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最近流行“能旺自己的口头禅”,年轻人把“气死”改成“气发财”
创意民工

最近上网发现,网络朋友们的口头禅发生了质变。

“笑死”的浓度断崖式降低,“笑发财了、笑暴富了、笑上岸了”成为新宠。

跟摸鱼搭子吐槽要被新追的剧里降智的主角气死,她劝我把“气死”改成“气升职加薪了”

按照传统说法,这叫避谶,避免说了不吉利的话后坏事真发生了。

恰好年轻人喜欢把“笑死、气死”“活人微死”挂嘴边,一刷到要“避谶”,深感这就是为自己量身推荐的转运帖。

有事没事研究玄学,图的就是一个心理安慰和定海神针的作用。好不容易碰上指导意见,紧急纠正自己的言语体系。

把对自己不利的话全部收回,换上阳光口头禅,成为了一种自己旺自己的新晋方式。

丧气口头禅纷纷有了吉祥版,大家开始有意识地少说“死”这种负面字眼,替换成想实现的东西。

“烦死”升级成“烦上人生巅峰了”,“撑死”转换为“撑出offer了”

就像史铁生说的,一个拿死说来说去的人,并不是真的想死,而是还在渴望爱。

大家渴望的不一定是爱,但总有什么东西是自己渴望的。

自由、健康、钱财、不劳而获、提前退休......用这些换下“死”,听起来就很有奔头,有种阳气十足的气势。

@好事花生

根据一批网友们的亲身实践反馈,这项口头禅更改计划的体验感还不错,值得推广和尝试。

被产品经理气昏头的程序员李黎,在心里默念“气得我能当场卧推120kg”,注意力从与他人扯皮落回到了自己身上;

准备春招面试的susu刚想给朋友发“紧张吐了”,重新在聊天框里输入了“紧张到了浑身脂肪在燃烧的程度”,突然觉得这轮高压面也没那么吓人了。

想发泄的情绪依旧能痛快发泄,但从纯负面的输出转为了带着积极心理暗示的疏通。

有网友说自己这样说话之后,获得了灵机一动的爽感和淡淡的幽默气质。

“咒自己升天,只会伤害到自己。祝自己变好,既是积口德,也是在给自己鼓劲。”

还有网友苦口婆心地劝,“停止说自己是吸渣体质,要说自己是吸金体质,觉得自己倒霉的人会一直倒霉”。

毕竟拼多多都说了你是最幸运的人,干嘛不信。

换一种说法也没什么成本,毕竟当代人的学习能力如此之强。

再叠加高频出现的使用场景,只需要三个工作日就能把“开会困得想死”,变成“开会困得我产生了一种极致的灵魂溢出感”

而收益却可能比想象中高。

在不少“避谶”视频中,博主会阐述用语习惯对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些过于负面的词汇或者表述表面上能解压、排解情绪,但用得多了之后可能产生反作用,让人不自觉地弱化自己、贬低自己,待在受害者的位置上不动弹,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橘糖碎碎念

如果说“避谶”是被动防御,那“坏话好说”就属于主动出击了。

遵循“你的语言就是你的风水”的人,开始抛弃“我也太倒霉了”“就逮着我欺负”这种话。

如何在不说丧气话的同时,又不压抑自己,以一种旺自己的方式把情绪释放出来,是门学问。

@Q态屁屁鸭 口头禅“啊?还有这种好事”

前段时间古风小生文学爆火,“快哉快哉”被想提振能量场的年轻人用成了口头禅。

甲方把第五版设计稿毙掉,来一句“快哉快哉,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被导师识破论文的AI加工痕迹,来一句“快哉快哉,和硅基友人就此别过日后再会”。

@早起打工人

最近正当红的“那很有生活了”,是句搁哪儿都快速起效的万金油。

懂得拼好饭自提更省钱,不是太穷了太抠了,而是那很有生活了。

打开运动博主视频准备跟练,结果躺在瑜伽垫上把手机玩到没电,那也是很有生活了。

任何难以克服的惰性和时间金钱精力不够宽裕的状态,都是“生活”本身。

“可千万别跟自己作对,骂自己又穷又懒没出息”,切换成“很有生活”视角后,网友说对待自己宽容、友好了很多。

还有网友的积极口头禅是“支持XX”,带薪上厕所要支持,吃饱喝足要支持,无缘无故犒劳自己要支持。

活明白的年轻人达成了共识,自己是自己最大的靠山,不支持自己的话,活着的性价比也太低了。

有时候是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导致很丧,更多时候是外界来搞自己心态。

网友琢磨出来一些应对招数,第一类是战略上的不在意,在语言上不给其眼神。

“那咋了”“害,多大点事”“问题不大”,这么说着说着心情就能放松一些、人也更从容松弛。

自从戒掉“完蛋、糟了、可咋整啊”这类口癖,面对临时下达的任务或者繁重的工作安排,@小栖 也能快速从情绪旋涡中走出来,先处理事情。

第二类则是采取一种异常兴奋的表述来对冲负面事情的坏影响。

排队仨小时没抢到限量版玩偶,感慨一句“好爽”

