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GDP总量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而财政收入则代表着该地区政府的财力。GDP总量决定了财政收入的上限,而财政收入反过来又会影响GDP的增长。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时可以适当的降低税收,以促进经济的恢复,当经济发展较快时可以适当的提高税收,以防经济过热。所以财政收入和GDP增长是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经济指标。

安徽是我国财政收入大省,2024年财政收入总额4121.1亿,名列全国第10,增长2%,表现可圈可点。那么2025年1到2月,安徽各市财政收入状况表现如何呢?
一、总量上:合肥稳居第一,蚌埠反超阜阳。
- 省会合肥是安徽省唯一一个经济规模突破万亿的地市,其财政收入自然也稳居第一。2025年1-2月合肥财政收入总额228.6亿,是安徽省唯一一个突破百亿的地市,雄踞榜首。
- 2024年芜湖市经济规模首次迈上5000亿台阶,名列安徽第二。2025年1-2月芜湖财政收入总额83.7亿,仅次于合肥,同样名列省内第二。
- 2024年滁州市经济规模顺利突破4000亿关口,名列安徽第三。2025年1-2月芜湖财政收入总额61.2亿,依然名列省内第三。
- 2025年1-2月蚌埠市财政收入总额41.2亿,以0.2亿微弱的优势反超阜阳。无独有偶,亳州市2025年1-2月财政收入37.2亿,大幅超越宣城,排名晋升至第9。
- 黄山市2025年1-2月财政收入总额15.6亿,是全省唯一一个尚未突破20亿的地市,排名全省最后。
二、增速上:黄山大涨宣城暴跌,8个地市增速突破3%。
- 2025年1-2月黄山市财政收入增速5.41%,是安徽省已公布12个地市中唯一一个增速突破5%的地市,领涨全省。
- 芜湖表现也很出众,同比大涨4.1%,仅次于黄山。另外滁州、六安、蚌埠、亳州、淮南、铜陵,6个地市增速也纷纷突破3%,表现可圈可点。
- 宣城表现最差,同比大跌7.81%,是安徽省已公布12个地市中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地市。其次是阜阳和淮北两市表现也不如人意,增速双双低于1%,分别为0.49%和0.87%。
- 省会合肥表现差强人意,同比增长2.47%。
综上所述,安徽省各地市1-2月财政收入整体表现尚可,已公布的12个地市中有11个实现正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