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台湾省外,我国还有8块战略要地需要收回,如果能够回归,我国在海陆两个方向的战略纵深都将得到进一步扩大,综合实力更是将迈上一个新高度,那么,这8块领土分别位于哪里?它们又有着怎样特殊的战略价值?

一、 海参崴
海参崴位于远东阿穆尔半岛最南端,东临乌苏里湾,西濒阿穆尔湾,南隔东博斯普鲁斯海峡,有俄罗斯岛作为屏障,并与大彼得湾相望,是一处条件优良的天然良港。海参崴历史上原是我国的一部分,包括乌苏里江以东都属于我国,1860年沙俄迫使清朝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走这部分领土,海参崴也因此成为如今俄罗斯远东最大港口城市,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总部便位于此。如果海参崴能够回归我国,这里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出海的关键通道,将有助于东北打破地理困局,加速推进东北全面振兴。
二、 库页岛
库页岛位于黑龙江入海口东南侧,东面鄂霍次克海,西与大陆隔鞑靼海峡相望,南侧跨宗谷海峡与日本北海道相邻,总面积高达7.64万平方公里,库页岛原是我国第一大岛,同样因1860年北京条约,被迫割让给沙俄,如今成为俄罗斯最大岛屿。该岛扼守鄂霍次克海与太平洋交通要道,又临近日本和美国阿拉斯加,如果能够收回,可作为我国在东北亚地区提升战略价值的关键基地。

同时该岛上资源丰富,油气储量大约在70亿到140亿吨之间,另外还有1亿吨煤炭,如果能够回归我国,在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保障的同时,还可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三、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位于西伯利亚南缘,外蒙古以北,北至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总面积高达17万平方公里,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狭长盆地,根据1727年中俄签署的《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两国以萨彦岭为界,此时的唐努乌梁海还属于我国领土。但进入19世纪,随着沙俄不断向南渗透,唐努乌梁海受俄国影响逐渐脱离我国,并在1944年主动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一处战略缓冲区,苏联解体后,这里成为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如果唐努乌梁海能够回归,将有助于我国增强北部边疆的防御能力,扩大我国战略纵深。
四、 外蒙古
外蒙古位于我国内蒙古与俄罗斯西伯利亚之间,总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包括如今的蒙古国和唐努乌梁海。

清朝灭亡前后,外蒙古便在俄国的影响下多次策划独立,直到1946年,民国被迫承认其独立地位,才有了如今的蒙古国。蒙古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煤炭已探明储量高达326亿吨、铜矿超6600万吨、铁矿20亿吨,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并且蒙古国还蕴藏着丰富的稀土、铀矿等多种稀有战略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如果能够回归,将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和科技发展的资源宝库,对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作用巨大。
五、 琉球群岛
琉球群岛是位于日本九州岛与我国台湾岛之间的一组链状群岛,南北绵延长达1000多公里,是东海与菲律宾海之间的地理分界,是东北亚与东南亚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有着万国津梁之称。自古以来,琉球群岛便与中国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地缘关系和深刻的传统历史渊源,明朝时期,琉球便是我国藩属国,直到1875年,日本强行命令琉球停止对清廷朝贡,琉球与我国断开关系,1879年,琉球被强行并入日本,琉球王国自此灭亡。二战后,琉球由美国治理,1972年被美国非法转交给日本。琉球群岛特殊的地理位置,被美日视为遏制中国的关键岛链。如果琉球群岛能够回归,美国所谓第一岛链将彻底不复存在,这里也将成为我国远洋,发展成为海洋强国的关键支点。

六、 钓鱼岛
钓鱼岛位于台湾岛东北侧,琉球群岛以北,距离浙江温州大约358公里,该岛自古便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后,钓鱼岛曾作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被迫割让给日本。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我国收回台湾岛、钓鱼岛等1914年之后被日本占领的一切岛屿,但1951年,美国在移交琉球群岛给日本时,却非法将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划入琉球群岛范围,引发中日岛屿争端。如果能够彻底收回钓鱼岛,便能将其建设成为东海与南海之间的战略基地,一方面可作为我国一道有效战略屏障,另一方面还可助力我国东南沿海突破岛链封锁,对我国维护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意义重大。
七、 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是我国最南端领土,海域面积88.6万平方公里,该海域自然资源丰富,战略价值突出,但群岛内仍有大量岛礁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非法侵占。同时这些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还对南海提出不同的主权诉求。目前,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岛,是我国临海地缘关系最复杂的地区,如果能够收回全部岛礁,将有助于我国彻底解决南海争端,还有助于促进我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

八、 藏南地区
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印度阿萨姆平原之间,总面积高达9万平方公里,这里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非常适合多种亚热带作物生长,优渥的自然环境使其有着“西藏江南”之称。目前,藏南大部分地区被印度非法控制,这里也是中印主要边境争议区,如果能够全部收回,藏南可作为我国东南边境的关键战略屏障,同时还可作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沟通的关键通道,为我国边境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