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图瓦墓葬新证:斯基泰人起源之谜与欧亚草原的千年兴衰
小方㯐

一、斯基泰人:多元称谓下的神秘族群

#我的宝藏兴趣#斯基泰人(Scythians)是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活跃在南俄草原至中亚一带的游牧族群。“斯基泰” 是希腊人对他们的称呼;波斯人称他们为 “萨卡人(Saka)”;古印度地区称他们为 “塞迦人”;我国历史文献则称他们为 “塞人” 或 “塞种人”。关于这个族群的起源,主流观点认为他们起源于黑海北岸,但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他们起源于中亚的阿尔泰地区。2024 年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一座墓葬的发现,为斯基泰人 “东来说” 起源又找到了一系列新的证据,因此《俄罗斯图瓦发现斯基泰人起源的新证据》考古项目被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杂志《Archaeology》列入 2024 年度世界考古十大发现名录。

斯基泰武士的形象


下面我结合史料记载和图瓦共和国古墓葬的考古成果来为大家讲述一下斯基泰人的前世今生。

二、文化掠影:斯基泰人的独特印记

斯基泰人的起源与原始印欧语族群雅利安人的东迁紧密相关,其绝大多数部族与古波斯人同属伊朗语系族群。斯基泰人包括原来生活在黑海北岸的辛梅里安人(后迁徙至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活跃在里海西北至黑海北岸的萨尔玛提亚人(也被翻译为萨尔马特人);咸海至里海北部的奄蔡人;以及在中亚两河流域,南亚健陀罗地区和中国西域游牧的塞种人。

故宫博物院展出的乌克兰斯基泰公羊角来通金杯


他们有着相似的文化习俗,比如盛行厚葬、以大量马匹殉葬,金属冶炼加工技术比较先进。他们采用捶揲、锻造、冲压、雕刻等工艺在金银器表面制作出狮、虎、狼等形态的野兽或怪兽嘶咬鹿、马、羊等动物的场面。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体现了斯基泰人的审美与工艺水平,还随着其势力的扩张与贸易往来,深刻影响了东方的匈奴、鲜卑等游牧族群。这些动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充满动感与力量。


斯基泰动物纹饰的金牌饰


此外,斯基泰人还善于制作铁制短剑、复合弓、战斧等兵器,他们和匈奴一样也是骁勇善战的民族。历史上,斯基泰人曾长期与亚述帝国、波斯帝国、希腊诸城邦征战,公元前 530 年波斯大流士一世曾经率兵征讨斯基泰人,但他们通过灵活的游击战术阻止了波斯人在北方的扩张。斯基泰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欧亚大陆商业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他们与希腊、罗马、波斯、古印度地区以及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充分参与了丝绸、金银器、宝石等商品的贩运,因此是个文化经济较发达的游牧族群。


斯基泰人的金柄铁剑


三、溯源寻根:斯基泰人的族源之谜

关于斯基泰人的起源,希罗多德在《历史》第四卷中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将他们纳入地中海文明体系,称他们是 “天神宙斯与与第聂伯河女神结合所生的塔尔吉塔欧斯的三个儿子繁衍出的部族”。另一个观点则通过黑海希腊殖民者的传说,称 “斯基泰人的祖先来自遥远的东方,因被‘金器坠落之地’的族群驱逐而西迁至黑海北岸,取代了这里的原住民辛梅里安人”。“金器坠落之地” 一般被认为是指中亚的阿尔泰山,这里最迟在汉代时就因为有金矿,被称为 “金山”。而驱赶他们西迁的可能是西周时期的西戎、猃狁等族群。

中国的历史文献中也有塞种人更为久远的起源记载。《左传》《尚书》《逸周书》《穆天子传》等多部典籍记载,公元前 8 - 7 世纪,在中国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湟水流域以及新疆东部居住着许多不同于华夏的西戎部族,如:允姓之戎、大夏、莎车、大月氏、楼兰等。他们依靠强弓劲马,经常劫掠河东的农耕百姓,当时的秦国首当其冲,有多位族人首领在与西戎的冲突中丧生。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周宣王(前 828 年-前 782 年在位)继位后,多次派秦国的国君秦仲及其子嗣讨伐西戎。

