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僧人都叫喇嘛吗,当然绝非如此,接下来让我们循着多吉的足迹,一同去探寻他从放牛娃转变为活佛的历程中称呼的变化。
"多吉!别掏牛粪了!转世灵童是你!",7岁的放牛娃多吉被老喇嘛揪着耳朵拎进寺院,剃度之后,他成了"扎巴"(小沙弥),也就是见习小和尚。每天的事情就是:背经书(比背乘法口诀表难十倍),擦千盏酥油灯,给老喇嘛倒酥油茶,打扫大殿等杂活儿。

长到15岁,多吉由于表现良好可以受比丘戒了,受戒后他成了"格隆",也就是正式僧人。这时就要开始准备佛学院的考试,早晨5点:裹着羊毛毯背《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师父拎着戒尺溜达:“这段背岔了,伸手!”,中午:辩经场抡佛珠吵架式学习,啪啪拍手:“你说无常是啥?隔壁村牦牛死了算不算?!”。

十年寒窗后,25岁的多吉迎来人生大考,在色拉寺考场上舌战群僧,辩得老喇嘛直冒汗,顺利成为“措然巴格西”,也就是佛学博士。随后闭关三年练"拙火定",大冬天光膀子融了屋顶积雪,也考上了密宗的"拉然巴格西"。

30岁了,镀了金的多吉开始在寺院里轮岗体验:先是“铁棒喇嘛(格贵)”:手持包铜法棍巡寺,逮到小扎巴玩手机:"去!转十万次经筒!"。再是“领经师(翁则)”:法会领唱《甘珠尔》,因为破音被起绰号"公鸭翁则"。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寺院大管家(郭聂)”:管钱管粮的,寺院有多少酥油、糌粑,信徒捐了多少功德钱,全归他记账。最后顺利成为了“佛学院长(堪布)”:看着00后小喇嘛头疼:"经书里夹漫画书?你当老夫是瞎子?"

40岁了,某天寺院突然来了一队人,拿着前世活佛的遗物让多吉认。他随手抓起旧佛珠:“这我上辈子盘过的!”——得,当场升级“仁波切”!外出巡游的时候,安多地区信徒喊他“阿拉老爷”,康巴人叫他“仁波切”,差点以为在喊不同的人。
喇嘛这称呼本来专指有成就的上师,但现在汉地人见着穿僧袍的都叫“喇嘛”,就像见着穿白大褂的都喊“大夫”一样,其实人家可能只是个“札巴”(小和尚)

藏传佛教这套等级啊,就跟咱村里的家族、学校、村委会掺和在一起似的,有靠转世“投胎”的,有靠苦读“考功名”的,还有靠干活“混资历”的。下次去藏区旅游,要是看见拿铁棍的喇嘛可别惹,遇见穿红袈裟的老修行记得合掌说句“喇嘛钦”(上师保佑),保准人家觉得你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