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中共领导当年笔下的中共战将
白马茶馆

1.最早的似是29年4月5日毛泽东致信中央:

"中央若因别项需要朱毛二人改换工作,望即派遣得力人来.我们的意见,刘伯承同志可以任军事,恽代英同志可以任党及政治,两人如能派来,那是胜过我们的."

当时毛认为刘伯承的军事可以同朱老总比.

2.从红军开创到长征,已是经历了几次大战,国共战将风云际会,各自风流.

陈云长征中途离队,随后假托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之口,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文章以旁观者角度,归纳了红军之所以坚固与有战斗力的三个原因,即:

(一)兵心团结;

(二)受到民众帮助;

(三)拥有一批“非但聪敏,且有才能”的领袖,官兵同甘共苦。

文中写道:“我觉得朱毛非但是人才,而且为不可多得之天才。”“周恩来之勇敢、毅力之办事精神,黄埔学生对之仍有好感。”“赤军领袖如朱毛、周恩来、林祖涵、徐特立等,均系极有政治头脑的政治家”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徐向前、陈 毅、罗炳辉、赵博生、董振堂等红军上级军官,“富有作战指挥的能力”,“为坚信共产主义的分子”。

陈云时任政治局委员,他笔下的几位将领,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徐向前、陈毅活到了评衔时,都为元帅军街.

作为中共政治局委员的笔下,这几位是不是就是共军红军时代的出名战将?

3.长征结束,

毛泽东赞彭德怀:

山高路远沟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彭钢:这首诗的背景我还是知道的,在长征快结束前,在“鄂界”开了一个会,任命彭德怀为陕甘浙的司令员,毛泽东为政委,成立了一个陕甘支队,这个时候毛泽东带领第一总队的人,首先到了吴起镇,彭德怀带领第二中队、第三中队的人后期也到达了吴起镇。正好在这个时候,他们要去谈情况的时候,忽然听到来报,说后面的敌人一直追随着他们也到了这边。马鸿逵的部队都是骑兵,还有东北的一部分骑兵,在这个时候非常危险。这个时候毛泽东讲一定要把敌人打退,而且不要让他们进我们的根据地。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指挥前军的指战员,把马鸿逵的骑兵打败。红军在这次大战役以后,就站住了脚跟,而且结束了敌人不断围剿的局面。这次战役上敌人没有打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写了这首诗。

彭钢:写完这首诗以后,彭德怀改了一句,“唯我彭大将军”,他改成“唯我英勇红军”。他说我一个人能打败吗?这是全体指战员的功劳,是全体红军的功劳,不是彭德怀的功劳。

4.抗战军兴,

朱彭为八路正副司令员,刘林贺为师长,徐也打算为师长人选.罗炳辉因张国涛问题受冷遇.

陈毅留下打游击,成立新四军任支队长,也就是一小旅的旅长级别,

不过似中央也把陈毅看作军事大员:

39年4月21日中央书记处电华中:

三、新四军在江北指挥部应成为华中我武装力量之领导中心,除指挥我原有武装外,更有建立及发展新的队伍之任务.因此,仅云逸同志还不够,应有大将主持.我们提议,或者项英同志来华中,把新四军直接领导委托叶、陈、袁等同志,或者调陈毅同志来华中主持指挥部.现由华北调大员去,在对外关系上不适宜."

40年6月22日刘少奇电毛泽东:

"我个人在军事上多少还是外行...........请中央迅速考虑这个问题.派人到华中中来负军事责任,或朱、彭中来一个,或稼祥同志来,或三个师长与陈毅同志中来一个......"

这些电文都是在黄桥战役之前的,也就是这时期,八路三师长同陈毅,似是一个级别的军事将领.

陈毅在中央眼里比张云逸高.

5.1941年朱德为陈毅写下了:

《我为陈毅同志而作》: 

江南转战又江东,大将年年建大功。

  家国危亡看子弟,河山欲碎见英雄。

  尽收勇士归麾下,压倒倭儿入笼中。

  救世奇勋谁与识,鸿沟再划古今同。

6.抗战结束,军事大员纷纷到各战略区就位,为了抢东北,45年9月17日,刘少奇电重庆代表团:

"....须组织强有力军事指挥机关,以陈毅或林彪或徐向前去担任........"

徐向前的军事大员身份又一次出现.

7.华野七月分兵失败后,

有陈毅那有名的并肩电,认为我党二十年来创造术出军事家并不多,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迈进.

陈毅此说,粟裕和陈赓是彭刘林的后继者。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