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春秋时期有两位铸剑大师,干将和莫邪,他们为了铸就神剑之魂,最后舍弃生命跳进铸剑炉之中,而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虽然有很大的神话色彩,但是却体现了中国人为国家武器舍身忘死的精神。
新中国的军工精神依旧如此。
2022年,歼10C被巴基斯塔空军采购,替换了他们一直的主力——美国F16战机,这些外号“猛龙”的中国战机,走出了国门,来到了伊朗高原之上,他们在试飞半年后对歼10C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而我们和巴基斯塔一直以来的老铁关系,也随着战斗机的交付更上一层楼。
可是巴基斯坦作为买家,给出好评的同时,也有一些缺点反馈,那么歼10C的实力到底如何,又有哪些不足呢?
巴基斯坦飞行员的评价——歼10C的威力十足
很多人对飞机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战斗力排序和飞行速度上,诚然这对于飞机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一架飞机要想在天上自由翱翔,进退自如,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所以飞机要有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定位系统才能进退自如。
巴基斯坦飞行员对歼-10C雷达系统非常认可,他们认为歼10C的探测能力远远超过F-16 Block 52,而我们的雷达系统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是面状排布,让飞机处于全面覆盖的空间之中,说白了就是无死角,比如后面过来一架飞机,飞行员看不到,飞机就会报警提醒。
所以,歼-10C所具备的信息化作战能力,才是该机型的杀手锏,他可以与战机、预警机和地面指挥系统构成一个庞大的作战系统,无论飞多远,都能提前预知来犯之敌,仅仅这一点就远超JF-17和F-16 Block 52。

巴基斯塔的飞行员对歼10C的火力也非常满意,我们为他们配备了霹雳-15E(PL-15E)这款超视距空对空导弹,PL-15E配备了主动雷达制导,射程150公里,能在对方雷达发现之前发起攻击。
PL-15E可拦截敌方战斗机,包括F-16、苏-30MKI、阵风,由于PL-15E射程远,敌方战机不敢轻易接近,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正是巴基斯塔作为防御需要的功能。

如果真的遇到近身作战,歼-10C的机动性能远超F-16 Block 52,由于歼10鸭翼+6进气道设计,因而具备机动性和动力保持系统,在中低空作战中非常具有优势,配备PL-10近距离导弹和瞄准系统,F-16如果近身,不一定能讨到好处。
歼10C是单发动机,巴基斯坦飞行员认为,相比苏-30MKI的双发战机,维护成本很低、出勤率高,故障率大大降低,歼-10C作为更成熟的三代半战机,虽然没有F-16 Block 52那样畅销全球的数据,但是价格上反倒是更加优惠,可谓是物美价廉。
歼-10C单价在4000万至6000万美元之间,F-16 Block 每架约7000万美元,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中肯的建议——歼10C的缺点和不足
凡事都有两面性,即便是歼-10C,也有它的不足,巴基斯塔作为装备这一武器的国家,有权力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这种批评也是我们改进战机的重要反馈。
基本上上面所说的优点,同时就是缺点,歼-10C采用单发动机设计,航程和滞空能力比不过双发动机,苏-30MKI、阵风都是这种。

巴基斯坦飞行员指出,如果长时间空中巡逻追击目标,歼-10C需要依赖空中加油或多批次轮换。
他们还特别提到歼-10C油箱小这一问题,所以还是老问题,续航能力不突出,尤其是对于巴基斯坦空军而言,印度空军的远程导弹会抓住歼10C的续航问题,予以空中追击。
另外,歼-10C的火力上也有不足,主要是缺少对地攻击能力,PL-15E是空对空打击,不具备对地攻击力,而且其外挂点和载弹量较少,限制了执行高强度持续作战的能力,因此歼-10C需要依赖其他战机分担任务。

当然,巴基斯坦可以另外购买我们专门的对地、对海导弹,比如鹰击-91、KD-88对地导弹,以及鹰击-83K、鹰击-12对海导弹。
其实歼10C对于巴基斯塔而言,已经完全够用了,毕竟他们国土面积小,不用那么大的战机和巡航能力,而再加上我们两国之间全天候的战略关系,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所以歼-10C在巴基斯坦空军中更重要的价值是,它填补了巴基斯塔空军在F-16和JF-17之间的缺口,并对印度空军的形成重要威慑。
歼10——中国战机的自主创新之路
如果不知道歼10的研究过程,就不可能知道巴基斯塔飞行员对我们飞机的评价对错,也不可能知道我们在为什么能够有信心将歼10卖给盟友用于国防,哪个国家也不是傻子,即便跟我们关系铁到如巴基斯塔,也是要考虑飞机的实际作战能力的,否则为何不买美国苏联的飞机呢?
歼10的亮相早在世纪之初,我国曾在2006年向世界宣布,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歼10,已经建设装备部队,形成了作战能力,而从此,中国的战斗机研究和生产,正式走上了自主研发之路。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当年工业基础薄弱,只有几个小小的工厂,连生产汽车都不现实,更何况生产飞机,从前苏联处购得飞机,全部苏式空军武装,让我们空军起步,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苏联专家和援助撤走,让这些飞机成了不能维护的废铁,老旧不堪之后,我们的国家安全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威胁。

