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杨贵妃深得唐明皇和寿王李瑁的宠爱,因安史之乱被缢死,终年38岁
清华秋实


倾国牡丹:杨玉环的盛世浮沉

蜀地明珠初长成(719年·蜀州)

青城山下玉生烟

蜀州(今四川成都)刺史杨玄琰府邸的后花园里,七岁的杨玉环踮脚折下一枝海棠。花瓣落在她鸦青鬓角,奶娘惊呼:“四娘子莫不是花神转世?”父亲望着这个肌肤胜雪的女儿,却想起术士的预言:“此女命格贵不可言,却要搅动山河。”

蜀江水汽氤氲的清晨,幼年玉环在青城山道观随女冠习舞。素色道袍裹着玲珑身段,旋转间惊起满庭白鹤。老道姑抚须长叹:“这般姿容,怕是道门也留不住啊!”

寿王帐暖春宵短(733年·洛阳)

牡丹帐里初承恩

开元二十一年洛阳上阳宫,十五岁的杨玉环头戴九树花钗,身着深青翟衣,在命妇队列中格外夺目。寿王李瑁手中的却扇不慎跌落,露出新娘含羞的芙蓉面。洞房夜,龙凤烛爆出灯花,少年亲王痴望着解开发髻的妻子:“得卿如得瑶台仙。”

玉环抚摸蜀锦被面上的并蒂莲,想起临行前母亲的叮嘱:“帝王家的富贵,是要用血泪浇灌的。”窗外更鼓声声,她将赤金臂钏深深掐进肌肤。

骊山惊鸿照影来(740年·华清宫)

温泉洗凝脂

五十六岁的李隆基在骊山夜宴醉眼朦胧,忽见牡丹丛中转出个着鹅黄纱衣的丽人。杨玉环惊慌跪地时,臂间金铃铛叮当作响。皇帝手中的夜光杯蓦然倾斜,葡萄美酒浸透龙袍:“寿王妃可愿为朕跳支《霓裳》?”

华清池氤氲水雾中,玉环披着半湿的鲛绡纱,看着铜镜里皇帝亲手插上的金步摇。池边白玉栏上,寿王昨日送来的和离书墨迹未干,被蒸汽晕染成模糊的泪痕。

太真观里断尘缘(745年·长安)


青灯难掩绝色

大明宫旁的太真观内,杨玉环跪在三清像前,道袍下隐约露出蹙金绣鞋。高力士捧着诏书轻声道:“娘子既已出家,当潜心修道。”她却盯着供桌上那盘岭南荔枝——昨日寿王府送来的食盒里,也藏着这样鲜红的果实。

深夜叩击木鱼时,她突然扯断沉香念珠:“三郎既要我作女道士,为何偏赐道号‘太真’?”窗外飘起细雪,像极了寿王大婚那日洒落的金箔。

金阙晓钟开万户(745年·兴庆宫)

唐玄宗


六宫粉黛无颜色

册封贵妃的典礼上,二十八岁的杨玉环头戴十二树花钿,九重绶带压得她微微踉跄。李隆基当众执起她的手:“朕得玉环,如得至宝!”丹陛下,杨国忠盯着妹妹裙摆上的蹙金孔雀,眼中闪过贪婪的光。

当夜,岭南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荔枝砸碎在宫门前。玉环倚着沉香亭栏杆轻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却不知这句戏言,已被史官郑虔记入《明皇杂录》。



霓裳羽衣动九重(747年·梨园)

君王从此不早朝

梨园子弟奏响《霓裳羽衣曲》时,杨贵妃雪色披帛拂过李龟年的琵琶弦。五十九岁的皇帝击羯鼓至掌心渗血,突然掷鼓槌大笑:“朕当为贵妃伴奏终生!”

