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心慌、胸闷、睡不着?” 这些症状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朋友,稍微劳累一点,就感觉心跳忽快忽慢,甚至胸口像被压了一块石头。西医一检查,说是心律失常、冠心病、神经衰弱,但吃了一堆药,症状还是反反复复。

中医讲究“调和阴阳、疏通气血”,这时候,参松养心就派上了大用场。为什么说“常吃参松养心,心律稳了,胸痛轻了,睡眠也好了”?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中医原理?
先来说说心律失常,它到底是什么?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藏神志,心脏不只是人体的“发动机”,还是情绪的“指挥官”。当心气不足、心血亏虚,或者痰湿、瘀血阻滞心脉时,就会出现心律失常。
表现出来就是心悸、心慌、脉搏不齐,严重的甚至会胸闷、头晕、乏力,甚至晕厥。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是心脏的电信号传导异常,比如房颤、室早、传导阻滞等等。
但西药大多是通过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来控制症状,而中医则更讲究“标本兼治”,帮助身体恢复自身调节能力。
参松养心胶囊——为什么能稳心、止痛、助眠?
许多患者服用参松养心后,都会说:“心跳平稳了,胸口轻松了,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它的成分和中医理论的匹配。

1. 人参——补气养心,增强心脏动力
人参是中医里的“百草之王”,最擅长补气。心律不齐的人,大多都有心气不足的表现,比如疲倦、气短、乏力。人参能够增强心脏收缩能力,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还能稳定自主神经系统,改善心律失常的症状。
2. 松针——通络活血,缓解胸闷胸痛
松针味辛、性温,归心、肺经,能够活血化瘀、通经络。心律失常往往伴随血瘀,血流不畅会导致胸痛、憋闷,严重的甚至会诱发冠心病。

松针提取物能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缓解胸痛不适。
3. 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丹参在中医里有“活血第一药”的美誉,主要作用是通经活络、改善血液粘稠度。长期心律失常的人,心脏供血往往不足,丹参能够改善心肌缺氧,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4. 甘松——安神助眠,缓解焦虑
心律失常的患者,很多都有睡眠问题。中医讲“心神不宁,则夜不能寐”,甘松能够宁心安神,缓解焦虑,提高睡眠质量,让心跳恢复平稳。

真实病例:吃了半年参松养心,老张的心脏稳住了!
老张,65岁,典型的心律失常患者。 平时一紧张就心跳加速,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严重的时候胸口闷得喘不过气来。医生给他开了倍他乐克、阿司匹林,吃了后虽然心跳慢了点,但人感觉更累了,精神也越来越差。
后来,我给他开了参松养心胶囊,配合调理脾胃、改善气血。吃了一个月,他说心跳没那么乱了,晚上能睡踏实一点。
三个月后,心电图检查,房颤次数减少了,血氧饱和度也提高了。半年后,他的心脏状态稳定,原来的胸闷、失眠几乎消失了!

为什么中医强调“养心”而不是单纯治病?
1. 心与五脏六腑相互影响,必须整体调理
心脏的健康,和肝、脾、肺、肾都有关系。肝火旺,容易心烦失眠;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心脏供血就会受影响。
中医强调整体调理,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 现代人压力大,“心病”比“心脏病”更常见

很多心律失常的患者,其实是因为焦虑、抑郁、压力过大。中医里有句话叫“思虑伤脾,忧郁伤心”,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最终影响心脏健康。
3. 参松养心不仅治病,更是日常养护心脏的好选择
这款中成药,不仅适合已经得了心律失常的人,对于熬夜多、压力大、容易心悸的人来说,也是很好的日常保健药。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的心脏?
保持好心态,避免焦虑 —— 情绪稳定是最好的“护心丹”。
饮食清淡,少盐少油 —— 饮食过咸,会加重心脏负担。

适当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 散步、太极、八段锦,都是不错的选择。
睡眠充足,早睡早起 —— 11点前入睡,保证心血充足。
适当服用参松养心胶囊 —— 尤其是有心律失常、胸闷、失眠的人群,坚持服用,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关于心主血脉、心藏神的理论。
《本草纲目》:人参、松针、丹参、甘松的药性解析。
现代医学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