斯基泰各族群的分布


至秦穆公时,秦国为彻底解决西戎的侵扰,采用由余的建议,在公元前 623 年,派兵击败戎王,占领其土地,迫使允姓之戎、大夏、月氏、莎车等部族进一步向西、向北迁徙。《史记・秦本纪》记作:“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这些部族在持续打压下不断向西迁徙,挤压中亚斯基泰人的生存空间,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导致萨尔马提亚人入侵黑海北岸,赶走了那里的辛梅里安人。至公元前 7 世纪末,允姓之戎等部族出现在中亚伊犁河和楚河流域的塞地,即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以后的中国史书中就将允姓之戎和当地土著繁衍的后代称为“塞人”或“塞种人”。

复原的塞人妇女形象


四、考古实证:图瓦墓葬揭开神秘面纱

中国史书的这些记载正与希罗多德斯基泰人 “东来说” 的猜测相符,“斯基泰人可能起源于中亚阿尔泰山地区” 的假说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2024 年 7 月,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考古发现又为斯基泰人 “东来说” 起源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一)阿尔赞 1 号墓:初露端倪的斯基泰遗迹

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它位于叶尼塞河上游、蒙古高原西北部,北方的萨彦岭和南方的唐努山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寒流,使这里成为水草丰美的宝地。历史上有坚昆、匈奴、高车、西丁零、葛逻禄等多个部族在此繁衍生息,也许早在商周时期,塞种人的势力一度扩张到了这里。图瓦共和国中北部的乌尤克盆地分布着多座大型古代墓葬,当地百姓称之为 “国王谷”。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这些墓葬就不断有斯基泰风格的金器、马具、铁质武器出土。

乌尤克盆地及阿尔赞、钦格泰墓地的大体位置


1971 年至 1974 年前苏联对乌尤克盆地的阿尔赞 1 号墓进行了发掘。得益于当地严寒的冻土层保护,许多文物留存到现代。这座墓直接建在地表,使用大量圆木搭建出圆锥形的帐篷状构架,高 4 米,直径达 120 米,周围用大石块堆砌而成。墓葬呈放射状,共有 70 个小墓室,中央主墓室有 150 平方米。墓主人和他的配偶合葬在一座宽 4.4 米,长 3.7 米的巨大木棺中,周围陪葬者 9 位老年男性,出土的随葬品有青铜短剑、管銎斧(鹤嘴斧),以及带有立体圆雕和平面浮雕动物纹饰的青铜器。墓葬外围则是殉葬的 161 匹完整的马骨和大量零散马骨,推测属于 300 匹马。这些马在殉葬时佩戴全套的马具,包括青铜的衔、镳。动物纹饰的金属制品、武器、大量殉葬马是考古界认定的斯基泰文化三要素,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座斯基泰部落酋长的墓葬。

阿尔赞1号墓平面图


由于碳十四测年法还尚未成熟,主持发掘工作的格里亚兹诺夫根据随葬品特征将这座墓葬的年代认定为公元前 8 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早期),早于黑海地区最早出现的斯基泰文化墓葬(公元前 7 世纪)。后来格里亚兹诺夫又将阿尔赞 1 号墓年代提前到公元前 9 世纪,这使许多学者对墓葬年代产生怀疑。

由于碳十四测年法还尚未成熟,主持发掘工作的格里亚兹诺夫根据随葬品特征将这座墓葬的年代认定为公元前8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早期),早于黑海地区最早出现的斯基泰文化遗址克列尔梅斯遗址(公元前7世纪晚期)。后来格里亚兹诺夫又将阿尔赞1号墓年代提前到公元前9世纪,这使许多学者对墓葬年代产生怀疑。