曲终时,玉环云鬓微乱倒在龙椅上,金粟装臂环滑落在地。她望着阶下匍匐的安禄山,忽觉那胡将的眼神比三郎更灼热,像草原上盯着猎物的狼。

姊妹弟兄皆列土(748年·杨府)

朱门酒肉臭

虢国夫人府夜宴,廊下悬挂的南海珍珠帘价值十万钱。韩国夫人醉醺醺地将金盘掷向歌伎:“唱什么《长恨歌》,要唱《得宝子》!”杨国忠把玩着剑南节度使的官印,对妹妹低语:“明日再为你求个‘娘子军使’的封号。”

同一轮明月照着长安城南的破庙,老儒生颤抖着在墙上题诗:“一骑红尘妃子笑,万具白骨城门悬。”


高力士


禄山认母埋祸根(751年·华清宫)

胡儿膝下有阴谋”

安禄山行洗儿礼时,三百斤的躯体在锦缎襁褓中扭动。杨贵妃用金盆泼水嬉笑:“禄儿可要孝顺母妃!”皇帝赏赐的洗儿钱堆成小山,却无人看见胡将袖中的密信——范阳铁骑已打造完毕。

深夜,玉环突然惊醒,摸着颈间安禄山进献的夜明珠项链,竟觉寒意刺骨。窗外惊雷劈开夜幕,像极了范阳方向腾起的狼烟。

渔阳鼙鼓动地来(755年·长安)



惊破霓裳羽衣曲”

冬至日,华清宫的温泉凝结成冰。当潼关失守的急报传来时,杨贵妃手中的暖炉轰然坠地。她疯狂撕扯着《霓裳羽衣曲》谱:“三郎不是说……不是说永无战乱吗?”

逃亡队伍经过左藏库,杨国忠建议焚烧钱帛。冲天火光中,玉环看见自己映在宫墙上的影子,扭曲如恶鬼。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长安的月亮。

马嵬坡下泥土香(756年·马嵬驿)

形势危急欢情薄,宛转蛾眉马前死!

佛堂梨树下,三十八岁的杨贵妃攥着当年册封的诏书。陈玄礼的甲胄撞击声越来越近,她突然轻笑:“三郎可还记得骊山初见?”白绫绕上玉颈时,岭南最后一颗荔枝在怀中腐烂,甜腻汁液浸透《霓裳》残谱。

高力士捧着沾满香粉的白绫走出佛堂时,天空飘起六月雪。驿卒看见老皇帝蜷缩在马车里,反复摩挲着半枚鎏金荔枝钗——那是二十年前,寿王送给王妃的新婚贺礼。



余韵:长恨千秋

蜀江水碧蜀山青,马嵬坡的黄土早已生出离离青草。如今华清池畔的《长恨歌》演出谢幕时,总有游客指着“杨贵妃”惊叹:“这般美貌,难怪皇帝痴迷!”却无人看见,历史暗夜里那抹孤魂仍在寻觅——

寻觅青城山的鹤影,寻觅寿王府的海棠,寻觅骊山夜宴的残酒,寻觅荔枝路上冻毙的骸骨。

长生殿的誓言终成虚妄,唯有《霓裳羽衣曲》的残音,仍在千年月光里幽幽回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杨贵妃生于公元719年,卒于公元756年。她出生于开元七年六月初一(719年6月22日),在天宝十五年六月十四日(756年7月15日),随唐玄宗出逃途经马嵬驿时,被缢死。终年38岁。


附:

杨贵妃:风华绝代的传奇一生


第一章:身世之谜

在大唐盛世的悠悠岁月中,杨贵妃的身世犹如一团迷雾,引得后人争论不休。一日,在长安的一家茶肆里,几位文人墨客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这位传奇女子。

“我听闻杨贵妃乃是广西容县人氏,那一方山水钟灵毓秀,方能孕育出如此倾国倾城之貌。”一位年轻的书生率先开口,眼中满是憧憬。

一位年长的学者轻抚胡须,缓缓说道:“非也非也,据老夫考证,杨贵妃应是出生于蜀州。她父亲杨玄琰曾在蜀州任司户,她自幼在蜀州长大,那巴山蜀水才是她的故乡。”

而实际上,杨贵妃出生于公元719年,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她的童年,是在父亲温暖的庇护下度过的,那时的她,天真烂漫,对未来的传奇人生毫无预知。家中庭院里有一棵繁茂的桂花树,每至金秋,桂香四溢,年幼的玉环常常在树下嬉戏,笑声清脆,如银铃般在庭院中回荡。

第二章:初入宫廷

时光匆匆,杨贵妃出落得亭亭玉立,美貌之名远扬。公元734年,15岁的杨玉环被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看中,纳为寿王妃。婚礼当日,洛阳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寿王府内,宾客如云,杨玉环身着华丽的嫁衣,凤冠霞帔,美得让人移不开眼。李瑁看着自己的新婚妻子,眼中满是爱意与欢喜,他轻轻牵起玉环的手,说道:“往后余生,定不负你。”玉环脸颊绯红,微微颔首。

