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研究发现:若每天晚上都不吃主食,不出半年,身体或出现这4变化
徐主任健康说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注意饮食健康,尤其是担心发胖的人,晚上吃饭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个疑问——“晚上不吃主食,真的能减肥吗?”

有人说,不吃主食能减少热量摄入,帮助控制体重;也有人说,长期不吃主食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身体机能,那么,每天晚上都不吃主食,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如果坚持半年,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记忆力下降

很多人以为主食只是提供热量的食物,不吃主食不会影响大脑,但事实并非如此,长期晚餐不吃主食,大脑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迟钝,甚至记忆力开始减退。

我曾接诊过一位55岁的女性患者,她是个事业型的人,平时脑力劳动很多。

为了保持体型,她开始尝试晚上不吃主食,坚持了几个月后,体重的确轻了一些,但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忘事,甚至有时候讲话说到一半,就忘记自己要说什么。

她来医院检查时,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大脑是不是出了问题,但神经科检查并没有发现异常,反而在营养评估时,发现她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远低于正常标准,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葡萄糖,而葡萄糖最重要的来源就是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研究发现,如果长时间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大脑的能量供应会受影响。

记忆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都会下降,这也是很多长期低碳饮食者容易出现的“脑雾”现象——感觉头脑不清晰,思维变慢,甚至容易情绪低落。

更严重的是,长期缺乏碳水化合物,还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例如,大脑中的血清素是一种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而血清素的合成需要碳水化合物参与。

如果长时间碳水摄入不足,血清素水平下降,就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甚至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晚上不吃主食后,白天总是感觉心烦意乱,脾气变得更差。

早晨血糖更高

很多人以为不吃主食能降血糖,尤其是糖尿病人和血糖偏高的人,更是想通过少吃碳水化合物来稳定血糖,但事实上,长期晚餐不吃主食,血糖可能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在早晨变得更高,甚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我曾经遇到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他的血糖一直有点高,但还没有到糖尿病的程度,为了控制血糖,他每天晚上不吃米饭、面食,只吃一些蔬菜和蛋白质,结果三个月后,他的空腹血糖比之前更高了。

这是因为,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身体会启动“糖异生”机制,也就是通过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制造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稳定。

但这个机制并不完美,如果长期晚餐不吃主食,身体为了应对夜间低血糖,会让肝脏释放更多葡萄糖,结果就是早晨醒来时,血糖比正常人更高,这种现象被称为“黎明现象”,特别是在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更常见。

更糟糕的是,长时间缺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还会让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有研究发现,长期低碳饮食者,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比正常饮食者高出30%以上,也就是说,本来没有糖尿病的人,反而更容易因为这种饮食方式而让胰岛素失效,最终可能演变成糖尿病。

如果你发现自己早晨空腹血糖比以前高了,或者血糖波动更大,可能就是晚上不吃主食导致的,需要重新调整饮食结构。

胃动力变差

很多人以为不吃主食能减少肠胃负担,让消化更轻松,但实际上,长期晚上不吃主食,胃的消化能力可能会越来越差,甚至出现胃动力下降的情况。

我曾遇到一位60岁的退休教师,他过去的胃口一直很好,但自从开始晚餐不吃主食后,逐渐开始感觉胃不舒服,经常有胃胀、反酸的现象,饭量也比以前小了很多。

主食不仅仅是提供能量,它还在胃肠蠕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特别是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让食物更顺畅地通过消化道。

如果长期不吃主食,胃肠道的刺激减少,胃的蠕动速度会变慢,食物停留在胃里的时间更长,就容易出现胃胀、消化不良,甚至胃食管反流。

更严重的是,长期不吃主食,还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胃酸的分泌受到进食的刺激,如果长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胃酸的分泌可能会下降,这会影响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能力,让胃肠功能变得越来越差。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胃口不好,吃饭容易胃胀,甚至消化速度变慢,可能就是晚上长期不吃主食导致的,需要重新调整饮食结构,让胃恢复正常功能。

睡眠质量下降

有些人不吃主食后,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睡眠变差了,夜里容易醒,甚至有时候半夜饿得睡不着。我曾接诊过一位57岁的女性患者,她原本睡眠很好,但自从开始晚餐不吃主食后,半夜经常醒来,甚至早晨起床时感觉头晕、无力。

她一开始以为是更年期的问题,但经过详细的检查后发现,她的睡眠问题其实和血糖波动有关。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会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夜间的血糖稳定性,如果晚上不吃主食,身体的血糖储备会减少,到了凌晨,血糖可能会降得过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人就容易醒过来。

研究发现,晚餐中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的人,深度睡眠的时间比不吃碳水化合物的人更长,而那些完全不吃主食的人,夜间醒来的次数明显增加。

另外,碳水化合物还会促进褪黑素和血清素的合成,这两种物质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褪黑素的分泌可能会减少,导致入睡困难,或者睡眠浅、容易惊醒。

如果你最近发现自己晚上睡眠不好,半夜容易醒,甚至早晨起来精神不佳,可能就是长期晚上不吃主食导致的。

长期晚上不吃主食,可能会让记忆力下降,大脑反应变慢;早晨血糖变高,甚至增加糖尿病风险;胃动力下降,消化功能变差;睡眠质量变差,半夜容易醒。

主食不是敌人,关键是吃对,选择适量的全谷物或低GI主食,既能控制血糖,又能维持身体正常运转。饮食平衡,才是健康长久的秘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晚上不吃主食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徐婷,袁名扬,李嘉欣,等.营养与饮食在老年人认知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4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