阿尔赞1号墓出土的鹿纹铜镜


(二)阿尔赞 2 号墓:斯基泰风格的鲜明呈现

2000 年至 2004 年,俄罗斯联合德国又对乌尤克盆地未被盗掘的阿尔赞 2 号墓进行了发掘。这是一座竖穴土坑墓,地面坟丘直径约 75 米,内部使用桦木搭建成方形椁室。椁室内葬有侧身屈肢状的一男一女,推测可能是当地的一对贵族夫妇。相比于阿尔赞 1 号墓,这座墓葬的风格更加接近于斯基泰风格。出土了 20 余公斤、5700 多件用冲压工艺铸造各类动物纹饰的金器。男墓主人头戴金冠、金项圈,衣服上面装饰着许多金珠和金片。金冠上装饰马、鹿、雪豹等动物纹饰的金牌饰;金项圈上铸造着野猪、鹿、雪豹、狼、骆驼等动物形象。女墓主人头发上插着驯鹿造型的金簪,戴着圆环状的金耳环,颈部的项链则是由金珠、金片、绿松石、琥珀、红玉髓等珠宝串缀而成。

阿尔赞2号墓剖面示意图


除了大量金饰,男女墓主人腰部各佩戴一把铁质金柄短剑,剑格和剑柄部位粘贴金箔,上面用锤碟工艺绘制出 “虎搏羊” 造型的动物纹图案。这两把短剑可能是军权或王权的象征,因此考古学家推断这对夫妇可能是当地塞种人的国王和王后。此外这座墓葬还出土了青铜鹤嘴锄、箭镞、箭箙以及少量衣物残片和数十匹佩戴马具的殉葬马的遗骸。根据碳十四测定,这座墓葬的年代在公元前 7 世纪,与黑海地区发现的斯基泰最早的克列尔梅斯遗址年代接近。克列尔梅斯遗址也出土了大量浮雕有鹿、狮、虎等动物纹饰的金器。


阿尔赞2号墓出土的金饰和项链


(三)图瓦钦格泰 1 号坟冢:关键新证的现世

2024 年 7 月,俄罗斯国立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南西伯利亚考古队又在离阿尔赞 2 号墓地数十公里远的乌尤克河上游皮赫姆区的王公谷发现了一座贵族的墓葬,并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这座墓葬就是被评定为 2024 年度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图瓦钦格泰 1 号坟冢。这座墓葬也是一座竖穴土坑墓,不同的是墓穴位于地面以下 4 米深的地层中,墓坑四壁及上下用石块砌筑出一座石室,年轻的墓主人身披缀满虎形金饰的服装躺在石室中。墓主人身边陪葬着铁质短剑、弓箭、箭箙、战斧等武器。

钦格泰 1 号坟冢出土的虎形金饰


虎形金饰全部用冲压工艺铸造而成,所有陪葬品的风格与阿尔赞 2 号墓出土的文物风格一致,是典型的斯基泰遗物。经碳十四测定,图瓦钦格泰 1 号坟冢年代在公元前 7 世纪晚期至前六世纪初,和阿尔赞2号墓具有传承关系。除此之外,考古学家还在图瓦钦格泰 1 号坟冢的坟丘土层中发现了一些人类和马的骨骼碎片,经检测,他们来自数位不同的人类个体和 18 匹马。这似乎印证了希罗多德《历史》第四卷中关于斯基泰人丧葬习俗的记载。

钦格泰 1 号坟冢


《历史》记载:斯基泰国王或重要首领的葬礼上,参加葬礼的哀悼者会通过切断手指、划破脸颊等自残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葬礼宴会结束时会有一些男人、女人和孩子殉葬,追随逝者而去,他们被埋葬在坟丘上或坟墓旁。从 2008 年钦格泰墓地被发现后,在 1 号墓周围陆续就发掘过 8 座普通士兵的墓葬,他们的墓葬都是简单的竖穴土坑墓,并且只有一两件战斧、弓箭等随葬品。这些武士可能就是钦格泰 1 号坟冢的殉葬者,因此考古学家推断墓主人是斯基泰的一位青年军事首领。