婚后的生活平静而甜蜜,两人时常携手漫步于王府花园,赏遍四季繁花。然而,命运的齿轮却悄然转动。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病逝后,唐玄宗整日郁郁寡欢。有人向他进言,称寿王妃杨玉环美貌非凡,有倾国之色。唐玄宗心动不已,设法让杨玉环先入道观,道号“太真”,而后再接入宫中。

那是一个春日,阳光明媚,杨玉环在高力士的引领下,踏入了那宏伟壮丽的大明宫。她身着一袭素色道袍,却难掩绝世风华。唐玄宗远远望去,只觉眼前一亮,仿佛春日里最绚烂的花朵在他面前绽放。从此,杨玉环开启了在唐玄宗身边的生活,成为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

第三章:万千宠爱

杨贵妃入宫后,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宫中为她修建了华美的宫殿,里面摆满了奇珍异宝。每日,唐玄宗都会与杨贵妃一同在御花园中游玩,或是在亭台楼阁间饮酒作乐。

一日,正值盛夏,烈日炎炎。杨贵妃慵懒地躺在贵妃榻上,手中轻摇着一把团扇。唐玄宗心疼她受热,命人从冰窖中取出冰块,放置在房间四周,为她降温。又差人快马加鞭从岭南运来新鲜的荔枝,只为博美人一笑。当那鲜红的荔枝摆在杨贵妃面前时,她嘴角上扬,露出甜美的笑容,说道:“陛下对臣妾真好。”唐玄宗看着她,宠溺地说:“只要爱妃欢喜,朕做什么都值得。”

杨贵妃擅长歌舞,她的舞姿轻盈优美,宛如仙子下凡。唐玄宗专门为她谱写了《霓裳羽衣曲》,每当乐声响起,杨贵妃便翩翩起舞,长袖飘飘,姿态万千。满朝文武和后宫众人都被她的舞姿所折服,唐玄宗更是看得如痴如醉,眼中只有杨贵妃的身影。

第四章:家族荣耀

随着杨贵妃得宠,杨氏一族也迎来了无上的荣耀。她的哥哥杨国忠平步青云,成为了大唐的宰相,权倾朝野。她的三个姐姐也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时常出入宫廷,享受着荣华富贵。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杨氏一族与皇室成员齐聚一堂。杨国忠身着华丽的朝服,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虢国夫人则打扮得花枝招展,与杨贵妃亲密地交谈着。唐玄宗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对杨贵妃的宠爱,他大手一挥,赏赐给杨氏一族无数的金银珠宝和良田美宅。一时间,杨氏一族在长安的地位无人能及,风头无两。

然而,杨国忠却恃宠而骄,在朝中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引得众多大臣不满。朝堂之上,时常有大臣对杨国忠的行为提出弹劾,但唐玄宗念及杨贵妃的情面,总是对杨国忠从轻发落。这也为日后的祸乱埋下了隐患。

第五章:安史之乱

唐玄宗日益沉迷于杨贵妃的温柔乡,疏于朝政。而此时,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逼近了长安。

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人仓皇出逃。当行至马嵬驿时,随行的将士们又累又饿,心中充满了怨气。他们认为这一切的祸乱都是杨国忠和杨贵妃所致,于是发动兵变,杀死了杨国忠。随后,将士们将唐玄宗和杨贵妃等人团团围住,要求处死杨贵妃。

唐玄宗看着眼前心爱的女人,心如刀绞。他试图为杨贵妃求情,说道:“贵妃深居宫中,怎会知晓杨国忠的所作所为?她何罪之有?”然而,将士们却不为所动,高呼:“不杀杨贵妃,难平军心!”杨贵妃看着悲痛欲绝的唐玄宗,心中明白自己已无路可逃。她眼中含泪,轻声说道:“陛下,臣妾愿以死谢罪,望陛下保重。”言罢,她缓缓走向那棵梨树,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年仅38岁的生命。

唐玄宗瘫倒在地,放声痛哭。曾经的恩爱与甜蜜,如今都化作了无尽的悲痛。那随风飘动的白绫,仿佛是杨贵妃最后的舞姿,在唐玄宗的心中永远地定格。

杨贵妃的一生,如同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她的美貌、她的才情、她的爱情,都成为了大唐历史上最璀璨的篇章,被后人传颂千古,让人感叹,让人回味。



注:图片或影视剧照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鸣谢!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