周末接到通知回公司加班,心里冷笑一声“又享福了哈哈”

语言上不进行硬刚,给自己创造一个假装不抵触的心理环境,能让自己舒服些。

当然,不是在说遇到的一些事情是该被合理化的、该承受的,而是先接受眼前不可逆的现实,不去反复咀嚼坏事情。

旺自己的思路再升级,就成了一种自己给自己安排的人生剧本。

大女主、大男主剧缺乏真实质感,不如把自个儿的人生际遇看做打怪升级之路,代入感可是100%。

遇上什么棘手事,内心里的口头禅变成“还得是我啊,轮到我上场了”

哪件事出了岔子,可以是“嗯?想用这种方式吸引我的注意”,也可以是“终于有人有事来招惹我了,我现在强得可怕”

第一批这么干的朋友们也提醒了,这些用语确实略显夸张、甚至有些中二油腻。重点不在于具体怎么说,主要是想传达爽剧主角这种思维。

有网友说之前习惯了用NPC来自嘲,尝试了主体感拉满的主角视角,觉得激发出了一些生命力。

“‘突然失去所有手段和力气’说多了,人真有点蔫蔫的,换成‘踢到我可算是踢到铁板了’,气血都涌了上来”。

@礼貌太太和emogirl

另外一种剧本是反派,危险又迷人、自信又勇敢的那种。

比主角多了些不守规矩的成分,但和主角一样能力强、信念坚定。

事情没有按照预期发展,“看来需要我给它上点强度了”

即使是把一件事搞砸了,也能告诉自己“呵,事情变得有趣起来”

这种高位者心态,不怕不确定性,反而会被困难激发出“有点东西”的兴奋感,和“休想得逞”的韧劲。

就演吧,俗话说得好,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演着演着说不定就真的发现自己变强大了(嘴角上扬)。

“你怎么叙述这个世界,你就经历怎样的人生。”

这种对口头禅和内心牢骚的有意识调整,看起来和精神胜利法有些像,其实本质完全不一样。

精神胜利法是自我欺骗、给自己洗脑一切还不错,没有实际行动,对自己的处境也就不会产生丝毫改善。

改变口癖则是调节心态、转换看待事物的视角,进而影响决策和行动。

就像把“我从来没做过”换成“我可以试试”,把“这也太难了”换成“这才配得上我的脑子”,大脑接收到的信号一定有区别,在完成任务时的心态和情绪也一定不一样。

现在网上有不少“高能量语录”“旺自己的说话方式”,金句很多,有些已经成了烂大街级别。

比如允许一些发生、凡是发生皆有利于我、人生容错率超乎想象、出现难题是因为老天知道我有解决它的能力。

有人会品出鸡汤味儿、咯噔文学的矫情感,觉得表演性质很重。

也的确有很多人在不断接收这样的语言的过程中,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逐渐内化成一种自我意识,察觉到自己正在变得积极。

前几年流行教你高情商与人沟通,这两年更流行关照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的声音。

或许也是因为大家逐渐发现,当面对外部世界的巨大不确定性时,能改变的、可控的其实只有自己,与自己对话的重要性就显现了出来。

丧气话是种对话方式,有时能纾解情绪,充当释压阀的作用。

积极口头禅也是种方式,有时能调动起人的积极一面,用更开放豁达的心态面对人和事情。

问题在于,很多人觉得自己丧气话说得太多,影响了能量和心境。

就像蔡澜在《十三邀》采访里说,“但是”说多了,就成了“但是人”。

不少想“戒掉消极口头禅”的网友都提到了自证预言,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意思是一个人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行事,这个期望最终就会部分地成为现实。

语言是有力量的,它暗含着一个人的期望。强化正面信念,大脑会寻找有利的信息,帮助人完成某件事情,形成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人对丧气话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如果自己都察觉到受到负面影响了,不妨有意识地调整一下。

人生就是一场纯主观的体验,活的就是一个心态。从对自己最苛刻的审判官变成自己的头号粉丝,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如果“我不行、我不配”成为了习惯,那“我当然可以、我当然值得”也可以成为新习惯。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