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不要纠结男人爱不爱你,男人是没有爱情的,他们只喜欢这种女人
张小暖情感说

《女人的胜利》

【中】余华 著


余华说:


“日常生活貌似平淡和琐碎,其实丰富宽广和激动人心。只要将日常生活写出来了,也就写下了一切。”


《女人的胜利》这本书,以荒诞的叙事风格,将现实生活的光怪陆离,和人性的复杂多变,描写得有趣却不失哲理。


这本书虽然是余华三十年前创作的,可当下去看,书中的思想依然遥遥领先。


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极好的,而极好的文学作品,一定离不开对“人性和情感”这两个永恒话题的探究。


正如收录在这本书里的一部短篇《炎热的夏天》。


男主李其刚就是一位深谙且善于利用人性弱点的人。


他靠着这个“技能”,俘获了两位原本对他不感兴趣的女生的芳心。


李其刚自始至终,都不是在追求爱情,他不过是用小伎俩,在找一位好控制的伴侣。


所以,有时候,男人是没有爱情的,他们喜欢的就是那些可以被轻易拿捏的、听他们话并且崇拜他们的女生。

01

越是通过他人目光,确定自己价值,就越容易被人控制


李其刚同时追求温红和黎萍这对闺蜜。


但是,全都落空了。


黎萍在心里嘲笑他,竟想美事儿。


温红当面怼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然而,故事的走向,因为大明星“红花”的出现,发生了骤变。


李其刚在文化局工作,大明星红花要来市里举办演唱会,刚好由李其刚承办这件事。


他便心生一计,向温红和黎萍释放出了“红花喜欢他”的信号。


不是普通的喜欢,是疯狂的爱恋。


李其刚说,他戴的那条领带,是进口的,红花送的。


他还说,红花主动和他去酒店开房,两人共处一室,待了一整晚。


此时,温红和黎萍对李其刚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她们俩开始暗自较劲儿,都产生了想和李其刚在一起的想法。


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择偶复制效应”:


指个体在选择配偶时,会受到同性别他人选择行为的影响,倾向于选择那些已经被其他同性别个体选择的对象。


尤其是,当个体潜在伴侣被其他高价值个体(尤其是同性竞争者)选择时,会认为该伴侣更具吸引力。


红花是当红明星,无论是社会身份还是个人价值,都比普通人高。


李其刚以此自抬身价。


温红和黎萍见状,心想:大明星都喜欢的人,一定有过人之处,当初就不应该拒绝他。


于是,两人都想重新得到李其刚的青睐,开始一较高下。


两人以“谁知道关于李其刚和红花私密事儿越多”为标准,衡量李其刚更在意谁。


谁知道的越多,就说明李其刚告诉谁的越多,就说明李其刚越重视谁。


她们俩这互相较量的状态,正合李其刚之意。


温红和黎萍通过“以李其刚告诉谁更多他的私密事儿”为标准,来判断谁更重要。


这种行为,就是通过他人的目光,来确定自己价值的行为。


太愚蠢了。


萨特说:


他人即地狱。

意思是,要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目光,否则就会不自觉掉入他人评价的陷阱里。


就比如黎萍和温红,他们一旦通过李其刚更在意谁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最终,她们的价值体系就会被李其刚控制。


结果也一目了然,两人纷纷掉入到了李其刚的陷阱里。

02

被人拿捏,是因为你透露了太多信息,让人知道你渴望什么


故事刚开始,作者从女性择偶的心理角度出发,写了一段话。


大抵意思是,找男朋友可以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有好吃的、好穿的等等。


因此,在她们心里,男朋友等同于“赞助商”。


当温红和黎萍说到“赞助商”时,李其刚出现在了她们俩纳凉的街道上。


于是,她俩开始窃窃私语,把李其刚追求她俩的过程,当成笑话一样,互相调侃。


李其刚约她俩时,都会说文化局来了某某艺术家,要办场舞会,邀请她们来参加。


可当她们到了文化局门口,才知道,这不过是李其刚的“骗术”。


他只是想单独接触女性,压个马路,聊聊天,以最低成本,交个女朋友。


这显然和她俩要找的“赞助商”男友,相差很远。


最终俩人都果断拒绝了李其刚。


不仅如此,她们还当面调侃李其刚没啥前途,说他虽然在文化局工作,可却空有个好听的名声,没啥油水,发展也一般。


她们拒绝了李其刚,可当李其刚说红花要来市里办演唱会时,她们却又缠着李其刚给她们买票,张口就是最贵的座儿。


温红和黎萍在李其刚面前将她们的虚荣心和有所图,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才给了李其刚后来拿捏她们的机会。


