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亚洲最大露天矿坑,55米厚煤层开采了百年!古代植物咋都埋那了?
濮闻咨询

中国作为能源大国,煤炭资源颇为丰富

在众多产煤地区中,辽宁抚顺的西露天矿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这座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其开采历史源远流长,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诸多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质及人文价值


回溯抚顺西露天矿的开采历程,1901 年,此地迈入工业化开采阶段,1914 年开启露天开采,此过程延续百余年,直至 2019 年才正式闭矿。漫长的开采岁月,在抚顺市南部造就了一个巨型矿坑

该矿坑东西长达 6.6 公里,南北宽 2.2 公里,总面积为 14.52 平方公里,最深处达 420 米,此般规模使其成为亚洲最大矿坑,堪称中国大地上的独特奇观

抚顺西露天矿不仅规模宏大,其矿产产出亦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接管的煤矿之一,自其成立起,已累计为国家贡献 2.8 亿吨煤炭

此外,矿区还出产多种珍贵矿产,如油母页岩、锌、铁、金,以及享誉世界的煤精。抚顺西露天矿更是见证了新中国的多个“第一”,新中国的第一吨煤、第一桶页岩油、第一炉钢以及第一包铝,皆源于此。

抚顺煤田的形成历经漫长岁月且过程复杂。约 3.5 亿至 2.5 亿年前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气候温暖湿润,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大量植物繁茂生长,为煤炭形成提供了充足原料

彼时,植物加速演化,发展出木质素纤维,使其更为高大,但当时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尚不具备高效分解能力,致使植物难以腐烂,进而转化为煤炭。然而,抚顺煤田的形成并非仅依赖石炭纪或二叠纪。


据抚顺矿博物馆所述,大约 6000 万年前,抚顺地区被湖泊与沼泽环绕,藻类植物过度繁殖后大量沉积于水底。石炭纪过后,这些形成煤炭的原料被水覆盖,在缺氧环境下,更难以被微生物降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域中的藻类沉积物逐渐被其他沉积物覆盖,最终在地热与巨大压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厚实的煤层

抚顺西露天矿的开采历史曲折坎坷早在汉代,中国古人的开采工具得以显著改进,煤炭的使用场景愈发丰富,抚顺的煤炭开采逐步迈向规模化

然而,到了清朝,清政府将抚顺视作“龙兴圣地”,认为煤炭开采会影响“龙脉”,遂对其予以封禁。直至 1901 年,清政府因财政困境,不得已重新启动抚顺的煤炭开采,却由此引发了外资的觊觎。


最初,俄罗斯资本被迫引入,1905 年,日本战胜俄罗斯后,占领了抚顺煤矿区,自此,抚顺煤矿被日本霸占并开采。在日本统治的四十余年间,超过 2 亿吨煤炭遭掠夺,同时,超过 25 万名中国矿工在这一过程中不幸丧生,此乃一段饱含血泪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抚顺煤矿终于回归中国人民手中。不过,当时的开采技术相对滞后,且在开采过程中未能做到边开发边回填,致使矿坑规模不断扩大。

现今,西露天矿已由开发转向治理凭借其独特的历史与规模,西露天矿被誉为人类工业文明的一大奇迹,现已发展成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并设立了博物馆


游客至此,可深入了解抚顺煤矿的辉煌往昔,切实感受这座矿山的沧桑变化。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煤精工艺品显示,早在 7000 年前,抚顺地区的居民便已察觉到煤炭的存在。煤精这一黑亮且质地坚韧的物质,适宜制作宝石与工艺品,当时的古人已开始对其进行雕琢,这或许表明他们对抚顺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已然开启,只是受限于当时的工具,无法实现大规模开采。随着时光的流转,至汉代时,中国古人的开采工具进一步改良,煤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烧火、取暖等皆开始使用煤炭,抚顺的煤炭开采由此逐渐实现规模化。但当时的工具和技术仍存在一定局限,累计开采量相对较少。清末之际,抚顺煤炭的开采状况发生重大转变。1901 年,清政府因财政困难,重新启动抚顺的煤炭开采,此举动却引来外国势力的觊觎。

先是俄罗斯资本被迫引入,随后在 1905 年,日本战胜俄罗斯后,占据了抚顺煤矿区。在日本统治的四十多年里,他们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技术进行开采,大量煤炭被掠夺,据估算超过 2 亿吨


与此同时,超过 25 万名中国矿工在这一过程中不幸丧生,这段历史充满了苦难与血泪

新中国成立后,抚顺煤矿重新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尽管当时的开采技术相对落后,且在开采过程中存在未能边开发边回填的问题,但抚顺煤矿依然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曾经的西露天矿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大规模开采遗留的巨大矿坑,如今已不再仅仅是资源开发之地,而是转向了综合治理与转型发展

西露天矿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规模,被誉为人类工业文明的一大奇迹。这里已发展成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并设立了博物馆


游客们来到此地,能够深入了解抚顺煤矿的辉煌过往,亲身感受这座矿山的兴衰变迁。西露天矿的现状与转型,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铭记,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它展示了人类在面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挑战时,如何积极探寻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