所以,没有自己的飞机设计、飞机生产线,怎么能够建设一个陆上大国的国防事业,又如何保障改革开放的长治久安,歼10的研究就是从这种环境中逐渐上马的。
其实不只是歼10,歼8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自主研制,但是那时候,我们没有飞机模型,只能通过仿制苏联飞机开始,这种方式被称作半自主创新,但是这个过程却我们军工生产线的摸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说到歼10,就不得不提到歼9,歼9是一架没有飞上天的飞机,更是歼10研究的基础,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宋文骢曾经说,歼9工程干了10年,最后没能上天,但是没有歼9,就没有后来的歼7Ⅲ和歼10飞机。

歼9是单发动机,其战术技术指标都远远超过了歼8,需要一台超大马力的发动机,两侧进气,三角翼,有水平尾翼,最重要的是,配备良好的雷达火控系统和火力,可以进行导弹拦截,在复杂的气象环境下全天作战。
可是歼9搞了5个方案,最后都没有过审,原因是技术要求太高,我们的生产能力不能实现,就是在这个难以进展的时刻,研究组有人提出了无尾飞机机翼+前翼的布局方式,这一方向最终成就了歼10。
上面所说的布局,就是歼10的最终形态——鸭式布局,当时苏联和美国等先进国家都采用的传统水平尾翼的正常布局,这种鸭式布局,在国际上还是空白地带。
这一模型最终在北大和四川实验的风洞中实验成功,并证明其有巨大的爬升能力。

可是十年之后,歼9还是没能成功,最终这些努力都在歼10身上实现了。
在总设计师宋文骢的攻坚之下,歼10设计方案最终获得了所有专家组的验证,但是能不能搞出来,大家都心理打鼓,这个时候,我们的空军采购部门,打算引进幻影2000,免除研究上的巨大阻力。
可是宋文骢坚持搞下去,他坚信歼9的失败是实验数据不足和时间不充裕,一架全创新的飞机,无论是哪个国家都要研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更何况是我们基础薄弱的中国,而在已经研究了十年的基础上再研究,应该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宋文骢的心里话。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买飞机花钱的问题,更是中国空军是否受制于人的事情,苏联撤走专家的事情让他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于是又花了2两年,做风洞试验3900余次,并在此期间,完成了新飞机的内部结构设计、飞机控制系统、航空电力系统和发动机系统的考证,发动机上涡喷15最终入选,最终我们看到的歼10外形是——腹部有6个进气孔,鸭式布局。
很快,2003年我们的歼10第一次试飞就大获成功,2006年已经批量生产全军装备,这就是第一代歼10。
从初代歼10到巅峰歼10C
歼-10战斗机可以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初代歼-10、改进型歼-10B、现代化歼-10C。

歼-10的研发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我们急需战斗机抗衡周边国家,美制F-16和苏制米格-29,正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歼-10的最初设计,受以色列“幼狮”战斗机启发,同时也借鉴了西方战机的成熟经验,但这次不同于单纯的仿制,歼-10上有大量自主设计,例如采用了大三角翼与鸭式布局,提高了机动性,最终打造出一款能够独立作战的第三代战斗机。
而今天这款战机已经卖到了巴基斯坦,要知道,能够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要有设计、飞行、维护、战斗这一套完整的实验和数据做支撑的,而我们的歼10,作为曾经最重要的中国飞机转型之作,前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研究,无数的研究人员和技术生产者为之付出一生的心血,这才有了今天的对外军售的成绩。
虽然早期歼-10在发动机、航电系统等方面依赖进口,采用俄制AL-31FN发动机,机载雷达和武器系统相对落后,整体性能尚未完全摆脱对外依赖,但是到了歼-10B,我们就开始向完全自主化迈进。

先是换装国产雷达,之后进气道优化,设计了超音速进气道提高效率,降低雷达反射,结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也大大降低。
电子设备升级后,武器体系同时增强,PL-10、PL-12等国产先进导弹,就是在这时候开始配备。
而到了第三阶段,歼-10C,我们已经实现了完全国产化,以及战斗机标准,所以歼-10C是歼-10系列的巅峰之作,能力接近F-16V和“阵风”战机。
歼-10C核心航电、雷达、武器系统全部自主研发,配备国产太行WS-10B发动机,国产雷达(AESA),智能化火控系统直接对标美军F-35,支持精确制导武器,使其成为一款货真价实的“多用途战斗机”。
目前,歼-10C已成为出口市场上的主力机型,而在我国军队内部与歼-16、歼-20组成高低搭配的作战体系,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整体战斗力。
参考文献:
巴空军透露歼10细节,“推背感”远超F16,语音控制实现人机一体,中国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