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有句谚语:“揭开俄罗斯人的面纱,你会发现一个鞑靼人。”俄罗斯人的性格中,欧洲人和非欧洲人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自彼得大帝时代起,俄罗斯人就一直保持着这种竞争趋势。根据事件的发展,他们时而靠近欧洲,时而远离欧洲。
这句法国名言受到了列宁和其他布尔什维克的青睐。
他们信奉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某些民族和种族天生就不利于社会进步。据称俄罗斯人也位列其中。
“反动”民族:
他们的想法是,“蒙古人的枷锁”腐蚀了俄罗斯族人。
这就是为什么苏联统治浪漫时期的共产党人对俄罗斯知识阶层如此严厉。
他们反而青睐来自苏联各地的少数民族。与“反动的俄罗斯人”相反,他们被视为革命变革的推动者。
那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末斯大林急转直下建立苏联帝国之前。
那时,旧俄罗斯知识阶层已被消灭,个体农民被集体化,俄罗斯民族主义不再构成威胁。
从寒冷中回归:
1943 年,俄罗斯采用新国歌,用俄语歌词取代法语版《国际歌》。
新国歌开头是“伟大的俄罗斯永远缔造了牢不可破的自由共和国联盟”。
正是在那时,在官方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的掩护下,俄罗斯民族主义开始无情地扩张。
在进步主义精英中,任何提及俄罗斯突厥血统的说法都是低俗的。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极右翼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的出现,“鞑靼”联系才重新流行起来。它打着欧亚主义和另类历史的旗号。
看看下面的海报。从 20 世纪 30 年代末开始,斯大林将俄罗斯斯拉夫“白人”遗产作为其全球共产主义帝国建设的民族基础。
这些描绘国际主义的场景遵循了新的标准。它们开始以一个明显具有欧洲人外表的人为中心。
苏联内部的国际主义:以“俄罗斯”为中心,旁边是“乌克兰”。 “苏联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俄罗斯”穿着普通的衣服,这表明他在其他更有民族意识的民族大杂烩中扮演着进步的,现代化者的角色:

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而这幅画的民族背景非常多样。然而,斯大林却特别突出了眼前这位穿着明显西化服装、长相像欧洲人的男人。

照片注释“伟大的斯大林是苏联各国人民友谊的旗帜!”
下面是一张关于苏联国际主义在全球舞台上的海报。

苏联各族人民联合起来
所以,苏联人典型斯拉夫人的外表下,想撇清任何“鞑靼”的特质。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