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杜特尔特今晚受审,情况不容乐观,马科斯太心急,中国会不会出手
科普启示

根据国际刑事法院(ICC)的最新公告,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听证会将于2025年3月14日下午2时(荷兰海牙当地时间),即马尼拉时间晚9时开始。这次国际刑事法院的作风着实让人大开眼界,对于一位80岁的老人,而且是国际上有名的禁毒英雄,国际刑事法院对老杜火速拘留,并在被抓的第4天就提审,显得尤为急切,似乎担心时间拖延会带来更多变数。

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杜特尔特面临的情况似乎并不乐观,所有迹象均对其不利:

首先,通常情况下,西方司法体系以进程缓慢而著称。类似的司法程序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并不会在监禁后立即开始审理。以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例,他在去年7月因“封口费”风波被美国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历经长达半年的时间才迎来宣判。长途旅行后,无论是谁都需要适当的休息。然而,此次似乎并未给予任何喘息之机,给人以急于定罪之感。

其次,杜特尔特抵达荷兰之后,在正式被监禁之前的那段紧张时刻,与他同行的一位朋友,同时也是他昔日的文官,深感担忧。这位文官曾恳切地请求国际刑事法院(ICC)能将杜特尔特送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其身体状况无虞。ICC最初对此请求表示了同意,然而,这一同意却如同石沉大海,后续再无任何实际行动跟进。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位前文官梅迪亚而迪随后竟然与杜特尔特彻底失去了联系,医院方面表示没有接收到相关病人,拘留所也否认了他的存在。这一连串的失踪事件让梅迪亚而迪愤怒不已,他在网络上公开发声,严厉指责这种行为已经涉嫌绑架,严重侵犯了杜特尔特的人身自由与安全。

最后,ICC自成立以来,其裁决结果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遭遇挫折。2020年,ICC检察官本苏达试图调查美军在阿富汗杀害平民的事件,却因此遭到了美国的严厉制裁,迅速撤回了相关案件,当以色列在加沙地带造成上万平民死亡时,ICC却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国防部长加兰特遭遇“通缉”风波后,引发了包括美国、以色列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强烈反对。然而,这一事件最终并未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不了了之。因此,ICC急需通过成功处理一起案件来挽回颜面,重振声威。而恰在此时,杜特尔特在一段视频中公开表示,他愿意为某些行为承担责任,并说:“我对此负责。”这句话无疑为ICC提供了一个看似理想的“靶子”,使其有可能借此机会重塑形象。

尽管众多国家的官方媒体与专家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杜特尔特获释回国的可能性大,但当前局势对杜特尔特而言已颇为严峻。若小马科斯进一步提交更多“证据”,后续的司法审查过程恐将更加漫长且充满变数。

然而,迅速推进首次预审对杜特尔特而言亦有其积极一面:预审环节不仅要确认杜特尔特的身份,确保他能够理解庭审过程,并正式告知他所面临的指控及相关法律权利

当前,前总统杜特尔特的法律顾问团队正积极争取他在国际刑事法院(ICC)位于荷兰海牙羁押设施的临时释放。该法律团队强调,鉴于杜特尔特目前处于候审阶段,他们认为没有充分理由继续将其拘押。在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杜特尔特完全有可能获得保外就医的机会。

根据国际刑事法院(ICC)的相关规定,被告人有权提出暂时释放的申请,这需依据法院所允许的一系列条件及考量因素来决定。

就杜特尔特而言,其被保释的可能性仍然相对较高。尽管他无法返回国内,但在海牙地区,他将能享有相对的自由,这更有利于他后续的工作安排与规划。

当前的菲律宾局势颇为动荡,拥护杜特尔特与反对他的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进行抗议活动。为避免事态升级引发冲突,菲律宾已采取了戒严措施。尽管警方对外宣称局势“尽在掌控”,但预见到即将到来的庭审,可以预见其间将会充满诸多变数与挑战。

只能说,小马科斯太心急了,却适得其反,此次事件后,莎拉的支持率显著攀升至54%,相比之下,马科斯的支持率则大幅下滑至20%,这一变化深刻揭示了公众对当前政府的不满情绪。

在杜特尔特遭遇逮捕事件后,中国迅速作出反应,以简练的18字表态,坚决支持杜特尔特,彰显正义立场。几乎是在杜特尔特被捕的同时,中国外交部即刻发声,为其伸张正义,明确要求国际刑事法院严格依法行使职权,避免双重标准和政治化。

对于这一声明,或许初听者会感到些许困惑,但熟知内情者却能迅速洞察其深意。中国外交部首要强调的是,国际刑事法院应依法行事,这实际上是对国际刑事法院未能恪守法律原则的委婉批评。因为菲律宾已于2019年退出了国际刑事法院,按照国际法律程序,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对菲律宾不再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国际刑事法院却仍然发布了逮捕令,并与国际刑警组织联手对杜特尔特实施逮捕,这无疑是一种违法行为。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