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乃秦始皇长子,因上书谏止坑术士之事触怒父皇,遂被遣至北疆,助大将蒙恬筑长城、御匈奴。
秦始皇逝世后,赵高与李斯携同幼子胡亥,编造诏令,迫使长子扶苏及大将蒙恬自尽。

诏书送达扶苏,他未加思索便欲自杀。蒙恬虽竭力劝阻,却未能改变其意,扶苏终是选择了自我了断。
扶苏未辨诏书真伪便自杀,此举透露出他与秦始皇间长期关系不和,存在着不友好的状态。
扶苏因劝谏秦始皇勿坑术士受罚,这表明两人矛盾已深。此事不过是激化了他们之间的不和,而非矛盾初现。

扶苏身为秦始皇长子,却未被立为太子,这仅是因秦始皇痴迷长生不老吗?其中缘由值得深思。
接下来,我们深入剖析秦始皇对扶苏不喜的实质缘由。
秦始皇逝世后,胡亥在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的拥立下,继任为帝,即秦二世。
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首当其冲的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先发动的起义。

陈胜与吴广发动起义后,他们选择了项燕与公子扶苏的名义作为旗帜,以此号召民众响应他们的反抗行动。
陈胜、吴广宣称:秦始皇帝位应传公子扶苏,而非胡亥。扶苏遭胡亥等人谋害,故他们起义,旨在为扶苏复仇。
项燕乃战国时楚国将领,屡立战功,深得楚民爱戴。然楚国覆灭后,项燕的行踪便成谜团,无人知晓其下落。
陈胜、吴广打出扶苏与项燕旗号,旨在争取原楚国民众的支持。

项燕乃楚国旧将,以其名号起义合乎情理。至于扶苏旗号获楚人支持,皆因扶苏仁德,楚人怀念故国,期望其能复国。
公子扶苏体内流淌着楚国血脉,这一事实源自其母乃楚国夫人,这一身份赋予了扶苏独特的楚国遗传背景。

历史上未记载秦始皇的皇后,但公子扶苏为秦始皇长子,且为楚国夫人所生,据此推测,秦始皇的王后可能是楚国夫人。
或许因楚国夫人后来失宠,故未被封为皇后,这也可能影响了扶苏与其父秦始皇的关系,使得他们的父子之情出现裂痕。
扶苏及其母亲未得秦始皇青睐,或许还与昌平君有关联。

昌平君乃战国末楚国公子,出身显赫,父为楚考烈王熊元,外祖则为秦昭襄王,身份尊贵。

秦昭襄王之母乃宣太后芈八子,同为楚国人。自宣太后起,楚系外戚在秦国王室中占据重要地位,影响力不容小觑。

秦昭襄王之母乃楚国人,其王后叶阳同为楚国公主。秦孝文王继昭襄王位,其王后乃华阳夫人,亦是楚国贵族出身。

秦庄襄王能成为秦国国君,得益于被华阳夫人收为养子。在华阳夫人的鼎力支持下,他顺利登上了秦国国君的宝座。
秦庄襄王去世后,王位由秦始皇接续,他正式登基为王。
秦始皇登基后,受华阳夫人影响,楚系外戚集团在秦国仍保持着极高的地位。
因华阳夫人的扶持,楚国公子昌平君与昌文君同样得到秦始皇的重用。
秦始皇于同期迎娶的王后乃楚国人,且与昌平君等人存在血缘联系。

公元前230年,华阳夫人逝世,楚系外戚集团失其支持而渐衰。至公元前226年,昌平君亦遭秦始皇贬谪至陈郢。
昌平君遭贬后,秦始皇的王后或亦失宠。至公元前225年,昌平君于陈郢地举兵反秦。
昌平君后续被拥戴为楚王,但最终遭遇战败,不幸被秦军所杀害。

华阳夫人逝世后,楚系外戚渐失势,加之昌平君反叛,更可能加剧了秦始皇对王后的厌恶之情。

或许正因如此,扶苏自幼便不得秦始皇青睐。尽管身为长子且受重视,秦始皇却始终未立他为太子,这表明两人间长期存有矛盾。
扶苏为人极善,他与秦始皇的主要矛盾或许源于楚系外戚集团在秦国势力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