罗翔说:


被人拿捏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你透露了太多的信息,让人知道你渴望什么。让人摸到了你的软肋。


温红和黎萍的这些举止,让李其刚更加确定,只有让她俩看到他身上拥有“有所图”的价值,她们才会上钩。


于是,才有了后面,“红花”爱恋他的事情。


孔子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如果你想要自由的活在这世上,就要学会把心事藏起来,不要逢人就外露,这样不仅显得肤浅,还会增加被人拿捏的风险,最终变成你向前进的枷锁。

03

摆脱被控制的途径,就是明确自己要什么,并放弃靠他人来满足自己


温红跑去黎萍家,和她八卦李其刚与红花的花边新闻。


这时,温红还不知道黎萍先她一步和李其刚好了。


而黎萍也没打算告诉温红。


两人将李其刚的花边新闻,你一句我一句的和盘托出,都生怕自己没有对方的信息量大。


毕竟在他们心里,谁知道的花边新闻越多,就说明谁在李其刚心里更重要。


当温红说的消息更劲爆时,黎萍按耐不住了。


开始显摆李其刚送给她的进口口红,说这款口红涂在嘴巴上就是好看。


没过几分钟,李其刚就跑来黎萍家接她出去约会。


此时,温红才知道他俩好了。


温红心里暗暗不爽了一下。


更让温红不爽的是,三人走在大马路上,李其刚突然问温红:你有电影票吗?


温红说没有。


结果,黎萍转身略带得意地说:温红,有空来家里玩儿。


然后,李其刚和黎萍两人手挽手向电影院走去,空留温红一人在大街上。


黎萍得意的以为自己找到了赞助商,却不知,自己掉进了一个化了妆的诡计里。


而温红有幸逃过一劫。


李其刚的计谋之所以能得逞,除了他了解人性外,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温红和黎萍没有一个坚定的自我。


她们从来没有建立过自己的择偶观,她们的择偶观,是跟着大环境走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所以她们热衷找赞助商。


当一个人没有坚定的自我时,是不会知道自己心里到底想要什么,所以才会跟着普世的价值观走。


最后,黎萍上了李其刚的当却浑然不知,还给温红显摆她找到了赞助商,想来也挺可悲的。


这种“找赞助商”的普世婚恋观,让女性在婚恋中,很容易进入到希望对方满足自己需要的怪圈中。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造成这种“怪圈现象”的本质原因是:


很多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教育、被暗示、被洗脑,认为自己是个弱者,是个依赖者,是个等着别人满足自己的人。

这导致的后果是:很多女性认为自己的索取和要求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这也禁锢住了女性自我的力量。


且不说黎萍还能不能拥有自我,单看她的未来就细思极恐,和李其刚这种一开始就算计的男人生活,结局大概率是悲剧。


毕竟,男人谈恋爱时,躲躲藏藏露出来的小坏,结婚以后肯定变成大坏;谈恋爱时,花头百出像宝一样端出来的优点,结婚以后肯定缩水。


写在最后


稻盛和夫说:


读书和赚钱都是一个人一生最好的修行,前者使人不惑,后者使人不屈,两者结合才算真正的不困于世,不流于俗。

如果你不读书不行路,那么你的价值观只能来自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最终,你也只能被普世的价值观牵着鼻子过完一生,永远不知道“自我”是什么。


如果你不赚钱,生活的希望就会被截去一半,连那个共白头的人,你也没有底气去按照自己的心愿选择。


所以,与其在生活里去找赞助商,然后过一种自己无法控制的生活,倒不如成就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人生的赞助商。


毕竟,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自己撑把伞。

——END——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