令人欣慰的是墓主人粗大的发辫被完美地保存下来,未来分子人类学家可以通过对发辫提取的 DNA 片段进行研究,探索斯基泰人的起源迁徙以及匈奴、坚昆、高车、铁勒、突厥等民族的演变历史。

钦格泰 1 号坟冢出土的金马牌饰


五、关联拓展:中亚与新疆的相关发现

除了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斯基泰人墓葬,在中亚以及我国的新疆地区,也都发现过多个与塞种人或斯基泰人相关的遗址墓葬。比如 2017 年至 2024 年,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和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天山北麓的拉哈特遗址内发掘了一座汉代的塞人王陵,出土的塞人国王的遗骸被 4000 多块金饰包裹,被考古队形象地称为 “金人”。这些金饰中就有许多是鹿等动物纹饰的牌饰,与阿尔赞 2 号墓地的动物纹饰具有传承关系。

我国新疆哈巴河县的东塔勒德墓地也曾出土过猛虎逐鹿纹铁泡,它使用的 “铁鋄金银” 工艺类似于中原地区加工铜器的错金银工艺。只不过错金银是将金银丝片镶嵌在铜器的表面凹槽中;鋄金银是将金银丝镶嵌于铁器表面。“铁鋄金银” 工艺加工的铁质短剑也曾在唐努乌梁海的阿尔赞 2 号墓、哈萨克斯坦塞人王陵以及乌克兰菲利波夫卡的斯基泰人的墓葬当中出现,显示出斯基泰或塞种文化传播和分布的广泛性。

哈萨克斯坦拉哈特遗址塞人王陵出土的金人服饰


六、兴衰历程:从崛起走向融合消散

斯基泰人从公元前 8 世纪崛起后,与亚述帝国、波斯帝国征战不断,纵横欧亚草原 400 多年,在公元前 3 世纪后随着希腊塞琉古王朝、贵霜帝国、嚈哒帝国、萨珊波斯的崛起,以及匈奴、铁勒、柔然、突厥的西迁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融入多个族群。除了很早就消失在小亚细亚半岛的辛梅里安人之外,萨尔马提亚人先是被东欧日耳曼的哥特人征服,接着又被阿兰人征服。而阿兰人是由西迁中的丁零人融合奄蔡人形成的新民族。阿兰人在黑海北岸征服萨尔马提亚人不久,匈奴开始西迁,并征服阿兰人,《北史》记作:“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

拥有阿兰人血统的奥赛梯人


到公元380年以后,和匈奴渊源颇深的匈人帝国强势崛起,一部分东哥特人、阿兰人追随阿提拉征战欧洲。公元455年匈人帝国崩溃后,部分阿兰人联合汪达尔人击败西罗马帝国,在北非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它被东罗马剿灭后,北非阿兰人定居西班牙东北部,最终演变为加泰罗尼亚人。留在高加索地区的阿兰人在经历了柔然西迁、阿瓦尔汗国、可萨汗国和金帐汗国的统治后,仍然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最终演变为高加索地区的奥赛梯等族群。

中亚的塞种人先后臣服于大月氏、贵霜、嚈哒,7世纪后随着西突厥统治中亚,迅速突厥化,最终融入了普什图、乌兹别克等中亚和南亚多个族群。至于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塞人,则在隋唐时期与众多的铁勒部族、匈奴、乌孙后裔融合为葛逻禄人,在经历了蒙古帝国统治后,最终演变成为当地的哈萨克、图瓦、鞑靼等族群。


依然保留塞种人尖顶帽的俄罗斯鞑靼人


至此,斯基泰人的简单历史就分享到这里,我只是一名历史爱好者,水平有限,如果有说的不对或不全面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批评指正。(若您喜爱我的文章,请不吝点赞、转发并留下宝贵评论,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前行的最大动力。 )

相关推荐
x