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隔雾
编辑|隔雾
前言
“礼尚往来,你都来我家后花园了,我也得去你家瞧瞧”!
最近,澳大利亚在我国“后花园”挑衅式侦查,我国毫不示弱的前往澳大利亚临海进行了军事演习,这不仅吓坏了澳大利亚,还搞出了一段“塑料兄弟情”的节目。
吓坏了的澳大利亚惊慌失措,为了打消中国网友对澳洲的自古以来,连忙把好兄弟新西兰给出卖了。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新西兰又是怎么被出卖了?
南海挑衅
澳大利亚,最近成为了我国网络舆论的焦点,一场由澳大利亚军机南海挑衅引发的“网络分地”事件,将中澳关系、地缘政治以及澳新两国的“塑料兄弟情”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切始于澳大利亚P-8A反潜巡逻机对我国南海的挑衅性侦察,这架说着“澳式英语”的“不速之客”未经允许便闯入中国领空,如同擅闯民宅的莽撞访客。
我国空军当然不会坐视不管,立即采取行动拦截,并以专业的态度“请”其离开,正如一位网友调侃:“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你对我家后院感兴趣,那我也得去你家门口瞧瞧。

”官方媒体如东南军情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指出我国海军055型驱逐舰出现在悉尼以东海域,即便澳大利亚再不高兴,也只能忍着。
我国海军055大驱随后在澳大利亚沿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军事演习,几乎绕澳大利亚航行一周,并进行了导弹试射。

虽然试射目标并非澳大利亚境内,但其射程足以覆盖澳大利亚沿海主要城市,这无异于一次强烈的信号,表明中国有能力维护自身利益,也有实力回应任何挑衅行为。
官方媒体澎湃新闻曾探讨过“澳大利亚能养活多少人”的问题,如今看来,这个问题在网友口中有了新的解读。

历史的回响与文化的碰撞
“自古以来”的网络梗并非新鲜事物,它早已在我国互联网上广泛流行,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被冠以“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标签,带着一种戏谑和调侃的意味。

然而,在这次事件中,“自古以来”的含义却有所不同,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玩梗,而是演变成了一场对历史的再解读,一次对西方中心主义历史叙事的挑战。
网友们化身“历史侦探”,开始认真地翻阅历史典籍,试图寻找我国与澳大利亚之间历史联系的蛛丝马迹。

他们从古籍中挖掘出各种“证据”:从《山海经》中形似袋鼠的异兽,到汉代东方朔《神异经》中有关南方大陆的记载,再到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对澳大利亚土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详细描述。
网友们甚至提到了2018年在澳大利亚鲨鱼湾发现的明代铜佛像,尽管真伪难辨,却足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人联想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以及古代中国人可能早已踏足这片土地的可能性。

网友们“戏说历史”的热情,也反映出一种文化心态的转变,过去,我们习惯于接受西方构建的历史叙事,将“发现”的荣耀归于西方航海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种叙事,并尝试从自己的视角重新解读历史。
一场充满创意的狂欢

网友们的“分地”热情高涨,各种版本的澳大利亚“行政区划图”层出不穷,俨然一场充满创意的网络狂欢。
有人按照海岸线长度,将澳大利亚的海岸线分配给中国除了海南以外的每个省份,让每个省都能拥有“面朝大海”的机会。

有人则脑洞大开,设计出“环海南省”方案,将海南岛置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中心,其他省份环绕四周,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还有人细心地发现了“山东分省”的小彩蛋,调侃山东省的“存在感”过高。
这些充满创意的地图,不仅体现了网友们的地域自豪感和幽默感,也展现了中国网络文化的活力,新疆网友“心怀大海”,河南网友“霸气侧漏”,其他省份的网友也纷纷加入这场“分地”游戏,让这场网络狂欢更加热闹非凡。

从官方抗议到网友的“自我攻略”
面对我国网友的“热情”,澳大利亚官方和民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澳大利亚政府召开听证会,谴责我国海军的“不友好”举动,并抱怨我国军舰在家门口“耀武扬威”了半小时才被发现。

然而,我国军舰并非“不告而来”,而是多次通过国际警卫电话进行通知,只是澳大利亚方面“无人接听”。
澳大利亚网友的反应则更加复杂,起初,他们对我国网友的“分地”行为表示愤怒和不解,试图通过强调澳大利亚土地的贫瘠、沙漠遍布来劝退我国网友。

他们甚至搬出了新西兰,声称新西兰才是更适合中国人的地方,草场丰沃,既能种地又能养殖,然而,这种“欲盖弥彰”的举动,反而暴露了他们对澳大利亚资源丰富性的“心知肚明”。
一些网友甚至开始担心,中国网友真的会来“接收”这片土地,开始劝说中国网友澳大利亚土地贫瘠不值得占领,这种“自我攻略”的行为,无疑是对澳大利亚自身吸引力的另类认可。

新西兰:无辜躺枪的“塑料兄弟”和国际舆论的乱斗
在这场网络风暴中,新西兰无辜躺枪,成为了澳大利亚的“挡箭牌”,澳大利亚网友试图将中国网友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西兰,声称新西兰才是更适合中国人的地方。

然而,这种“甩锅”行为并没有奏效,反而激起了新西兰网友的反击,他们调侃道:“澳大利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以明朝时期中国人的到访作为“证据”。
这也让人想起了,澳新两国因为国旗相似而产生的“版权之争”,以及两国总理互相调侃对方口音的趣事,这些都体现了澳新之间复杂微妙的“塑料兄弟情”。
这场网络事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网友的关注,美国网友调侃道:“谁说澳洲种不了地?沙漠都能被中国人治服”。
马来西亚网友则更加直接:“澳洲早就该是中国的了,这丰富的资源,他们能挖得明白吗?”各国网友的加入,让这场网络狂欢更加热闹。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