化、形式化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缺乏主题意义,活动设计呈现碎片化、形式化,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识不足。主题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有三大主题: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且每个主题下都有若干相应的子主题,而教师在听说教学中将主题割裂开,按照原来的24个话题进行碎片化教学(王艳 2021);听力与口语的活动情境设置不够真实,脱离真实语境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无法培养其思维品质,会滞缓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二)教学活动割裂语言技能的整合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割裂语言技能的整合,混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现路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是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重要方式。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在听说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大多是学习文本的学习理解类活动和提升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应用实践类活动,缺乏促进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迁移创新类活动。同时,教师在活动设计中不自觉地割裂了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未将其技能进行整合设计教学活动(黄江媚 2021)。
(三)教学活动缺乏多元化评价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缺乏多元化评价,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一体化,要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虽然将英语学习活动观应用于听说教学中,但是忽视了评价的主体也可以是学生;大部分教师在问答、对答案等活动中给予学生评价,忽视了同伴互评与学生自评,不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其学习能力,也会滞缓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基于上述研究情况,以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为基点,探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六要素包括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它们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必然要整合课程六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实现。下面,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 1a—1c的听说课为例,探究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一)内容层面:主题引领,设计多层次的教学活动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教师要依托语篇、探究主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进行听说课堂教学,则需设计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此设计过程要注意活动设计的逻辑性(见图1)。同时,教师在设计听说教学活动时要有衔接意识,恰当运用思维导图等引导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为其口语表达搭建“脚手架”,促进知识向素养转化(杜锐 2019)。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1a—1c是一个发生在家里孩子询问家长物品位置的简单对话语篇,其主题是“人与自我”,谈及日常生活的劳动实践的子主题。本堂课通过听、说等语言技能活动的操练,使学生学会使用目标语询问日常生活物品的摆放位置:“—Where are / is the ...? —They’re / It’s in / on /under...”;能够正确运用方位介词in/on/under 描述物品的准确摆放位置;能够端正劳动态度,提升劳动意识,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整理房间。基于此,教师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将主题设定为“如何成为一名收纳师”,贯穿整堂听说课,并围绕主题设计了一系列认识物品、描述物品摆放合理与否等学习活动。
1. 基于语篇,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
(1)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听说课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主题意义设计从听力输入到口语输出的各类活动,帮助学生进行主题意义的探究与表达。基于此,教师应在听说教学中创设主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已有图式及经验,使其感知必要的语言知识(张献臣 2021)。
在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的听说课堂伊始,教师先通过观看视频、提问等引入主题——如何成为一名收纳师。接着,教师提供几张个别学生的可收纳、整理的房间照片,让学生识别
房间照片的物品,鼓励其观察、获取和梳理房间的物品信息,分享所看到的信息。
导入的视频《收纳师的工作》与本堂课“人与自我”主题下的生活中劳动实践的话题相符,因此,导入的房间图片既与主题相呼应,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利于激发其学习英语的欲望,奠定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
(2)获取听力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图式。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需要讲授新词汇,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听说教学应遵循“先听后说”原则,践行“听力先行”理念。在讲授新词汇前,教师设置了第一次听力活动:Listen and tick,使学生在听力活动中获取和感知收纳、整理物品使用的新词汇;提供图片,让学生认识物品新词汇:bookcase、table、sofa等;设置Catch the bubbles的词汇操练活动,复习、巩固新词汇,并加入一些学过的物品词汇,唤醒学生的已有图式,为后面的口语表达作好语言铺垫。处理新词汇后,教师设置了第二次听力活动:Listen and circle,让学生感知方位介词:in / on / under,并使用盲盒游戏操练句式目标语:It’s / They’re in / on /under ...。第三次听力活动设置了Listen and fill,梳理和整合询问物品位置的句式目标语:Where is /are the ...?
在本环节,教师设置了三次听力活动,引导学生在听中感知、获取和整合有关询问物品位置的句式目标语,有意识地锻炼其语言能力,培养其学习能力。
2. 深入语篇,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
在听力活动结束后,教师先设置了询问物品位置的Pair work,巩固学生的语言新知,进一步促进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然后,教师设置了Look and say活动,让学生独自观察并使用陈述句表述物品摆放的位置是否合理,为后续的“成为收纳师”的迁移活动奠定语言表述的基础。接着,教师设置了Look and fill活动,操练方位介词in / on / under在语境、语篇中的使用,让学生学会观察、获取和概括图片信息等“看”的语言技能。最后,教师设置了Lucky boxes的盲盒活动,巩固句式目标语的应用,帮助学生内化和运用新的知识结构。
通过深入挖掘听力语篇设计听后任务,能够激活学生的概括性和发散性思维,为大任务的输出作好思维品质与学习策略的双重准备,在听说整合之际,提升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3. 超越语篇,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
教师围绕“收纳师”的主题,超越语篇,设置了“作为收纳师,如何收纳、整理房间”的大任务。学生按照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总结不整洁房间的特点,以及物品摆放是否合理,给予一定的理由陈述和更改建议,并将讨论结果形成报告,与全班同学分享(见图 2)。同时,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而学生根据课堂量表进行点评。教师在Summary时要进行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多参与日常家务收纳、整理劳动,端正劳动态度,学会劳动,热爱生活。

此环节的听后大任务输出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新的知识结构,调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此外,围绕本堂课的主题进行劳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了其思维品质的发展,进一步为核心素养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二)路径层面:听说结合,整合语言技能,外显学科核心素养
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应将听说结合,高度整合语言技能。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出:在听说课中,应以听说技能为主,读写看技能为辅,不能割裂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设计听说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理解力和表达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语言技能的活动操作路径(见图3),确保语言学习行为有效发生,并围绕主题意义理解和表达,促进学生思维由低阶向高阶转变,外显学科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的听说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以此语言技能活动操作路径为原则,设置了视频、图片导入,引入主题,并围绕主题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词汇和句式目标语,设置了catch the bubbles、listen and circle、listen and fill、look and say、look and fill、lucky boxes等语言技能综合活动进行巩固应用,帮助学生锻炼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内化新的知识结构,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设置“收纳整理房间”的大任务,并进行劳动教育,对本堂课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升华,帮助学生培育文化意识,发展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学科能力的外显。

(三)评价层面:多元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不同的功能,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追问及科学测评等方式进行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此外,学生是评价主体,教师应设置生生互评环节,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在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听说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提问、追问及语言肯定之外,教师还设置了小组PK奖励机制,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此外,在大任务环节,教师还设置了课堂报告量化表,让学生对小组报告进行评价打分,并给予一定的语言描述理由。生生互评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评价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要更好地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就要摒弃虚假、热闹的课堂互动外在形式,转向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高、知识建构、思维提升,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未来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和解决。教师只有不断尝试设计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拥有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引用文献
杜锐. 2019.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 [J]. 教学研究,(42):119-124.
龚莎. 2021. 学习活动观视角下英语听说整合教学设计 [J]. 学科教育与教学,(11):51-57.
黄江媚. 2021.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D].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冀小婷,戴俊华. 2018. “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及其实践 [J]. 教学与管理,(7):64-66.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涛涛,卢英. 2021.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教学设计的基点与路径 [J]. 基础教育课程,(6):54-60.
李涛涛,田建荣. 2021. 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的困境与超越 [J]. 课程·教材·教法,(5):92-102.
王艳. 2021.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以Problems and Advice为例 [J]. 英语教师,(22):113-116.
张献臣. 2021.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 [J]. 中小学外语教学,(2):1-7.
周伟. 2021. 英语学习活动观:研究热点、展望与建议 [J]. 基础外语教育,(12):3-9.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3年第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