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小生活在水乡,但并没有划船的机会。生产队里有几只大小不等的木船,但都是运输工具。就算到了冬天也闲不住,每天忙着捻河泥。
上小学后,在校园里听到最多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不知怎的,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就莫名的兴奋与疑惑:小船还能在海里划呀划?四周还有美丽的白塔和绿树红墙?直到长大才知道,歌曲描绘的是少先队员在北京北海公园划船的情景,北京的海,就是湖。
懵懵懂懂就到了恋爱季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与女友到北京旅游,游完了长城故宫,就直奔北海公园而去。北海公园是个环湖公园,它的南边就是神圣的中南海。正如歌曲所唱的那样,对岸远处耸立着高高的白塔,不远处有座长长的拱桥,还有绿树红墙环抱。湖边大柳树下停泊着各种各样的游船,有两人座、四人座,也有三角型、鸭子型,还有脚踏船、手划船……我们选择了鸭子型手划船。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划船。虽说从小熟悉水性,不至于晃荡和晕船,但手持船桨,就是不得要领,不是歪到这边,就是倒向那头,有时干脆就在原地打起转转来。眼看着别人“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划船都这么轻松自如,自己的小船怎么就不听使唤了呢?我干脆收起船桨,让小船自由飘荡,给坐在船头的女友选择拍照的角度与背景。还别说,专注于拍照,心静了下来,小船似乎也稳了许多。等到再次拿起船桨,左边一划,右边一拨,小船竟然自如了许多。虽说远不能随心所欲,但大致方向能够把控住了。也许划船与学骑车、学游泳差不多,心态与技巧同样重要。
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我曾夜游黄浦江,也曾泛舟西子湖,在竹筏上欣赏武夷风景,在画舫里聆听欸乃桨声,在皮筏上漂流猛洞河……虽说都与水“亲密接触”,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划船。
前不久,我到荷兰美丽乡村羊角村,又一次体验了划船。羊角村简直像个童话世界,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从村子中央缓缓流过,最终流向大湖。河水很浅,河床很平,两岸是家家农户,在鲜花簇拥下像个蘑菇似的。游船是尖角型的,它配了一把长长的船桨,可以左右开弓。船尾也装了电机,相当于一个微型摩托艇,就算油门加到最大,游船的速度也快不到哪里。我自告奋勇当起了船夫,在船尾坐稳,就抄起船桨划起来,先左边一拨,再右边一点,说来也怪,三十年前练就的基本功竟然神奇般还原了。我也尝试了驾驶游船,窍门全在进档、倒档和油门大小。我似乎是无师自通,其实心里很清楚,我的临场表现完全得益于小时候耳闻目睹大人开挂机船的经验。


(照片由作者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